【摘要】本文以ESG視野為分析框架,探討了清潔能源投資業務存在的問題及提升路徑。研究成果將對推動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發展,促進綠色金融的建設以及實現雙碳目標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ESG視野;清潔能源投資;提升路徑
一、引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的加劇,清潔能源作為一種低碳、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清潔能源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安全,還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預計到2030年,全球清潔能源的總裝機容量將增長到4700吉瓦,占比將達到50%以上。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我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我國清潔能源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然而,我國清潔能源投資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清潔能源的高質量發展,也影響了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因此,有必要從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的視角,深入分析我國清潔能源投資業務存在的問題,探討其提升路徑,為我國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建議。
二、ESG視野下清潔能源投資業務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清潔能源投資業務在ESG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ESG視野下清潔能源投資目前還沒有比較統一的標準
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核能等,各種能源形式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影響和風險各不相同,需要有針對性和差異化地評價和管理。然而,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統一和權威的ESG評價和披露標準,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ESG信息不透明、不可比、不可信,難以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參考和指導。此外,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也給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帶來了執行和遵守的困難和成本。
2.政府政策與監管體系有待升級優化,目前市場化還不高
政府政策與監管體系是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重要保障和推動力。目前我國政府政策與監管體系在ESG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對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明確界定、分類和規范,也缺乏對ESG相關的強制性要求和懲罰性措施,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合規性和可信度不高;二是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不穩定,缺乏長期性和可預期性,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收益和風險難以評估和控制,影響投資決策和資金流動;三是配額制度和碳市場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成本效益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四是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之間的協調和溝通不夠,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反饋機制,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監管效率和效果不佳,難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投資業務人員相關專業技術有待提高
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是一項高技術含量和高風險的業務。目前我國投資業務人員在這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深入了解和掌握,難以對清潔能源項目的技術可行性、技術創新性、技術成熟度等進行準確的評估和選擇,影響投資效果和回報;二是缺乏對ESG相關的理念和方法的認識和應用,難以對清潔能源項目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影響和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影響投資決策和風險控制;三是缺乏對清潔能源市場的敏銳洞察和把握,難以對清潔能源市場的需求、供給、價格、競爭等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應對,影響投資機會和競爭力。
4.目前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
目前我國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和范圍有限,難以滿足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資金需求,也容易造成資金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費;二是銀行貸款的門檻和條件較高,難以適應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特點和需求,也容易加劇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財務風險和杠桿壓力;三是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規模和活躍度不高,難以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供充足和靈活的資金來源,也難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四是創新型的融資方式和工具還不成熟和完善,如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租賃等。
5.技術成果轉化較慢,投資回報率不高
目前我國清潔能源技術成果的轉化速度和效率還不高,導致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投資回報率不高,影響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發展動力和吸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不足,難以形成技術創新的持續動力和優勢,也難以跟上國際先進水平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清潔能源技術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強;二是清潔能源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和困難,如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認證和保護不完善,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成本和風險較高,技術服務和支持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等,導致清潔能源技術的轉化效率和效果不佳;三是清潔能源技術的轉化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協作和協調機制,如技術研發機構和投資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不夠,技術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匹配和對接不足,技術轉化的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不合理等。
三、ESG視野下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升路徑
1.需要加強合作,建立相關評價標準
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涉及多個主體和領域,需要有一個統一和權威的ESG評價和披露標準,以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透明度、可比性、可信度,需要加強各方的合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和參考國際上的ESG評價和披露標準,如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SSE)的ESG信息披露指導手冊模板(Model Guidance),以及歐盟、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規和政策,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特點,制定和完善適合我國的ESG評價和披露標準;二是加強行業合作,推動行業協會和組織的參與和引領,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風能協會、中國太陽能光伏協會等,制定和完善行業內的ESG評價和披露標準,提高行業內的ESG意識和水平,促進行業內的ESG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三是加強企業合作,鼓勵和支持清潔能源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分享和學習各自的ESG經驗和做法,如英國石油(bp)和殼牌(Shell)等國際大型能源公司的ESG實踐,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的ESG評價和披露機制,提高企業的ESG績效和競爭力。
2.加強政府支持,提高市場競爭化
政府在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需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稅收優惠、補貼政策、配額制度、碳市場等手段,激勵和規范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發展,促進清潔能源的供給和消費。為此,需要加強政府的支持,提高市場的競爭化:一是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和統一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界定、分類和規范,制定和實施對ESG相關的強制性要求和懲罰性措施,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合規性和可信度,保護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合法權益,維護清潔能源市場的秩序和穩定;二是穩定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增加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收益和穩定性,降低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成本和風險,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機構投資者參與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擴大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規模和影響;三是完善配額制度和碳市場,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成本效益,形成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和調度,實現清潔能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四是加強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反饋機制,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監管效率和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問題和難題,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3.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
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是一項高技術含量和高風險的業務,需要投資業務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為此,需要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一是加強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提高對清潔能源項目的技術可行性、技術創新性、技術成熟度等的準確評估和選擇能力,提高投資效果和回報;二是加強對ESG相關的理念和方法的認識和應用,提高對清潔能源項目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影響和風險的全面分析和管理能力,提高投資決策和風險控制能力;三是加強對清潔能源市場的敏銳洞察和把握,提高對清潔能源市場的需求、供給、價格、競爭等的有效預測和應對能力,提高投資機會和競爭力。
4.運用多種融資方式提供資金支持
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是一項資金密集和長周期的業務,需要運用多種融資方式提供資金支持:一是增加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和范圍,根據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合理安排和分配財政資金,優先支持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重點領域和項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二是降低銀行貸款的門檻和條件,根據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特點和需求,靈活調整和優化貸款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貸款額度和期限,降低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貸款利率和擔保要求,提高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融資便利性和可獲得性;三是擴大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規模和活躍度,根據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創新和完善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方式和工具。如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可轉債等。創新型的融資方式和工具,根據清潔能源投資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創新和完善創新型的融資方式和工具。如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租賃等。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供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資金支持,降低融資難度和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和效果。
5.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提高投資回報率
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提高投資回報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加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形成技術創新的持續動力和優勢,跟上國際先進水平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清潔能源技術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二是優化清潔能源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過程,消除技術標準、技術認證和保護、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障礙和困難,提高清潔能源技術的轉化效率和效果,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供市場支持和保障;三是建立有效的協作和協調機制,加強技術研發機構和投資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加強技術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匹配和對接,合理分配和分擔技術轉化的利益和風險,為清潔能源投資業務提供合作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華軍,張一辰.新時代10年中國綠色金融發展之路:歷程回顧、成效評估與路徑展望[J].中國軟科學, 2023(12):16-27.
[2]黃鈔,胡馨予.ESG表現、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綠色財會, 2023(2):21-27.
[3]趙竹明.“雙碳”背景下無紙化報銷發展探析[J].會計之友, 2023(24):145-150.
[4]周蘭萍,孟奕.“雙碳”目標下新能源企業ESG風險管理的三個維度[J].上海國資, 2022(3):73-76.
(作者單位:山東焦化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