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討了如何開發以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認為:學生整體水平偏低,學生技能掌握不均衡,教學趣味性缺失,評價體系不完善是導致學生運動技能難以提升的關鍵。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個性化教育的深入體現,還能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內在動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建議:應根據需求深入洞察與精準定位教學,制定明確的導向與分層教學目標,科學規劃與創新實踐教學內容,注重評價過程與持續改進等方式來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 。
關鍵詞:學生運動技能;校本課程開發;體育教學;身心健康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students' sports skills improvement
Qian Jiafu
Weng 'an Caotang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Weng '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550402
Abstract: The article employ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a centered on improving students' sports skill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key factors hindering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sports skills include a generally low level of performance, uneven skill acquisition among students, a lack of teaching engagement, and an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a aimed at enhancing students' sports skills is not only a deeper embodiment of personalized education but also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Suggestions include: in-depth insight and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eaching based on needs, setting clear guidance and tiered teaching objectives, scientifically planning and innovatively practic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focusing o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a.
Key words: students' sports skill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全面發展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受到了廣泛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不僅有助于增強體質,還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1]。因此,開發以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顯得尤為必要。以下內容就分析了學生運動技能培養中的問題現狀以及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并提出具體的實施路徑。
1學生運動技能培養中的問題現狀
1.1學生整體水平偏低
在我國學生運動技能的整體水平偏低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偏低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基礎體能上,如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標的普遍不足,還深刻反映在運動技巧的掌握程度及競賽表現上。許多學生在面對復雜的運動技術時顯得力不從心,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協調性[2]。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存在偏差,僅僅將其視為課余時間的娛樂活動,而非一項需要系統學習和長期訓練的學科;另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在體育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資源,難以在運動中實現真正的技能提升。
1.2 學生技能掌握不均衡
在體育教學領域內,學生技能掌握不均衡的現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難題。這種不均衡不僅體現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上,更深刻地影響了學生運動技能的整體發展。如一部分學生會憑借濃厚的興趣或優越的身體條件,在特定運動項目上迅速嶄露頭角,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進步速度。然而,也會有許多的學生因興趣缺失、自信心不足或基礎薄弱,難以在多樣化的技能領域中實現均衡發展[3]。這種不均衡不僅削弱了學生在體育競賽中的競爭力,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進而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1.3 教學趣味性匱乏
在當前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趣味性不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傳統的、單一式的體育教學方式上。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只是過于的注重對學生進行技能的機械性傳授和反復的訓練,而忽視了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趣味性的融入[4]。這種單調且乏味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動力,還會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學的情緒。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運動技能的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長期興趣和參與度。
1.4評價體系不完善
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約學生運動技能培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的學生運動技能評價體系往往過于單一和片面,僅關注學生的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而忽視了對學生運動態度、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這種評價體系不僅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進步情況,還可能誤導學生和教師的努力方向,使其過分追求成績而忽視了對運動本身的理解和熱愛。為了完善評價體系,學校應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運動態度、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等非競技因素納入評價范疇,并通過定期測評、自我評價、同伴評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實現對學生運動技能培養效果的全面評估和反饋。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評價結果的運用和反饋機制的建設,及時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促進其運動技能的持續提升。
2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意義
2.1是個性化教育的深入體現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傳統體育教學往往陷入“標準化”的困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需求。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影響了其學習動力和興趣的培養。而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正是對這一現狀的深刻反思和積極回應。
校本課程開發通過細致的學生需求分析,確保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風格、體能基礎及興趣偏好相契合。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中“一刀切”的模式,實現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它不僅關注學生的運動技能提升,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潛能挖掘。通過個性化教育,學生能夠在適合自己的節奏和環境中成長,形成獨特的學習路徑和風格,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5]。
此外,校本課程開發還促進了教育公平。它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中資源分配不均的弊端,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平等的發展機會。無論學生的體能基礎如何,都能在校本課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和挑戰,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2.2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內在動力
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當學生發現所學內容與自身興趣相契合時,他們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校本課程開發通過引入多樣化的運動項目和新穎的教學方式,極大地豐富了體育課堂的內容與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和富有趣味性的活動設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6]。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樂趣和挑戰,從而形成一種由內而外的學習動力,推動他們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和更好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校本課程開發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通過多樣化的運動項目和富有趣味性的活動設計,學生逐漸形成了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追求。他們開始意識到體育運動對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將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這種終身體育意識將伴隨學生一生,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2.3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校本課程開發不僅關注運動技能的提升,更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精心設計的體育活動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學校能夠巧妙地融入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元素,實現體育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
在團隊運動中,學生需要學會團結協作、相互尊重、有效溝通等社會技能。這些技能不僅是體育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也是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必備的素質[7]。通過參與團隊運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規則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解決運動難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這些思維能力不僅是體育技能提升的關鍵,也是學生在其他學科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素質。通過參與富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己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運動本身所蘊含的美感、挑戰性和成就感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自信心和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運動中,學生能夠體驗到身體的力量和美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因此,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3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路徑
3.1需求分析階段:深入洞察與精準定位
在啟動校本課程開發之前,深入的需求分析是奠定成功基礎的關鍵環節。學校應高度重視并精心組織,確保這一階段的工作能夠全面、深入地展開。
首先,學校應充分利用問卷調查這一高效工具,廣泛而系統地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偏好。問卷設計應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展開,包括但不限于對不同運動項目的喜愛程度、參與意愿的強烈程度、以及他們期望通過學習能夠達到的學習成果。通過廣泛的問卷發放和回收,學校可以初步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多元化需求,為后續的課程開發提供數據支撐。
其次,為了獲取更加深入、細致的需求反饋,學校應組織專業團隊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訪談對象應覆蓋學生、教師及家長等各方利益相關者。通過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可以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與教師訪談則可以獲取關于課程實施、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專業建議;而家長的意見則有助于學校從更宏觀的角度考慮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和影響。在訪談過程中,學校應認真傾聽并記錄各方意見,為后續的課程定位提供重要參考。
最后,在綜合考慮學生需求、教師建議和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學校還需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進行精準定位。這包括評估學校的場地設施、器材設備、師資力量等硬件條件是否能夠滿足課程開發的需求;同時還需要考慮學校的整體教育理念和發展方向是否與課程開發的目標相契合。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學校可以明確課程開發的方向和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確保校本課程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有效實施和推廣。
3.2課程目標制定:明確導向與分層實施
基于學生運動需求分析的結果,制定清晰、具體的體育課程目標至關重要。
首先,在課程目標制定上,需要明確導向。這要求教師要基于學生運動需求分析的結果,來制定清晰、具體的體育課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要與體育課程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標相契合。
其次,課程目標應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短期目標聚焦于具體運動技能的掌握,如學會某項運動的基本動作、提高體能素質等。這些目標應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測量性,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監控和評估。通過短期目標的達成,學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對運動的信心和興趣。
最后,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學校還需將其細化為不同年級、不同水平學生的具體學習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可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層次上得到發展,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體育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
3.4課程內容設計:科學規劃與創新實踐
課程內容的設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它不僅關乎到學生能否在體育課程中獲得有效的知識和技能,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這一環節中,應堅持科學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原則,通過精心規劃和創新實踐,打造出高質量的體育課程內容。
首先,課程內容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能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確保課程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中小學階段,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游戲類運動項目,如跳繩、踢毽子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高中以及高校階段,則可以增加一些競技性較強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等,以滿足學生更高層次的運動需求。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需要大膽創新,采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化教學、情境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都可以被引入到體育課程內容的設計中來。通過這些教學模式,可以將枯燥的技能訓練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情境中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體育運動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這些教學模式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為了確保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還需要關注不同年級、不同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和逐步提升。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應要明確每個年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并根據這些目標和重點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同時,還應該注重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和教學組織來實現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5課程實施與評估:注重過程與持續改進
課程實施是檢驗校本課程開發成效的關鍵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教師積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反饋機制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
首先,學校需要深刻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的重要性。這意味著在實施過程當中,學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投入以及自主探索,并通過合作學習來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體育運動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其次,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角色定位也需要發生轉變。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發現新的體育學習方法和途徑。這種角色定位的轉變有助于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最后,學校應該建立反饋機制,定期收集學生、教師及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收集反饋意見,有助于了解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為體育課程的持續改進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學校還應該根據評估結果和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體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確保體育課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學校可以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質量和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4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有著重要意義,不僅能順應現代教育理念中強調的學生主體地位、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素質培養的核心要求,更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鑒于基于運動技能提升的校本課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深遠影響,學校應當高度重視這一工作的開展,要積極主地投入各類資源進行運動技能課程的設計、研發,還應結合本校特色和社區資源,來構建多元化、層次化的課程體系,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同時,還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成長平臺,為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富學.體育類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問題判別及其克服[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4, 39(04):381-388+412.
[2]尹志華,降佳俊,周清源,等.新時代全面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價值、重點任務與推進策略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4,39(04):389-396.
[3]陳輝映,謝雨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的內涵、價值與路徑[J].體育學刊,2024,31(04):128-134.
[4]田輝,趙志明,李國碧.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創新模式研究——以懷化學院為例 [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10):144-146.
[5]潘佳惠.非遺保護視角下建甌挑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集美大學,2023.
[6]吳傳德.基于AGIL模型的高職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路徑的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9(04):139-144.
[7]張細謙.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涵義與路徑[J].體育學刊,2019,26(0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