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境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及效率的重要方法。巧創生活情境,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進行聯讀,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比較二首詞的異同,深刻理解蘇軾的人生哲學。學生根據情境進行創意表達,從而掌握比照閱讀等閱讀方法,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 文學閱讀 創意表達 創設情境
情境設計:假如古代的“帶貨達人”蘇軾來到現代進行直播帶貨,請同學們為“新晉主播”蘇軾宣傳,從《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二首詞中選取合適的產品,選擇合適的帶貨方式,向觀眾介紹新主播蘇軾及其產品。
任務一:知人論世,宣傳新主播
要求:結合閱讀助學單,完成蘇軾的個人簡歷。
設計意圖:了解背景,知人論世。學生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受到單篇精講式教學模式的限制,提起蘇軾就想到他被貶官的經歷和他樂觀的品質等,對蘇軾的理解十分有限,不知全貌。任務通過主播入職填寫簡歷的方式,讓學生梳理蘇軾的“就職經歷”,對蘇軾的人生有全面的了解,并了解二首詞的寫作背景。
課堂小結:蘇軾的人生以“烏臺詩案”為界。早年意氣風發,二十二歲及第,被譽為百年一遇的才士,深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滿懷抱負渴望一展宏圖;“烏臺詩案”后,蘇軾多舛的命途由此開始——遭貶謫背井離鄉,歷經八州。
任務二:品詞悟情,深研新產品
要求:保留蘇軾以詞為媒介的帶貨方式,從《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二首詞中選取合適的帶貨產品——“酒”,并分析兩詞中的酒的意蘊是否相同,根據詞義為兩種酒取名,說明理由。
課堂預設:1.取名“射天狼”。因為“天狼星”象征入侵北宋的西夏軍隊,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蘇軾的人生志向是御敵報國。
2.取名“擎蒼酒”。從“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中可以看出出獵的場面十分壯觀,以此取名可以展現蘇軾的意氣風發。
3.取名“挽弓酒”。從“會挽雕弓如滿月”可以讀出蘇軾的信心滿滿,并不因為調任密州離開京城而沮喪,有著滿腔的報國之志,很有氣勢。
4.取名“任平生”。“一蓑煙雨任平生”讓我們感受到蘇軾在沙湖道中遇雨時的坦然與淡定,很有畫面感。
5.取名“徐行春風”。選自“何妨吟嘯且徐行”與“料峭春風吹酒醒”兩句,“徐行”是蘇軾遇雨時的狀態,也是他遇到人生風雨時的狀態,是悠然、閑適的,而蘇軾的樂觀和曠達就像春風,沁人心脾。
設計意圖:創意表達,讀寫結合。作為核心任務,“取名”旨在對比分析二首詞在情感、內涵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對比中初步發現蘇軾性格的變化、人生志向的改變。任務二引導學生以“酒酣胸膽尚開張”和“料峭春風吹酒醒”二句為抓手,從酒的“味道”對比分析二首詞的不同內涵,在取名的過程中加深對詞意的理解,并結合任務一蘇軾的人生經歷領悟“東坡哲學”。
課堂小結:《江城子·密州出獵》詞風豪放,詞眼為“狂”,這首詞里的酒是“烈酒”,充滿了狂放之氣。蘇軾作該詞時正值壯年,尚未經歷“烏臺詩案”,仍對自己的仕途充滿信心,即使身處密州也時刻希望朝廷能夠重用自己,保衛邊疆。而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經歷“烏臺詩案”險些喪命,心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不再汲汲于官場。因此,這首詞里的酒是“清酒”,沒有那么濃烈的壯志與豪情,有的是對苦悶的釋懷和看淡人生的曠達。
任務三:領會入心,撰寫推廣詞
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酒名,為其撰寫推廣詞。推廣詞要結合二首詞,且能夠展現新主播蘇軾的風骨與氣節,表達上要朗朗上口、簡潔凝練、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設計意圖:從理解內涵到表達應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推廣詞的撰寫能夠幫助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且在完成推廣詞的同時也能夠對二首詞有更深刻的理解。
課堂總結:在充分理解二首詞的基礎上,結合學習過的蘇軾作品,總結蘇軾的一生。蘇軾任黃州團練副使一職時沒有實權,生活艱辛,靠自力更生度日,在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自稱“東坡居士”,“蘇東坡”的名號即從此來。蘇軾創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時,壯志凌云,渴望回朝做官,一展宏圖;創作《水調歌頭》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反映出蘇軾仍對仕途充滿幻想;創作《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時,尚未擺脫官場的桎梏,遭遇朝堂的變革風波,感慨“有恨無人省”;創作《記承天寺夜游》時,蘇軾已經在黃州開墾出一片坡地,看淡了官場和人生的磨難,詩詞創作水平達到頂峰,奠定他北宋中期文壇領袖的地位,“東坡哲學”由此開始;被貶惠州、儋州等地,都能泰然處之,“惠州三絕”“日啖荔枝三百顆”千古流芳,比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更能道盡蘇軾的人生態度:人生,不過如此,但人生,也正是如此。我們也應坦然地面對人生的挫折,積極面對人生。
一、捕捉生活話題,巧設系列任務
創設直播的情境,整合學習資源制作助學單,設計系列任務,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作品的思想情感,既見篇目,又見素養。

任務一是基礎層級的,是語文學習的起點。選擇適宜的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利用簡歷的形式,幫助學生在自主搜尋資料的過程中讀準二首詞的字音、斷句與節奏,了解創作背景,對二首詞有初步的感知。
任務二是鑒賞層級的,是對基礎層級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設置為酒取名的任務,旨在引導學生對詞句進行賞析,包括語言、表達技巧以及詞句中蘊含的作者情感等,整合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創意表達,并且在表達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反復、富有情感地朗讀,實現讀寫結合,更好地理解二首詞的深刻含義。
任務三是審美創造層級的,要求學生在欣賞、理解的基礎之上,運用所學的知識,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考與理解。語文課標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要求“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推廣詞的創作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和應用。
三個任務聚焦核心素養,梯次遞進,助推對文本解讀的逐步深入。任務是語文性的,知識是明確具體的,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想象、表達,主動習得知識與技能。
二、緊扣教學目標,課堂真實參與
教學中的情境與任務要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全程真實參與,投身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學生閱讀不停,思考不停,創作不停,收獲不停,最終呈現出的真實作品不僅有凝結的知識,還呈現語言的、思維的、審美的、文化的綜合能力的運用,印刻下核心素養真實可感的訓練與提升的痕跡。
三、營造演繹情境,強化教學評價
評價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既是對學生創意表達、創意寫作的認可、評判,更是對學生課堂參與的鼓勵。有效的評價機制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在本節課的設置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做主播,運用自己創作的推廣詞,進行模擬直播,其他學生可以根據直播效果的優劣選擇購買或不購買,最后根據“銷量”選取最佳主播。評價的標準由師生討論共同商定:語言表達清晰流暢,推廣詞朗朗上口、對仗工整、通俗易懂,能夠充分講解出“東坡酒”的深刻內涵……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錄制一段自己的直播講解視頻,進行直播比拼,亦能寓教于樂。※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設計實施的行動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L/2022/068]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