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球運動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技術、戰術與體能要求,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面對當下高校排球教學的挑戰,尤其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問題,亟待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鑒于此,“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提出至關重要,該模式強調教學的系統性、模塊化設計,以及科學與實用的結合,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研究通過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審視了當前高校排球的教學現狀,進而構建出基于“學、練、賽、評”一體化理念的高校排球模塊化教學策略,不僅有助于推動高校排球教學方法的革新,更能夠契合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高標準要求。
關鍵詞:“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高校排球;模塊化教學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備注:無
作者簡介:許雷(1988—),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 運動訓練 體育教育。
普通作者:1
作者簡介:許雷(1988-),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體育教育。
Research On Modular Teaching Of Volleybal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Practice,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XU" Lei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210023 China)
Abstract:Volleybal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mbines technical, tactical and physical requireme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In view of thi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practice,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systematic and modular design of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practice,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constructs a modular teaching strategy of volleybal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concept of \"learning,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meets the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Dtudy, practice,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Integrated teaching; College volleyball; Modular teaching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排球以其獨特的集體性和技術性備受推崇。然而,當前高校排球教學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和不適應性日益凸顯,傳統教學方法往往將技術、戰術和體能訓練分割開來,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排球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片面性也制約了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為解決這些問題,“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以模塊化教學為基礎,通過整合教學環節,旨在打造系統化、科學化的排球教學體系。實施該模式,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排球技能,培養其團隊協作和競技精神,進而推動高校院校排球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1.高校排球教學現狀剖析
1.1課程教學豐富性不足
在當下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及參與度,已成為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然而,在自主選擇體育課程時,學生常受學分制度的桎梏,難以完全基于個人興趣做出選擇。此外,高校在實施排球教學時,未充分考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及體育興趣,導致排球課程內容顯得單調乏味,缺乏應有的豐富性。傳統的排球教學方式過于側重技術動作的傳授,如發球、傳球、墊球及扣球等,而學生則多處于被動模仿與機械練習的狀態,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無形中削弱了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熱情與興趣。現代體育教學理念更加注重課程的多元化與趣味性,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但當前高校排球教學卻與此理念相悖。從整體來看,目前高校排球教學內容的單調性顯而易見,不僅使得課堂氛圍沉悶,更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學、練、賽、評”這一科學的教學體系在排球課程中的缺失,也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全面性與深入性[1]。因此,為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排球教學亟需進行深層次的改革與創新,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1.2排球教學評價方式的科學性亟待增強
在傳統的排球教學框架內,教學重點主要放置于學生對排球技術的掌握與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大量的教學時間被用于提升學生的排球技術動作與能力。然而,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卻過于偏重于技術層面的考核,這種評價方式在反映學生學習全貌上存在顯著缺陷。具體來說,單純以技術掌握為標準的評價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技術水平,但卻難以全面體現學生在排球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例如,一些天賦異稟的學生可能在技術上輕松領先,而部分基礎條件一般但付出巨大努力的學生則可能因技術評價的局限性而無法得到公正的評價。更為關鍵的是,現有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在排球學習中的多維度成長,如戰術理解、團隊協作能力、比賽策略分析等,而這些都是排球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排球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技術的傳授,更應致力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當前的評價方式與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的教育宗旨顯然存在較大的落差[2]。為了更為科學、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必須對現有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深入的改革,評價體系應更加綜合、多元化,以更準確地反映每位學生在排球學習中的全方位表現,進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1.3排球訓練方式缺乏多樣性
在高校排球課程中,對于發球、傳球、擊球等技術動作的訓練,往往依賴傳統的教師示范與學生模仿的模式。然而,此種模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深入探究能力,同時也難以促進團隊協作精神的形成。機械化的模仿訓練,束縛了學生在排球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彰顯。另外,此種教學方式減少了課堂中的互動環節,無論是師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均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排球運動內涵的深入理解,也限制了他們在綜合素質上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對排球的興趣和參與度可能會逐漸降低,教學效果將難以契合預設的教學目標及教育理念。因此,改革排球訓練方式,增強其多樣性,已顯得迫在眉睫。
2.在高校排球模塊化教學中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模塊化教學理念,有序推進“學、練、賽、評”四個教學階段。在學階段,教師應以嚴謹的態度詳細講解排球理論知識,并準確演示技術動作,確保學生準確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和核心知識。進入練階段,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同時提供精準的反饋,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提高。在賽階段,教師應精心策劃和組織排球比賽,提供專業的競技指導,使學生在實戰中檢驗學習成果,感受排球運動的競技魅力。在評階段,教師應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全面評估,并給出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反饋,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2.1教學方法的革新與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排球教學方法也亟待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曾有其獨特的價值,但如今已難以充分滿足學生對排球運動全面學習和掌握的需求。因此,對高校排球教學方法進行深度革新尤為重要。革新之路可從引入領會式教學模式開始,此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它更側重于對排球運動的全面解析與深入探索,旨在從根源上提升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理解與掌握,在領會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系統地介紹排球的技術細節、戰術運用以及比賽應對策略,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例如,在教授排球扣球技術時,教師不僅需要展示正確的技術動作,更需要深入剖析扣球技術的力學原理、應用場景及與其他技術的銜接配合[3]。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扣球技術的內涵,并在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同時,領會式教學模式還強調戰術意識的培養,在排球比賽中,單純的技術優勢并不足以保證勝利,戰術的合理運用同樣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實戰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賽形勢,制定并執行有效的戰術策略。例如,通過模擬比賽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如何根據對手的布局調整自己的戰術,從而在比賽中占據主動。此外,領會式教學模式還注重學生比賽應對能力的提高,教師需要通過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深入的比賽分析,教導學生如何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保持冷靜,準確判斷形勢,并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排球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能培養他們的競技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領會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高校排球教學將煥發新的活力。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排球技術,更深入地理解排球戰術,并在實際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將更加頻繁與深入,形成更加和諧的教學氛圍。排球教學方法的革新不僅能夠為高校排球教學注入新的動力,也能夠為培養更多優秀的排球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2分組式排球訓練法的應用與實踐
在排球教學體系中,練習階段對于技術細節的雕琢和實戰能力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分組式排球訓練法作為一種高效且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這一階段的應用尤為關鍵,通過將學生合理地劃分成不同的小組,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個體的技能水平和特點,制定更為精細化的訓練計劃。在實施分組訓練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身體條件、技術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全面評估,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分組。例如,針對初學者,可以將其分為基礎組,重點加強基礎技術的練習;對于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組成進階組,進行更為復雜和高強度的訓練[4]。在設定訓練目標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技能掌握情況,為每個小組量身定制明確、可行的訓練目標。例如,基礎組可能更側重于傳球、接發球等基本技術的穩定性訓練,而進階組則可能強調戰術配合和比賽模擬等高級技能的提升。同時,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是分組式訓練法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小組成員互評、學生自評以及教師評價,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訓練成效。例如,在每次訓練結束后,可以組織小組內的技術交流和反思,結合教師的專業點評,幫助學生準確識別自身技術的優點與不足。分組式排球訓練法的應用,不僅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為提升排球教學的整體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2.3以競賽機制充實與豐富教學內容
在排球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置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為了科學合理地規劃教學內容,引入競賽機制成為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策略,通過競賽,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戰演練的機會,還能有效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效和技術水平。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小組間的對抗賽,讓學生在真實的競技環境中感受排球運動的精髓,此類競賽活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錘煉技能,更深刻地理解排球運動的戰術與策略。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競技需求,教師還可以策劃更為豐富多樣的賽事。例如,課堂內部的小組友誼賽可以增進同學間的團隊協作與默契;校內排球賽則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競技舞臺,讓他們在校內范圍內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校際間的排球對抗賽更是能夠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校際間的交流與友誼[5]。通過組織從課堂到校園,再到校際的多層次競賽,教師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排球技能,培養他們的競技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嚴謹的規則設定、公正的裁判判決以及專業的技術指導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共同確保了競賽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實踐價值,使得排球教學更加生動、實用和高效。
2.4健全與完善科學的教學考評機制
在科學的教育體系中,構建健全與完善的教學考評機制對于客觀評估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學習路徑以及規范教學方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是在高校排球教學中,通過合理的師資分配與嚴謹的考評準則,可以顯著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授課教師需要負責任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課堂表現進行詳盡而精準的評估,評估方法應當綜合多樣,例如,書面測試可用于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考核能夠評估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而口頭反饋則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思維過程。
考評體系應當全面覆蓋學生在排球技能、體能素質以及排球理論知識等多個方面的表現,特別是對于學生排球技術的熟練度、體能狀況的提升應給予重點考量。為了進一步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自身的學習進步,教師可以將考評數據以圖表等可視化形式展現,從而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個人在排球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軌跡。例如,在每個學期初、中、末進行三次技能評估,詳細記錄并分析學生在傳球、墊球、扣球等排球基本技術上的表現,結合數據對比,形成一條清晰的技能提升曲線,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進步,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排球課程的學習之中,從而有效提高排球教學的吸引力和整體效果[6]。
3.結語
綜上所述,“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排球模塊化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該模式通過系統化的學習與訓練,結合競賽的實踐與評價機制的完善,能夠為排球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為進一步發揮其優勢,應持續深化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探索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學手段,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排球技能與競技水平。同時,應重視將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通過科學的方法不斷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創新與發展,旨在為學生奠定堅實的排球基礎,并為其未來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彭玲琳.“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體育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排球傳墊球技術教學為例[J].內江科技,2023,44(08):72-74.
[2]張傳昌,鄭一婷.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供給升級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18(6)29-34+53.
[3]陳欽英.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學、練、賽”一體化推進探析[J].運動精品,2023,42(03):10-12
[4]張江濤,田曉嬌.“教會、勤練、常賽”理念下初中校園排球教學策略研究[J].運動精品,2022,41(12):25-27.
[5]竹懷濤,張慶新,張金玲.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排球大單元“學、練、賽”一體化設計與實施[J].體育教學,2022,42(09):31-34.
[6]張麗婷,沈宇星.基于“學、練、賽、評”的水平三排球(移動+墊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22,42(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