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文化再生產視角分析峨眉武術的傳承與衍變。峨眉武術從起源到形成獨特風格,再到通過媒體構建起文化符號形象,經歷了“符號化”歷程。其文化再生產的動力機制包括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文化市場需求。然而,峨眉武術面臨傳承人才短缺、商業化沖擊和文化內涵流失等挑戰與困境。年輕人對傳統武術興趣下降,傳統傳承方式局限;過度商業化導致文化內涵缺失,表演同質化削弱獨特魅力;傳統價值觀淡化,功利化傾向使人們對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理解。在此基礎上,提出峨眉武術傳承路徑的思考。
關鍵詞:文化再生產;峨眉武術;傳承;衍變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Emei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YANG Chuangchuang1""" ZHENG Yu2
(1.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 Province,641100 China; 2.Zhongxiang Junior Middle School,Meishan,Sichuan Province,620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Emei Martial Arts'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from a cultural reproduction perspective. It has undergone \"symbolization\". Its cultural reproduction mechanism involves inheritors,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But it faces challenges: inheritor shortage, commercialization impact, cultural loss. Young people's interest is low, commercialization dilutes charm and values.
KeyWords:Cultural Reproduction;Emei Martial Arts;Inheritance;Evolution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52.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基金項目:成都體育學院中華國術院2022年度自籌項目(GS22C07);內江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青年項目(2022QN09)。
備注:不添加第二作者鄭宇的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楊闖闖(1993—),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武術社會與文化。
普通作者:鄭宇(1998—),女,大學本科,初級-助教;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基金項目:內江師范學院校級青年科研項目;編號:22QN09;成都體育學院中華國術院2022年度自籌項目;編號:GS22C07
作者簡介:楊闖闖(1993-),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與社會。
文化再生產理論是社會學和文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框架。強調文化不是靜態的,認為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是在社會系統中不斷地被生產和再生產[1]。文化的再生產過程不僅包括物質層面,還涵蓋了觀念、價值和意義等非物質層面的傳承與演變。然而,文化再生產并非完全是一種復制和延續,也包含著創新和變革的可能。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文化資本在文化再生產中起著關鍵作用,個體和群體通過擁有和運用文化資本來獲取社會地位和資源[2]。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則強調現代性背景下,文化再生產與社會結構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化對文化再生產的影響。[3]峨眉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技術風格。從文化再生產的角度對其傳承與衍變進行分析,探究探究峨眉武術“符號化”歷程,揭示峨眉武術的文化再生產的動力機制,分析文化再生產過程中對峨眉武術的影響。
1“符號化”:峨眉武術發展的時代歷程
峨眉武術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進,從起源象征意義的形成到獨特風格的確立,再到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逐漸構建起其極具魅力的文化符號形象[5],逐漸形成一條“從一種單純的武術技藝(地域武術)演變成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的符號”的文化再生產路徑。
首先,峨眉武術超越實用功能逐漸具有了象征意義,為峨眉武術增添了神秘和令人向往的色彩。峨眉武術起源于古代的巴蜀地區,融合了當地的民俗、宗教和軍事文化[4]。早期的武術元素融合了當地的民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為峨眉武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司徒玄空創編“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劍法”,標志著峨眉武術開始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體系。司徒玄空的事跡被口口相傳,成為了峨眉武術的標志性符號事件。峨眉武術的傳說和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如關于峨眉派高手的傳奇經歷、江湖恩怨等。這些傳說構筑了峨眉武術的神秘色彩,使其成為人們想象中的武林圣地。同時,武俠文學作品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峨眉武術的符號化。
其次,峨眉武術的技擊風格與器械亦獨具特色,成為其鮮明的符號標識。峨眉武術的身法變化多端,吞、吐、浮、沉、騰閃、鉆等靈活自如,劍法飄逸灑脫,以及標志性的峨眉刺等器械[5]。這些獨特的元素不僅彰顯了峨眉武術的精湛技藝,更傳遞出濃厚的地域文化氣息,成為了峨眉武術區別于其他武術流派的獨特標識。
最后,媒體構建峨眉武術的魅力“符號”形象。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峨眉武術頻繁出現在電影、電視劇中。精彩的武打場面和富有感染力的武術形象,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和認識了峨眉武術。媒體的傳播不僅展示了峨眉武術的技藝魅力[6],更將其與英雄主義、俠義精神等價值觀念相聯系,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文化符號。
2峨眉武術文化再生產的動力機制
在時代春風下,峨眉武術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的文化實踐”,不斷地進行著自身的“再生產”。
2.1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
老一輩傳承人的堅守,保證了峨眉武術的原汁原味。老一輩傳承人通過言傳身教,將峨眉武術的傳統技法、套路、哲學內涵等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一生致力于傳授古老的拳法和功法,嚴格遵循傳統的訓練方式,確保每一個動作、每一種發力技巧都不失真。這種堅守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使得峨眉武術的根基得以穩固。
年輕一代傳承人的創新,為峨眉武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輕一代傳承人的創新則體現在多個方面。他們結合現代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訓練效率和效果;或者將峨眉武術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如舞蹈、戲劇等,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展現給大眾。
2.2政府政策支持
2005年國家頒布《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7]。文化實踐從來不隔絕于社會的政治經濟權力運作以及社會變遷和歷史轉型[4]。國家大力倡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在時代背景下,針對傳統武術的扶持政策相繼出臺,為峨眉武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地方政府對峨眉武術的保護和發展舉措更是具體而有力。峨眉山市政府將峨眉武術納入本地的文化發展規劃,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峨眉武術文化場館和培訓基地。同時,地方政府還通過舉辦峨眉武術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提升峨眉武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08年峨眉武術從地域武術蛻變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3文化市場需求
健身市場對傳統武術的需求不斷增長。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武術的健身價值[8]。峨眉武術以其獨特的功法和訓練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許多健身愛好者紛紛選擇學習峨眉武術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文化消費市場對峨眉武術相關產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以峨眉武術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書籍、紀念品等不斷涌現,滿足了人們對峨眉武術文化的消費需求。
3峨眉武術文化再生產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3.1傳承人才短缺
年輕人對傳統武術的興趣下降[9]?,F代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充滿了各種誘惑和新奇體驗。相比之下,峨眉武術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刻苦的訓練,這對于習慣了即時滿足和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顯得缺乏吸引力。傳統傳承方式的局限,難以滿足年輕人的學習需求。傳統的師徒傳承方式往往較為刻板和單一,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師傅言傳身教,徒弟被動接受,這種方式可能無法激發年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3.2商業化沖擊
過度商業化導致文化內涵的缺失[10]。為追求經濟利益,一些商家和從業者將峨眉武術過度包裝和商業化,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和表演效果,而忽視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將峨眉武術改編得過于花哨和夸張,失去了原本的韻味。商業化表演的同質化,削弱了峨眉武術的獨特魅力。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許多商業化表演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往往采用相似的套路和節目形式,缺乏創新和個性。
3.3文化內涵的流失
傳統價值觀的淡化。在現代社會價值觀的沖擊下,峨眉武術所蘊含的傳統道德觀念,如尊師重道、俠義精神、自律自強等,逐漸被忽視。人們更加注重個人的利益和欲望,而忽略了這些傳統價值觀的重要性。功利化的傾向使人們對峨眉武術的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理解。許多人學習峨眉武術只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功利目標[11]。
4峨眉武術文化再生產下的傳承路徑思考
首先,應加強對年輕人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他們對峨眉武術的興趣和認識??梢酝ㄟ^舉辦武術展覽、講座、體驗活動等形式,讓年輕人親身感受峨眉武術的魅力和價值。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制作武術相關的游戲、動漫等,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其次,改進傳統的傳承方式,使其更符合年輕人的學習需求??梢砸氍F代教育理念和技術,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激發年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方式,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要規范商業化行為,避免過度商業化對峨眉武術文化內涵的損害[10]。商家和從業者應注重保護和傳承峨眉武術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強監管,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引導商業化表演朝著創新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最后,加強對峨眉武術傳統價值觀的宣傳和弘揚,讓人們認識到這些價值觀的重要性??梢酝ㄟ^教育、文化活動等方式,培養人們的尊師重道、俠義精神、自律自強等傳統美德,增強對峨眉武術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認同。
5結語
峨眉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重要流派,文化底蘊深厚、技術風格獨特,但在當下面臨諸多挑戰。為保護傳承,需采取系列措施。首先,加強傳承人培養支持,鼓勵創新吸引年輕人。同時改進傳承方式,契合年輕人學習特點。其次,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如資金投入、場館建設和活動舉辦,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再者,面對商業化沖擊,引導商家和從業者正確認識其文化價值,避免內涵缺失。商業化表演注重創新個性,展現魅力。最后,重視文化內涵傳承弘揚,加強傳統價值觀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其重要性。如此,方能促進峨眉武術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祎瑩.“學二代”成長中的繼承與反叛——關于文化再生產理論的本土闡釋[J].教育學報,2024,20(1):108-119.
[2]陸一.重思文化資本與文化再生產理論[J].復旦教育論壇,2023,21(6):1.
[3]胡紫薇.布爾迪厄實踐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3.
[4]袁靖.峨眉僧門云頂鐵佛派武術文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22.
[5]伏靜,羅丹.峨眉武術文化符號闡釋[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7):123-127.
[6]陳保學,葉浩浩,金玉柱,等.青年女性武術“網紅”“颯”形象建構:身體展演、媒介生成與自我規范[J].體育與科學,2024,45(3):95-102.
[7]武振宇.傳承與衍變:民俗藝術的文化傳承與再生產——以山西嵐縣面塑為例[J].呂梁學院學報,2020,10(3):45-50.
[8]林健.峨眉養生功的人類學考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2,37(6):116-120.
[9]劉敏,彭城銀.新媒體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策略研究——以大足石雕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7):61-63.
[10]王敏琪.時代變遷與文化癥候:晚清民國上海地區的冬至節日生活與消費轉型[J].民間文化論壇,2023(6):103-111.
[11]張文韜,井宏穎,寧千惠.中國傳統武術的現代轉型:挑戰與機遇[C]//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體育衛生研究會,中國巖畫學會體育巖畫研究專業委員會,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首屆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論壇論文摘要集——書面交流(六).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生院;山東中醫藥大學;,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