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門陶冶人心靈的藝術,在小學生的人格塑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樂給生活帶來的美。在學習音樂的初始階段,小學音樂教師要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下功夫,促進學生掌握相關音樂知識,助力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 音樂教學" 興趣培養
一、小學音樂學習的重要性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缺少與同伴交流、合作的經驗,需要教師以合適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們從快速融入陌生的集體生活中去,而音樂教育就能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培養和諧同伴關系的平臺。在音樂課上,根據老師的指示,學生們可以合作唱一首歌,手拉手跳一支舞,不需要老師的干預便可自發形成良好的同伴合作關系。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效緩解小學生的各種不良情緒和心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學校重視度不足
就音樂課而言,各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程數量各不相同,而且教學質量也處于不同水平。究其原因,與各個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部分音樂課堂忽視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這樣,就導致了原本具有富有想象力的音樂教育變得機械化,學生興趣不足,音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育觀念陳舊,音樂教育缺乏人文情懷
部分教師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很難讓學生充分理解音樂、接受音樂。一成不變的音樂教學缺乏自我審美情趣和個人特色,影響了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三、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舉措
(一)發揮優秀音樂作品的吸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對部分音樂作品缺乏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一些民族和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中外音樂的差異。在欣賞樂曲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作曲者的生平經歷,例如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出《命運交響曲》,作曲中飽含了作者與不公命運積極抗爭的情感,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能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在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優化教學設計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實現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制訂科學、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優化自身教學設計。[1]以形式新穎、極具感染力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音樂內容。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情感相結合,從而產生共鳴,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判斷力。
(三)通過社團或文藝活動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成立的藝術社團或開展的藝術活動是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第二課堂。藝術社團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學生的教學效果也很明顯。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來,將有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例如,學校可以成立適合小學生的多樣化音樂社團,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這些音樂社團。學生在社團中可以自主選擇學習一種感興趣的樂器,以此培養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學校要定期組織一些社團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如歌唱比賽、鋼琴比賽、文藝匯演等,在比賽中設置獎項,以此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實現身心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素質型人才。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開展音樂教學
要想取得音樂教學的成功,教師必須采取一定措施,讓學生與音樂作品的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2]例如教師在進行蒙古族音樂欣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通過互聯網渠道,搜索一些關于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創作環境等資料,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多方面的資料搜索。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提前將學生搜集的資料做成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利用其圖、聲、文結合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做到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提高音樂學習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等。廣大小學音樂教師可通過精選音樂作品,充分發揮其吸引力,不斷學習以優化自身教學設計,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開展音樂教學等來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石會東.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0):115-117.
[2]徐穎慧.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分析[J].北方音樂,2022(2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