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初中名著閱讀現狀,教師可從語文課程整合角度,將名著閱讀教學與課文教學、寫作教學融通,凸顯語文學習內容的整體性和關聯性,使得學生在創設的學習情境中拓寬生活視野,豐富寫作素材,從而助推名著閱讀教學走向深處。
【關鍵詞】 名著閱讀 課文教學 寫作教學 讀寫融通
(一)內容勾連
文學名著內容的豐富性和廣博性,教材文本內容、內涵、寫法的豐富性和延展性,為兩者的融通提供了多種可能。
1.人物勾連。學習《阿長與〈山海經〉》一課后,教師可以本課為例,帶動學生對《朝花夕拾》一書中其他篇章進行閱讀。以魯迅的童年生活勾連其少年生活、青年生活和求學經歷的嬗變,以阿長為基點勾連對藤野先生、范愛農、衍太太等師長、朋友及其他相關人物的記憶。
2.寫法勾連?!痘貞浳业哪赣H》一課的教學,則可以帶動《紅星照耀中國》中《關于朱德》一章的閱讀。這兩篇文章對朱德選擇革命道路的敘述和記錄為教學的勾連拓展提供了可能。在人物傳記《回憶我的母親》中,朱德以第一人稱敘述,通過母親同情苦難窮人啟發幼年朱德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以及母親全力支持其參加革命的舉動,凸顯母親的開明和深明大義。文章通過襯托、對比等手法,揭示了朱德一生盡忠于黨和人民的根源。《關于朱德》則以紀實的筆法描摹了朱德作為總司令平易近人、愛護部下、嚴于自律、以身作則的美德,斯諾以現場采訪的形式記錄了朱德的生活史,全景式展示了朱德的革命歷程。基于筆法的真實,以斯諾在《關于朱德》中的記錄為表,以《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影響朱德成長的因素為里,互為映襯,尋求人物傳記和紀實作品的共通之處,突出敘事本質,探究其背后承載的意義。再以此為切入點,勾連《紅星照耀中國》中有關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人的相關章節,探究紅軍革命將領尋找民族出路、凝聚政黨初心的根源,做到撥冗就簡,以少勝多。
3.主旨勾連。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以開篇“許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一句為何沒有說清楚具體的時間、國籍和皇帝的姓名、年號等討論入手,連帶引出討論《儒林外史》中作者在開篇塑造的古代書生王冕的形象。王冕有名有姓,有籍貫記錄,有史料可查。他懂事孝順,勤奮好學,蔑視權貴。將王冕和安徒生筆下的皇帝作比,揣摩探究作者個性化筆法的寫作旨趣,實在有“一石二鳥”之妙。
(二)教法延展
高效的閱讀教學,應以確切的任務要求和方法指導為支撐。學生不光要讀懂文章寫了什么,還要洞悉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進而達到個性化的領悟和表達。
1.充分地讀。在名著閱讀指導課上,教師應根據篇幅、難度,保障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讀《駱駝祥子》,品味以“駱駝祥子”為題的內涵,須以學生對小說第四章的充分閱讀為前提。學生通過閱讀文中相關重要段落,對小說以此為題能夠“點明小說主人公、交代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等要點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入。
2.明確地讀。名著閱讀有著鮮明的閱讀指向,有“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的要求。閱讀《駱駝祥子》時,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的相關情節,學生可以采用精讀和跳讀相結合的閱讀方式,伴以閱讀批注。教師明確批注要求,指導學生根據需要作旁批、夾批、首批、尾批。
3.評價地讀。教師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感悟,真正的閱讀領悟須由學生表達出來。學生通過評價性地讀,指向文本理解,較深層次地評價探究文本內涵,即“為什么”層面的探索體驗表達。這個過程是學生內化名著文本內涵的過程,更是提升名著閱讀能力的過程。
仍以《駱駝祥子》的閱讀為例,探討造成祥子悲劇的原因時,學生從時代背景、思想局限和性格心理等角度分析了造成祥子悲劇的原因。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祥子只能墮落嗎?結合書中的具體內容談一談。學生在討論評說中加深認識,形成個人見解,跳出小說本身,思想認知達到新的高度。教師還可以將不同文學形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比和思索。比如:祥子最終的生活狀態與《故鄉》中的閏土相比,同樣是活著,同樣遭遇不幸,他們采取的生活態度有何不同?
(一)讀中找素材
對于中學生來說,了解名著中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對相關特定語句段落產生獨特的感受,才能運用閱讀所得傳達對世界的認識,表達內心的感受。
1.基于素材積累的閱讀。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作訓練內容為“學會記事”,培養這種能力需要反復地學習、訓練。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教師可以選取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事例,訓練學生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記敘的主要內容重點寫,寫詳細。如保爾慘遭開除這一情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瓦西里神父調查做復活節蛋糕的面團上被撒煙灰→(交代真相)保爾被開除→插敘保爾向瓦西里神父詢問《圣經》里的問題被打→在瓦西里神父做復活節蛋糕的面團上撒煙灰。保爾的經歷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是生活中被誤解甚至遭到不公平的對待,大多數學生都可能遇到過。積累類似素材,有助于打通名著經典閱讀和真實生活的通道,豐富學生學習經驗。小說中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都是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的好抓手。
2.基于素材運用的閱讀。文學名著內容、內涵的豐富性為學生積累運用素材提供了便利。教師不妨試著做如下閱讀練習——
命題作文:《我心中的保爾》
習作要求: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結合發生在保爾身上的事例及自己的感受,寫一篇作文。每天寫一段文字,爭取一周寫成一篇作文。
提示:最能體現保爾吃苦精神的一件事,保爾干的最勇敢的一件事,保爾一生中經歷的三個女人,保爾也脆弱,戰場上保爾的英姿,保爾成長的引路人……
這樣的名著閱讀訓練,綜合了素材提取、素材組合、名著品讀、寫作表達。有了此類讀寫結合的多次訓練,學生就會逐漸學會如何選取生活素材,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從而學會感受與積累素材。
(二)讀中得法
教材中選取的文學名著片段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除了豐富的人文形象的塑造、深邃的人文內涵的彰顯,更體現了作者嫻熟精妙的寫作技巧,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豐富寫作經驗的好范本。
1.技法指導。著眼于寫作技法的閱讀指導有著鮮明的寫作導向,分類逐條指導,重點突出,指向性具體。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小說第一章保爾被學校開除的開頭先聲奪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啊澢吧衔壹依飦硌a考的,都站起來!’一個身上穿著法衣、脖子上掛著一只沉重的十字架、身體虛弱的胖子,氣勢洶洶地看著全班的學生。”一個氣勢洶洶、暴戾兇惡的神父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學生可以借此學習寫人記事的方法。
在小說最后一章,保爾創作的小說歷經艱辛終于發表?!八芸炀偷玫搅朔Q贊的回答,但是原稿竟在寄回來的途中遺失了!六個月來的心血白費了。這對他是一個極大的打擊?!边@里情節一波三折,陡轉引人,是學生學習實踐“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很好范例,也是學生學習針對性選材的示范文本。
2.內化模仿。研習經典作品,進行模仿寫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訓練點就是“學習仿寫”。有些學生讀了很多書,但是寫起文章來,還是無話可說。究其原因,學生的閱讀沒有內化。所以,教師就要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下功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融合寫作教學。
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關注文本中蘊含的寫作知識,注意整合,使其系統化,從而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寫作主旨、情感、語言等得到一定的提升。
《紅巖》是一部塑造革命英雄群像的作品,教師不能只關注英雄人物的塑造,還要引導學生用心品味人物的傳神語言。小說中江姐、許云峰等人忍受折磨、無懼犧牲的壯舉,面對威脅斗志如虹、信念如光,親如一家、彼此奉獻的溫情,等等,均需學生深入理解,品味內化。尤其十五章“江姐受刑”這一情節,作者在描寫敵人夜審江姐的殘暴、江姐面對考驗的堅如磐石、獄友們唱《囚歌》彼此慰勉時,并沒有用過多的辭藻鋪陳,而是以樸實逼真的敘事方式,表現了紅色革命文學的一貫寫作風格。對于小說中的典型章節和語段,教師應指導學生揣摩品味,內化語言,長此以往,必然能夠引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個臺階?!?/p>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閱讀關懷的初中名著閱讀場構建研究”(B/2021/02/82)、連云港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重點課題“初中名著生態閱讀場的開發建構研究”(2021LYGJK14-ZD5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董淑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教育局教研室;王宜仁,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