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真實情境設計與任務驅動學習。落實課程改革要求,需要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形成以評價為主推力、以語文要素為重點的語文新課堂。文章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為例,對小學語文情景任務下“教、學、評”一體化閱讀課堂的設計與實踐進行了研究,以語言運用為基礎,提高學生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閱讀教學;真實情境;任務驅動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概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學評一致性,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所設立的評價標準三者之間的完全統一和相互支持。這種一致性能夠確保教師的教學活動圍繞明確的目標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明確的指導,而評價標準則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以評價工具來促進學習,從而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實現主動學習、主動達標和主動提升。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學、評”一體化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教師的教學活動圍繞明確的目標展開。授課教師通過評價結果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做出科學調整,學生再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和及時調整教學形式內容,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持續有效提升。
閱讀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進行自我評價和家長評價,在課前就能讓學生清晰學習目標和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和小組評價,在評價標準的指引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得以提高。
“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需要每一位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專注力也得以改善,學習實現了提質增效。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能夠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推動閱讀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三、“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具體實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需要創建連接,體現從學語文向用語文觀念的轉變。梳理朗讀方法,形成評價標準,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達標、主動提升。在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中,通過立足新課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學情制定教學目標,基于學校正在開展的“弘義之聲”廣播站招新活動制定研學情境,讓學生在兩個研學任務的驅動下,根據課堂生成的評價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自評與小組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優等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主動達標、主動提升,后進生也能在小組幫助下逐步達成學習目標。
(一)創設真實情景任務,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情景任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策略,它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真實生活貼近的情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是根據史實創作的文學作品,文本內容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心情和品質的學習基礎,但容易形成定式思維,直接通過句子總結人物的品質,對于體會人物內心變化仍需課堂上聚焦指導。班級部分學生對于朗誦已經能注意詞句的抑揚頓挫,但讀出人物內心,引發讀者共鳴仍需努力。
能讀好關鍵語句,讀出人物內心情感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而此時校園紅領巾廣播站正在招募小小播音員,將兩者結合,制定真實情景任務:“智讀紅色經典,涵養愛國情懷”校園紅領巾廣播站招募小小播音員,讓學生在班級進行招募,再以班級名義推薦給學校。在這一任務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明顯提高。隨后教師再將評選要求和清晰的評價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就有目標有動力。(見表1)
(二)巧設課堂研學問題,凸顯學生主體
巧設課堂研學問題并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創新精神。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設置合作任務、鼓勵學生提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及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等方式,教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使他們成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的現代人。以《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例,本課的學習重點圍繞課后第二題展開,結合本單元的情境任務招募播音員,讀好革命英雄故事,根據大單元設計思路,設計有梯度的子任務,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結合本課補充材料等方法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及心理活動。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設置跟教學目標一致的研學任務:默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痛失愛子的毛主席是怎樣的心情?找出表現毛主席心情的語句,用圓圈圈出關鍵詞,再談談自己讀到這些語句的感受,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匯報。拋出研學問題后,教師再提供學習支架和與之相對應的評價工具。(見表2)
通過研學任務引領,讓學生借助圈畫、批注等閱讀方法,訓練學生依靠語感捕捉模糊信息,聚焦關鍵情感。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能幫助學生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在不同形式的閱讀中,達到朗讀訓練要求,學生主體地位也得以體現。
(三)借助多樣評價方式,達成高效課堂
“教、學、評”一體化的評價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師根據研學任務,找到簡單明了的評價標準,在研學實施中進行評價實施,它包括傳統的師生評價,也需要生生評價。師生評價開展時,教師要對照評價標準專心聽清楚學生的表達,并判斷他是否達成標準。如果沒達成,要迅速找出未達成原因,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達成標準。若無法在課堂達成,在課后作業設計時也可以根據學生達成情況再分層設計作業。生生評價開展時,學生的評價語是學生自己的語言,在互助學習中更能幫助沒有達標的學生理解達標。而小組討論和交流匯報也為學優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關注小組達標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調整教學,幫助更多學生達標,在《青山處處埋忠骨》這一課中,始終圍繞教學評的一致性開展教學設計,通過設置生生互評、師生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達成高效課堂。(見上表3)
評價表的生成通過了課前充分分析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和班級學生學情,在預習單上直接給到班級學生。在這一標準下開展自學預習,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達標、主動提升搭建學習支架,學生能學有所依、學有所得,課中再結合多樣性評價,達成了“教、學、評”有機統一,實現了閱讀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竇祖玢.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運用的有效性[J].學苑教育,2022(22).
[3]李靈燕.“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J].天津教育,2024(08).
[4]金青,李丹.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研究——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為例[J].甘肅教育,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