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生產創新的原動力,對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發揮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為構建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文章以安全工程專業為例,深入分析了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充分總結了當前高校創新能力培養的經驗與不足,以開放性、多樣性、成長性、鮮明化和實踐性為原則,以專業人才培養為特色,圍繞人才培養的兩大環節和三大主體,建立了強化教育導向、夯實培養環節、突出專業特色和完善科學評價的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構建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以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安全工程;教學實踐;科學評價;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4)11-0125-05
當前世界形勢多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國家安全生產生活也存在著一定隱患[1]。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而創新又是推動安全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當前,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如何實現創新引領安全發展成為日益緊迫的研究課題[2]。安全類高校是安全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是安全事業發展的創新源泉。安全工程專業學生主要是以行業為依托,根據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要來進行培養的[3]。我國擁有安全工程學科人才培養權限的高校有170余所,大多數安全學科的發展依托于石油、化工、礦業、煤炭等行業,以生產領域內的安全技術為主導,涵蓋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等方向[4]。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安全生產事故頻發,類型多樣,急需改進安全生產的方式方法和評價體系,雖然我國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教育規模迅速增長,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這使得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突出和緊迫。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一流學科”建設賦予高等教育的使命與責任。作為傳統的工科專業,面臨煤炭形勢變化、就業壓力增大、生源質量下降等嚴峻的挑戰,安全工程專業迫切需要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安排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需求,著力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安全學科和國家安全生產不斷培養出創新型人才[5]。
現階段,諸多學者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大量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而忽視創新能力培養的全過程,尤其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機制構建。因此,本文充分總結了當前高校創新能力培養的經驗與不足,以開放性、多樣性、成長性、鮮明化和實踐性為原則,凸顯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圍繞人才培養的兩大環節和三大主體,建立了強化教育導向、夯實培養環節、突出專業特色和完善科學評價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深入分析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體系,形成了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方案,為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幫助,在高等教育體系方法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原則
(一) 開放性原則
安全工程類高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該突破自我建設的瓶頸,要建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高效機制,積極把國內外同行業高校的培養方法和經驗引進來,同時向其他高校推介自己的成功做法,開展合作交流,進行聯合培養。例如,可以加強不同高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方法、考核和評價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動專業課程、專業教材和專業實踐基地及專業課教師等資源的共享,不同高校間優勢互補,吸取經驗,構建出世界一流、行業鮮明和具備高校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二) 多樣性原則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取決于課堂知識的傳授,還取決于實踐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創新[6]。對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加強教學和社會實踐,創新知識和技能,高效利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開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第一課堂承擔課程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知識教育的功能,第二課堂承擔創新能力培養的社會實踐的功能,將創新知識轉化成實踐技能,采取多元化培養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成長性原則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才需求不斷變化的當下,安全工程類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學生成長為主線,堅持學生成長性原則,制定全過程人才培養方案。因此,相關安全行業院校應站在動態發展的角度,結合社會發展現狀和學校培訓實際,探索創新技能培訓路徑,并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及不斷調整相關教育制度和方案,形成使學生成長成才的一站式培養方案,推動安全類高校創新型人才的高質量持續發展,不斷為社會安全行業輸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
(四) 品牌性原則
安全工程類高校要在課程教學、實習實踐、培養管理、學科建設、服務社會等方面打造自身特色,發揮特色專長,形成“一校一品”,打造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培養的名片,推動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特色發展。因此,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培養要堅持以安全特色為導向,遵循品牌化原則,基于高校自身的發展歷史,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在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中,形成自身特色鮮明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樹立品牌,打造特色教育。
(五) 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落腳點,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實踐中讓學生發現不足,進而用理論知識改進不足,能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創新動力和創新目標。安全工程類高校在當前的教學中要遵循實踐性原則,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方法有突出培養目標,充分發揮教學潛力;加強教學設計,實現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契合;探索實踐環節,建立引導學生自主實踐的長效機制;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應用性[7]。
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一) 構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框架
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框架以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成果為主要內容,著力提升兩個主要環節和三個重要主體的支柱性作用。兩個主要環節是課程教學與科研實踐,三個重要主體是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和保障體系構建。高校不但要夯實課程教學和科研實踐兩個主要環節,而且要從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和保障體系構建三個方面形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主體構建[8]。要以國家、社會以及安全行業需求為背景,采用符合行業特色和高校水平的培養手段,不斷提升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理論和創新實踐水平,突出行業和高校特色。教育理念、培養過程和培養結果是貫穿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三個要素,要以教育理念為引導,以培養過程為主線,以培養結果為根本,系統、科學地抓好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教育理念是引領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燈塔。教育理念要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錨定社會發展需求,以培養出真正能適應安全行業創新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教育理念是開展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引領[9]。
培養過程是整個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最關鍵的要素。在培養環節中,課堂教學和科研實踐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在培養主體中,高校、導師及學生個人是缺一不可、相互聯系的重要影響主體。培養過程就是將培養環節和培養主體有機結合,將培養主體在每個培養環節中的作用發揮得恰到好處,使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強化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與優勢,實現全過程培養。
培養結果是對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培養效果的檢驗。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是服務行業和服務社會,高校培養的學生取得的創新成果能否為行業服務、為社會服務就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只有堅持全過程培養,加強培養主體和培養環節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對社會有益的培養結果,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安全有序發展。
(二) 強化教育導向
安全工程類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推動以人才引領為主要動力的社會生產生活的安全有序發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在考慮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強化教育導向,不斷完善學生培養的要求和目標[10]。在制訂學生培養計劃時,應以學生創新能力的總體要求為培養目標,以創新能力各項指標為重點,確保以培養為核心,強化教育導向,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加大選修課和實踐環節的比重,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提高畢業論文的創新程度和質量要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使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提供良好的環境。
從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由于歷史發展、地域文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各安全工程類高校在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在新時代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安全工程類高校應在各自安全工程專業特點的基礎上,加強辦學特色建設,合理選擇發展建設之路;應努力開拓新的領域,結合自身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形成特色價值,強化教育導向。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引導學生前往工礦企業、應急管理部門和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現場實踐,并通過案例分析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其服務社會和服務行業的能力。
(三) 夯實培養環節
培養環節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只有發揮課程教學與科研實踐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才能保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質量與效果[11]。工科學生特別是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在各個環節多向發力、連續發力。安全不同于其他行業,要在培養的各個環節為安全工程專業學生樹立嚴謹、科學的態度,必須牢固建立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感、安全評價負責感等安全行業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
注重培養過程,優化課程教學體系。一是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儲備。應進一步突出實踐環節,豐富選修課程,多方協調,實現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課程互認。安全工程類高校應該加強國內和國際合作,利用聯合辦學、聯合培養等模式,實現學分互認、網課共享等,提升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二是增加課程教學知識量,安全工程類高校教師要以安全行業科研實踐前沿為標準,及時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安全授課知識,提升理論水平。三是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靈活采用討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案例教學、學術沙龍、報告、講座等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現代化教學等。
(四) 突出專業特色
安全工程類高校作為培養安全領域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應體現自身的專業優勢。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奠定專業基礎;同時加強學生對跨學科知識、前沿知識和研究方法的學習,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是推動安全領域發展的主要創新力量,要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增強其自我改變的意識,使其深入學習專業領域及感興趣的知識,具備發現和探索經濟社會問題的能力。因此,安全工程專業學生要加強對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與原理、礦井通風與安全等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同時加強對相關社會問題的發現與探究,扎實專業基礎、拓寬知識層面,使其能夠在安全領域發揮出專業優勢[12]。另一方面,要加強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對實用創新方法的掌握,樹立科學的懷疑精神,增強獨立思考能力、社會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克服浮躁功利心理,勇于突破與開拓,在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中找到創新之處,體現專業優勢,為提升創新能力提供扎實的基礎。
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依托科研實踐平臺開展創新能力培養。要積極開展實踐,挖掘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豐富和發展其在工礦企業實踐中的理論應用能力,確保高校輸送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能滿足企業創新需求。一方面要增強國內外高校的合作與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想與潛力。依托諸多合作共建平臺,國際國內不同的安全工程類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學術年會、學術報告、學科競賽、學科研討等活動開展合作,讓不同高校的學生借助多種交流方式,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創新創造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建立貼近安全生產實際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的場所和條件,讓學生多接觸企業的安全管理流程,例如建立教育實踐基地、管理實踐基地、安全模擬實踐基地等,讓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各種培訓和研究活動,培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五) 完善科學評價
加強對培養環節的質量管理和評價,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質量的監督和保障。安全工程類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質量評價不僅包括課堂教學成果、科研實踐成果、科技創新成果、畢業論文質量,還包括各個成果取得過程中的過程評價,例如教師教育質量、導師管理水平、課堂學習效率等[13]。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監督也不到位。我國高校特別是安全工程類高校的學生教育質量評估應多引進外部力量和社會力量,而不應局限于內部的自我評價。因此,對于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評價應加入社會外部評估,鼓勵學術團體、中介組織和相關行業機構參與教育質量的評估與監督,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發揮高校自身、社會與培養過程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使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與方法得到合理的設置與實施。
在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時,高校不應局限于硬性指標的固定評價,比如論文專利數量、科研項目參與情況等,而應多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過程監督和評價[14]。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要求多,大多在實驗室內完成,因此應該注重與安全實踐實驗基地的合作,在管理與制度上為學生提供保障。安全工程類高校應該制定并執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論文寫作和項目研究的過程監督和評價,加強對科研實踐成果的認定;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政策,制定創新獎勵政策,舉辦競賽活動,給予學生資金獎勵、榮譽稱號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因此,安全工程類高校應更加重視評價體系對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在各個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以完善學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
科學評價是對高校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檢驗,在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之后,評價結果是推動培養模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獲取科學的評價結果有利于發現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弊端,從而去粗取精,不斷改進培養模式,為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提供原動力。
三、結束語
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劑,創新安全生產技術是關鍵一環,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是安全生產技術創新的原動力。培養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構建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是推動安全生產事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劑。本文深入分析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闡釋了安全工程類高校的創新教育原則,從課程教學與科研實踐兩大環節,以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和保障體系構建三個主體方面入手,提出了強化教育導向、夯實培養環節、突出專業特色和完善科學評價的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建立了安全工程專業創新教育的方法體系,凸顯了安全工程專業創新教育的行業特色,為學生能力培養和創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 黃文,李文.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5):141-143.
[2] 郭方強.推進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研究[D]. 濟南:山東財經大學, 2021.
[3] 翟培.基于提高創新能力的財經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 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4] 段在鵬,黃月鈴,黃婷.創新能力培養角度下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定量評價:以福州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 海峽科學,2018(3):71-74.
[5] 張洪杰,向曉東,陳旺生.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6):172-175.
[6] 劉赟.新工科背景下學生課外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3):32-33.
[7] 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163-166.
[8] 彭琳,柯雪丹,張倩.培養未來創新者才是最大的創新[N]. 南方日報,2021-12-15(A10).
[9] 段莉敏,馮松寶,鞏舜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7): 4-5.
[10] 許蓉.以創新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12-25(12).
[11] 丁麗莉.基于學生化工安全意識培養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 云南化工,2021,48(6):177-178.
[12] 許波,黃琪嵩,朱慶明,等.新工科下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20,7(10):1-2.
[13] 李鵬,余妍.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創業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決策探索(中),2017(12):4-6.
[14] 王鸝,宋洪慶,邵麗華.協同理論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6):638-644.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