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程思政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師要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響應建設“大思政課”整體格局的要求、帶動學生在體育課程之中實現全面發展,就要基于體育課程的基本特性,以課程思政的理念來有效豐富思政教育的融合內容、拓展“體育+德育”有機統一的多元教學場域、聚焦學生體質健康、政治品格等多個方面成長要素,不斷優化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提高課程育人和綜合指導服務的供給水平。論文立足于大學“大思政課”建設的總體視角,以“課程思政”理念作為重要思路,著重論述了在大學體育教學工作中推進課程思政化改革的實踐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大思政課;課程思政;大學體育;體育課程教學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7.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備注:無
作者簡介:周緒然(1991—),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歷奇體驗教育。
普通作者:1
作者簡介:周緒然,(1991-),男,,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歷奇體驗教育。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to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ZHOU Xuran
(Qinghai Provincial Youth League School,Xining, Qinghai Province,810013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the overall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drive student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y need to effectively enrich the integration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field of \"sports+moral education\" organic unity, focus on multiple growth factors such as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and political character, continuously optimize teaching processes and models, and improve the supply level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guidance servic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takes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s an important idea. It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port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在大學學校內開展覆蓋全課程、全流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大思政課”的整體教育格局,對于大學高校有效提高優質人的才輸出水平、推進學校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在各門通識和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是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思路和方法;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目前有很多大學教師難以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思政內容融入不足、思政教學過程有限、思政體育相互脫節,使得體育課程難以發揮出其綜合性的育人效用。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實現新時代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新發展,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十分必要。
1概念明晰:“大思政課”與體育課程思政的總體內涵
1.1 “大思政課”的理念內涵
2022年7月,教育部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善用社會大課堂”、“建好用好實踐教學基地”,倡導思政課要走出教室、走向國情社情一線,這為各階段學校的思政教育指明了向“大課堂”發展的方向[[[] 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之中更是明確指出,要“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大思政課”以大中小學各階段學校作為責任主體,聚焦“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題,以學校整體的課程教育規劃為重要依托,強調課程內容的極大豐富、育人主體的極大拓展、教育場域的極大延伸,突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三全育人”宏觀教育格局。與一般的學校思政課程不同,“大思政課”強調以思想政治課堂作為“主陣地”的同時,突出“大思政課內容與學生實際的結合、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融合、社會生活元素與思政教育內容的整合”;新時期的大學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能夠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1.2體育課程思政的主要內涵
體育課程思政突出對“體育學科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的統整與融合,它是指將各類思政教育的內容和資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政治觀念、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通過全過程、全場域向體育教學滲透的教育形式,帶動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相互呼應,帶動學生在體育課程潛移默化的學習和參與之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思想意識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與精神面貌,真正實現身心兩個方面的全面成長。
課程思政是高校建設“大思政課”的重要內容。以課程思政理念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化改革”,體育教師本身要注意提高政治素養與專業教學水平,不斷凝練和整合有利于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推廣的各類思政教育資源、對體育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基于體育教學和學生成長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科學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完善融合教育策略。
2融匯課程思政推進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
2.1改進教學樣態
以課程思政理念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首先能夠極大地豐富體育課程的教育內容,使得“體育知識技能、體育文化精神、思想政治知識、優秀道德觀念”等各類思想文化內容和體育教學要素重新整合起來,為體育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其次,能夠有效響應“大思政課”建設的要求,響應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方針,形成體育教育的大格局,促進教師拓展視野并豐富教學的活動和流程、拓展教學的實踐場域,使得整體教學樣態有效改進[[[] 陳海鷗,李權峰. 新時代“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研究 [J]. 運動精品, 2022, 41 (07): 8-10.]]。
2.2創新教學模式
推進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化改革、以“課程思政”帶動教育創新發展,不僅順應了當下大學各學科課程交叉融合的總體趨勢,同時也有利于重構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使得體育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不斷優化升級。一方面,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完善和豐富教師隊伍的專業培訓提升機制,使得體育教師提高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的“學練賽”教學體系在“大課程觀”、“大思政觀”的理念下不斷豐富內涵、改進環節、提升品質;最后,有利于體育教師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更大場域中實現和完成思政教育,拓展體育課程的總體維度。
2.3優化人才供給
將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相融合,有利于促進教師在正確思想價值的引領下優化課程的人才培養機制,在長期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持續性的影響、熏陶,帶動學生“身體素質、文化知識、政治修養、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的水平全面提升,優化新時代“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體育專業人才的輸出供給,真正彰顯出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 羅秋蘭.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問題省思與路徑優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1,37(5):88-94.]]。
3 “大思政課”視域下將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的實踐路徑
3.1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教育要發展,教師要先行。大學學校要廣泛地在體育課程之中開展融合思政教育,就要首先針對體育教師隊伍完善專業培訓和提升機制,使得各學院、各年級教師都能夠把握好“課程思政”的理念內涵,拓展構建體育“大思政課”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大學學校要完善面向體育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專業學習機制。以高校黨組織和各級團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加強對思政工作的統一規劃、組織和領導;黨團委負責人、優秀黨員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體育教育相關專家要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大思政課”主題教育培訓、座談會等,重點宣傳和闡述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論述和著作,黨的二十大教育精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想精神,帶動教師提高政治站位、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教育改革的方向。第二,要鼓勵各學院、各年級體育教師以體育教學組為依托、開展集體教研和學習活動,凝聚集體智慧共同形成特色化的課程模式。院領導和教學組長組織教師開展“課程思政”下的同課異構活動,定期分享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心得,圍繞現實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融合的重難點問題與核心主題進行評課議課、案例研討、專家會診等,使得教師提高特色化教學的能力[[[] 馮健. 新形勢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學體育籃球課程路徑的探究 [J]. 冰雪體育創新研究, 2021, (18): 74-75.]]。第三,要帶動教師“以教促研”、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扎實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引導開展課程思政的試點教學實驗、相關課題的深入教學研究,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優質示范課和主題論文的評比活動,促進體育思政融合教育在專業教師的助力下真正落地。
3.2優化教學機制,完善課程環節流程
體育思政教育以校內的體育課程作為承接的載體,教師要保證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政教育,避免出現“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情況,就要不斷完善和優化教學機制,根據思政教育的重點來補充豐富課程教學的環節流程[[[] 肖瀟.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籃球普修課教學的實驗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23. DOI:10.27036/d.cnki.ggxsu.2023.001382.]]。
以大學的“籃球技戰術”課程為例,首先從教學目標方面教師就要注重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匯進來。結合籃球運動項目的發展和主要特點、籃球課程教學的主體活動,教師可以確定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目標:1.在知識技能方面,學生能建立起有關籃球思政內容在內的知識框架,在教師的言行示范、影響熏陶和訓練比賽中提高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和思想意識。2.在思政品質方面,通過有序教學和規范組織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通過團體協作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至上”意識,通過教師的指導激勵、對抗比賽培養學生“突破自我,奮勇拼搏”的意志品質,在課堂中滲透各類籃球故事,促進學生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3.在綜合素質方面,在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中將“黨的二十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滲透進來,拓展學生學習視野、提高思想水平。
以綜合性的教學目標為引領,教師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專業教學指導”“訓練學習活動”“模擬比賽對抗”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在學習和把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實現思政品質、綜合素質等多方面成長。還是以“籃球技戰術”課為例,教師在講解“籃球傳接球”“行進間運球”“跨步上籃”等技術要點時,就可以穿插講解“籃球八大精神”的內容;在防守和進攻跑位的教學之中,以中國國家籃球隊的比賽錄像為參考,促進學生強化愛國意識。在訓練活動中,教師要明確訓練要求并獎優懲劣,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拓展“意志力和耐力訓練”的專項訓練活動,為學生講述西昌“黑鷹”籃球隊的“追夢故事”,帶動學生激發學習參與熱情、以積極昂揚的精神狀態來參與各項訓練活動。此外,教師還要發揮出比賽“以賽代練”的價值和作用,組織學生幾人一組作為“參賽隊”,確定隊名、隊徽和參賽宣言,在學生進行比賽對抗和趣味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指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3拓展教育資源,豐富體育思政內容
在大學體育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要注重將思政教育的豐富資源融入進來,不斷拓展體育課堂的總體維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收獲與成長體驗。在這之中,體育教師尤其要注意挖掘和整合課堂內外、教材內外的豐富資源,找準思政教育內容和體育教學之間的融合跨點,使得學生能夠參與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和熏陶、形成“德育深化體育,體育推進德育”的良性循環[[[] 劉婷.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啦啦操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21. DOI:10.27292/d.cnki.gsxfu.2021.000395.]]。
第一,教師要注重從體育教學項目本身向內深挖,不斷豐富體育項目的內在思政知識,并以此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學習的重難點內容。比如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就可以先以中國女排國家隊在歷屆奧運會上取得的優異成績,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生進行墊球訓練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國家隊隊員賽前互相練習墊球”的視頻,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模仿專業運動員墊球時的規范技術動作、完成有效的練習,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展示國家隊隊員們為取得好成績而不怕吃苦、努力訓練的點點滴滴,增進愛國熏陶。
第二,教師要注意從課堂教學出發向外探求,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拓展思政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例如在“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的課程之中,教師不僅應當在課堂中講解拳法套路,還應當在課堂中充分傳授“武德”方面的教育知識,帶動學生學習武術禮儀和禮節動作;此外,也可以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講解太極拳近千年的發展歷史、科普同為“三大內家拳”的“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之間的技術動作聯系,拓展習近平文化思想“兩個結合”的精髓,促進學生認識到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修身養性”、形成優良道德品質。
3.4探索多重場域,突出實踐活動育人
“大思政課”強調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校內和校外的聯系,體育教師要積極利用學校的平臺和各類課程活動的契機,探索創新多元場域下的綜合體育實踐活動,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實踐參與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各學院、年級教師可以連同社會各方育人主體,帶領學生來到社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研學旅游景區等進行綜合學習,進行“重走長征路”“真人模擬槍戰”“戶外綜合軍訓”等各類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接受本土濃厚思政文化的熏陶。第二,學校也要帶動教師、學生充分挖掘“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積極開展“弘揚紅色體育文化,傳承偉大紅色基因”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師生深切感悟初心使命;圍繞“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主題,利用“國慶節”“建軍節”等重要節日的契機開展“定向越野”“秋季長跑”等各項校級、院級體育賽事活動,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運動健身和思政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實現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的同步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體育教師要把握好“大思政課”與體育課程思政的內涵、抓好兩者之間的融合點,以課程思政教育作為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探索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合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到課程之中的方式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增強身體素質、學習知識技能、提高思想意識、形成優良品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3]陳海鷗,李權峰. 新時代“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研究 [J]. 運動精品, 2022, 41 (7): 8-10.
[4]羅秋蘭.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問題省思與路徑優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1,37(5):88-94.
[5]馮健. 新形勢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學體育籃球課程路徑的探究 [J]. 冰雪體育創新研究, 2021, (18): 74-75.
[6]肖瀟.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籃球普修課教學的實驗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23.
[7]劉婷.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啦啦操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21.
[8]習近平.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