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習作教學是“重頭戲”。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在“循規”中“立新”,探索出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途徑。經過實踐探究,我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首先讓學生好寫作文,其次讓學生會寫作文,再者讓學生寫好作文,最后讓學生限時習作、自由評改。穩穩走好這四步,那么習作教學之路一定會越走越通暢。
關鍵詞:作文教學" 好寫" 會寫" 寫好" 限時
新課標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對于中年級的學生習作,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表達真情實感。”[1]新課標實施以來,新的習作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持續更新。然而,在欣喜于這些變革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實狀況仍然有待改進。因此,我們急需探索一條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行之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路徑。
那么,如何在“循規”中“立新”,即怎樣做到扎根已有習作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同時,能在這些現有理論和方法中尋求新的改變,走出一條更有助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路徑?通過實踐研究,我探索總結出了“四步作文教學法”。
一、讓學生“好寫”作文
(一)除心魔,大膽說
針對學生對作文有畏難心理的情況,我們不能隨便給學生一個題目就讓他們直接去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寫作”其實就是寫話,再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拋出提前設計好的有關本次習作的問題,然后通過指名說、相互說、小組說等形式,讓學生在自由表達、交流,有感有悟后再下筆寫,就不愁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了。
(二)淡命題,切實際
習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規范訓練的主要路徑是命題作文,但更受學生喜歡的卻是自由命題作文。因此,我們要淡化命題,鼓勵學生在寬泛的范圍里自由大膽地表述。命題作文要切合學生實際,引導他們從自身經歷出發,從生活小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例如,我引入這樣一個話題:一男子就餐消費930.9元,商家“反向抹零”收了931元,為此他向監督局投訴,商家被罰款,他獲一角錢的賠償費。假如你是該男子,你會這樣做嗎?請說說你的做法及理由。話題一出示,學生們立刻議論紛紛。有人說“會”,因為“錢少,意義大”“違規就要付出代價”;有人說“不會”,因為“斤斤計較非明智之舉”。在討論中,每人的思想特征充分顯露出來,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三)敞心靈,創體驗
如何讓習作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所在呢?除了命題注重情感外,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發掘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敞開心扉,樂于表達。[2]
比如在“讀古今名著,品百味人生”活動中,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品味人生百態。之后的習作輔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如何寫讀后感;在“向英雄致敬”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之后的習作輔導讓學生寫出英雄的故事和自己的所思、所悟;在“小記者專題采訪”活動中讓學生進行人物專訪或事件調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之后的習作輔導讓學生根據采訪內容撰寫“訪問記”或調查報告;在“我勞動 我快樂”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或社區勞動,教育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理解勞動的意義,之后的習作輔導讓學生據實寫作,描述勞動過程、分享勞動感想與體會。
學習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學習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有趣的一家人”為題來練習擴寫;學習李白的《贈汪倫》,讓學生以“再見,朋友”為題,記敘摯友間的難舍之情;學習賈島的《尋隱者不遇》,讓學生扮成詩人與童子進行對話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并文字描述。
經過這一系列創新性學習活動與實踐,學生不再害怕作文,而是很樂于通過文字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讓學生“會寫”作文
會寫作文即會謀篇布局、圍繞中心來寫。學生對作文感興趣了,也有了生活體驗和表達的欲望。然而當他們的作文交上來后,我發現雖然其中不乏真摯的情感,但整篇文章卻像流水賬一般,沒有詳略之分,更談不上明確的主題。
于是,我在向學生們講述了“畫龍點睛”的故事之后告訴他們:“我們的作文也需要一雙明亮的‘眼睛’,這雙‘眼睛’就是明確的中心思想。沒有它,作文就像一條畫好的龍沒有眼睛,失去了靈魂。”學生們聽得異常認真,他們似乎明白了作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領會寫作的基本要領,我選出一些首尾呼應、中心明確的課文,讓他們研讀、探討、學習。隨后,又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學生優秀作文》中精心挑選了幾篇范文。通過這種群文閱讀的方式,學生們逐漸領悟到了寫作的技巧和精髓,開始嘗試運用這些技巧來創作文章。
這之后的作文練習,我開始讓學生只寫三段,學生的作文能抓住中心后,慢慢地延伸到四段、五段、六段。但是對于作文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只允許寫三段,直到他們學會了寫作要圍繞中心寫。經過這樣的訓練,全班學生都寫作時都學會了中心明確,文章詳略得當,再也沒有出現整篇文章不知所云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班里作文基礎較弱的學生也有了顯著的進步。
三、讓學生“寫好”作文
寫好作文即把作文寫得細膩、生動、傳神。經過前面的努力,學生的作文已初具雛形,但要想引人入勝,還需在細節描寫上下功夫。因此,我開始重點訓練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眾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其中不乏經典段落和精彩句子,這些素材都是學生寫作與表達的文化寶庫。優秀的寫作方法、表達技巧都蘊藏在這些精美的文章中。因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理解這些典型段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我讓他們學習大師們的描寫方法、修辭手法等。比如在《鄉下人家》中,有這樣一句動作描寫:“你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經過學習,部分學生展現出了令人驚喜的模仿能力。他們寫道:“我們不禁脫下鞋襪,赤足踏入清澈的溪水中嬉戲。你向我潑水,我向你灑水,我們在水花四濺中盡情尖叫、放聲大笑,歡聲笑語在小溪中蕩漾。”
在練習動作和神態描寫時,我特意讓學生恰當運用聯想。比如,我引導他們描述: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輕輕灑在她的臉上。她微微皺眉,仿佛在思索著什么。她的目光不經意間飄向窗外,似乎被遠處的風景所吸引,眼中閃爍著期待與好奇。突然,她站起身來,走到窗前,雙手輕輕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她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煩惱在這一刻都煙消云散。
在指導學生描寫景物時,我先展示畫面讓學生欣賞,接著引導他們進行描述。例如有一幅畫面學生起初描述為:“天上有月亮和星星,遠處有山,近處有小河和小村莊,這里真美呀。”最后修改為:“彎彎的月亮像條小船靜靜地浮在海面上,星星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遠山用父親般的臂膀呵護著睡夢中的小山村,而潺潺的小河像媽媽一樣為夢中的孩子哼唱著歌謠。”
通過細致入微的作文指導,學生們學會了用生動的描寫和多種修辭手法來展現事物的細節,文章變得生動、形象,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四、讓學生限時習作、自由評改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讓學生將課堂上未完成的作文在課后服務時間繼續完成,從提升作文水平的角度看,課下作文很難保證每位學生都認真寫作。特別是作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可能會因缺乏教師的監督和即時輔導而無法完成寫作任務。所以,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寫作時間,使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完成習作。事實上,學生課堂上專注地進行寫作,情感和思維的火花碰撞,常常會使他們驚喜地意識到自己的寫作潛力,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加學生寫作的信心。對于寫作困難的學生,也可以隨時給予他們針對性的輔導。
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在全部寫作過程中,評改作文對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但是,當我們花費很長時間精批細改之后去講評的時候,學生早已興味索然。所以,我嘗試了一種新的評改形式——讓他們讀自己的文章,讓大家共同評議,讓學生完全參與其中,適當時候教師加以點評。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作文,還能夠從他人的視角獲得新的啟發。這種自由開放的評改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3]
總而言之,習作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我們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同時又要不斷創新,以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循規”中不斷“立新”,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好方法。只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習作教學問題的根源著手,相信我們的作文教學之路會越走越通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9.
[2]李翼宏.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3(14):150-152.
[3]于照永.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 從興趣培養到寫作能力提升[J].天津教育,2023(3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