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討小米供應鏈模式的發展路徑與趨勢,通過實地調研對小米供應鏈現狀和模式的分析,探索其在小米產業鏈的應用和發展前景,以期推動小米供應鏈模式的健康發展,為小米產業的持續、穩定、高效發展提供參考。闡述了小米供應鏈模式的定義,基于多案例研究法重點分析了不同的小米供應鏈模式的發展現狀,探討了制約小米產業供應鏈模式發展的因素,發現供應鏈組織化程度影響了小米供應鏈的效率,不同模式優缺各異,不可單一推行某種模式,整合資源提高效率。
關鍵詞小米;供應鏈模式;多案例研究;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5)01-0174-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3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MilletSupplyChainModelBasedonMulti-caseStudies
LIXiao-mei"LIXin-nuo"LIMei-yu1etal
(1.SchoolofManagement,HebeiGEO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31;2.InstituteofMilletCrops,HebeiAcadem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Sciences/KeyLaboratoryofGeneticImprovementandUtilizationforFeaturedCoarseCereals(Co-constructionbyMinistryandProvince),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TheKeyResearchLaboratoryofMinorCerealCrops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050035)
AbstractThisarticleaimstoexplorethedevelopmentpathandtrendsofmilletsupplychainmodel.By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modelofmilletsupplychain,itexploresits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prospectsinthemilletindustrychain,inorder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milletsupplychainmodelandprovidereferenceforthesustainable,stable,andefficientdevelopmentofthemilletindustry.Thearticleelaboratesonthedefinitionofmilletsupplychainmodel,focusesonanalyzingthedevelopmentstatusofdifferentmilletsupplychainmodelsbasedonthemulticasestudymethod,andexploresthefactorsthatconstrainthedevelopmentofmilletindustrialsupplychainmodel.Finally,thearticleproposesimprovementpath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milletsupplychainmodel.Itwasfoundthatthedegreeofsupplychainorganizationaffectstheefficiencyofmilletsupplychain.Differentmodelshavedifferent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nditisnotadvisabletoimplementasinglemodel.Integratingresourcescanimproveefficiency.
KeywordsMillet;Supplychainmodel;Multiplecasestudies;Upgradepath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谷子創新團隊(HBCT2024080301);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資助“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CARS-06-14.5-A33);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包干制項目資助“特色雜糧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HBNKY-BGZ-02)。
作者簡介李曉美(2000—),女,河北隆堯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模式及效率。
*通信作者,副研究員,碩士,從事雜糧產業經濟研究。
小米是谷子脫殼的產物,在我國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它不僅關乎著人們的飲食健康,還影響著農戶的經濟收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谷子的產量與供給量都不容小覷,我國谷子種植面積約占世界的80%,產量約占世界的90%,但我國小米產業鏈延伸不足,小米及其附加產品的流通損耗及流通效率問題亟待解決。小米供應鏈將生產和消費連接到一起,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日常消費需求,還可以有效解決小米及其附加產品供給平衡問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糧食流通問題,構建高效的小米供應鏈模式,降低小米的流通損耗和物流成本,同時提升小米供應鏈模式的效率逐漸成為當今商界和學術界的關注重點。根據不同的小米供應鏈模式,研究其發展狀況及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對于小米供應鏈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提高小米供應鏈運作效率、效益以及促進糧食供應鏈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鑒于此,筆者對小米供應鏈模式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利用多案例研究法對各種供應鏈模式下的案例進行剖析,總結制約小米供應鏈模式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小米供應鏈模式提升路徑及建議,以期為小米供應鏈的發展厘清思路,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文獻回顧
1.1小米供應鏈
供應鏈是企業在進行生產、銷售等活動時,對信息、資金、物品和價值等流動的重要聯結。將供應鏈條中的各項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可使企業以更高效的狀態獲取更高利潤。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供應鏈研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供應鏈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供應鏈(supply chain)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但至今國內外學者尚未給出統一定義。供應鏈最早的來源是由Peter F.Drucker提出了“經濟鏈”的概念,后由美國學者Michael Porter在其專著《競爭優勢》中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價值鏈概念的提出將單個企業價值活動連成一個整體,但該概念僅包含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成員[1]。隨著進一步研究,將價值鏈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將價值鏈定義為從初始供應商的原材料開始,到用戶收到最終產品結束的全過程[2],此次定義加入了同行業競爭者的分析。沃麥克等[3]在《精益思想》一書中將價值鏈延伸為價值流。隨后,有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的定義,他認為供應鏈是將產品和服務傳遞給特定顧客市場的實體網絡。小米具有季節性、周期性、地域性等自然特征,亦屬于農產品特征[4],其發源于我國黃河流域,種植歷史悠久[5]。學術界對于小米供應鏈的概念界定通常在供應鏈概念的基礎上融入小米的字眼形成的。
目前,國內外有關小米供應鏈的研究多數聚焦于供應鏈中單一的環節,如生產、加工、流通與銷售等方面。小米生產種植方面,國外學者認為小米作為小雜糧,因其耐干旱,對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在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6]。Muthamilarasan等[7]研究認為在饑餓的熱點地區,小米很有可能成為新的主食作物。劉猛等[8-9]研究谷子種植技術認為,谷子的非適度經營規模是制約谷子生產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谷子生產的科技水平,例如使用全膜覆蓋技術,促進生產效益的提升;郝建梅[10]研究認為,在谷子的實踐種植當中合理使用農業信息化技術,可以顯著提升谷子的產量,從而幫助種植戶獲得更高收益;小米加工方面,Ramashia等[11]對比了谷子的營養成分,指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加工方法來提升谷子的價值及實現谷子的商品化。李順國等[12-13]分析了我國小米加工企業及種植區產業發展現狀,認為小米的市場需求正在逐步擴大,目前谷子的消費類型60%以上均為小米,谷子加工產品消費占比較小。同時,加工企業存在產能小、規模小的問題;小米流通方面,郭瑋等[14-15]研究認為,小米產業鏈條延伸不足,導致谷子經濟效益不高,也影響了谷子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小米的銷售方面,Pravallika等[16]研究認為,口感、品牌、促銷和包裝等因素會影響谷子相關產品的銷售價格。李順國等[1 17]研究認為,當今我國小米的價格逐漸平穩,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上銷售占比正在逐步擴大,建議拓寬銷售模式。
綜上,國內外學者對于小米供應鏈的研究較為單一,多數學者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某一環節入手,分不同情況說明各環節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但鮮有學者針對小米供應鏈進行研究。而供應鏈的本質在于通過優化整個供應鏈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實現企業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合性協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更好的顧客服務,并推動企業與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協作和共贏。
1.2供應鏈模式
國內外關于供應鏈模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供應鏈模式的優化。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各有側重,根據不同主題可將該領域的研究歸為以下幾類:一是對不同的供應鏈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便更好地進行優化,如有學者認為,當今“互聯網+”時代下迅猛發展的電商主導的模式消費便捷、消費者來源區域廣[18-19],但也存在著操作難度大、人才需求量高等問題[20];二是針對供應鏈模式的優化提出了宏觀的政策建議,使得供應鏈模式優化的大方向得以確定,即通過提高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21-22],加強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23]3個方向;三是通過不同視角對供應鏈進行了微觀具體的優化,使供應鏈從多個視角進行優化,如農產品流通層面的問題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的一塊短板[24-25],而解決當今生鮮供應鏈存在的問題是優化的關鍵。
國內外鮮見關于小米供應鏈模式的研究報道,也尚未對其概念給出統一定論,有學者按照小米供應鏈模式歸屬以及結構組成進行界定。筆者認為小米供應鏈模式屬于一種特殊的流通模式,包含小米生產與交換的所有市場活動。
2小米供應鏈模式發展現狀與案例分析
2.1供應鏈模式
2.1.1直播帶貨模式。
直播帶貨模式是指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銷售的模式,通常是一些網紅或名人在直播過程中展示小米的種植過程和品質,吸引觀眾進行購買。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1。這種模式能夠直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顧客更直觀、生動地觀察商品,增加產品的曝光度,提升銷售量,但也較依賴主播的影響力,銷售效果難以持續。由于直播帶貨模式可以提供實時互動平臺,年輕消費群體更喜歡參與互動和社交體驗,且年輕消費群體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分享和獲取購物推薦,直播帶貨模式可以通過社交平臺的分享功能,讓消費者更容易分享自己的購物體驗,從而影響更多的潛在消費者,因此這種模式也更加適合年輕消費者群體。
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的加工企業收購當地種植的“宮米1號”和“冀谷168”2種谷子進行加工。將收購的谷子加工成小米后進行包裝,隨后聯系當地的網紅主播,邀請其進行直播帶貨。網紅在直播中介紹該品種小米的種植過程和特點,并向觀眾展示該產品的外觀和口感,包括熬煮前后的小米。同時,網紅與觀眾進行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并分享自己的品嘗體驗。觀眾們被網紅的介紹所吸引,在直播平臺進行下單購買,農戶負責將小米訂單發往消費者手中。
2.1.2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模式是指農民加入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共同經營、生產、加工、銷售等農產品的一種合作經濟組織形式,適用于農村地區,特別是小農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2。合作社是由眾多農民自愿組成的經濟組織,共同經營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合作經濟組織。該模式中農民種植谷子并將谷子交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合作社對收購的谷子進行統一加工、包裝和銷售,并根據社員的產出向其分配收益。這種模式可以凝聚農民力量,提高谷子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小米的品質。但組織管理難度大,需要在協調合作社社員的利益方面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案例: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吉莊鄉翁城口村有家合作社,種植“晉谷40”,用己有機械收獲來降低生產成本,收獲后由當地收購商進行收購,該收購商不進行任何加工處理,直接銷往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再銷售太原市的大型加工商企業,由加工企業進行外銷,最終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同時,該地區的合作社也種“大白谷”,將少量的谷子(5~10t)送至加工廠進行代加工,將加工后的“大白谷”小米定價30元/kg,快遞發往會員、老顧客手中。該合作社的會員顧客主要集中于大同市、北京、廣東、內蒙古等省(區、市)。
2.1.3農戶零售模式。
農戶零售模式可以分為直接零售和間接零售2種類型。直接零售是指農戶直接向終端消費者出售農產品,而間接零售是指農戶將農產品出售給市場上的零售商,由零售商進行銷售。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3。該模式適用于規模較小的農產品生產者,適用于農村地區和市區周邊,特別是一些農產品產地附近。在這些地方農戶可以通過直接零售或者間接零售的方式,將自己種植或者加工的農產品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或者零售商。這種模式下農戶可以獲得更高利潤,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有更多的銷售靈活性。但與此同時,農戶也需要自行承擔銷售環節的風險和成本,可能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其銷售范圍受到一定限制。
案例:以“大白谷”為例,張家口蔚縣某農戶可以選擇自行種植“大白谷”,或者跟隨合作社一起種植。農戶收獲后將谷子運往小磨坊加工,加工成本約0.2元/kg,小磨坊將谷子加工成小米和米糠,其出米率約80%,米糠作為飼料,以1元/kg的價格賣給養殖場。加工好的小米可直接在市區擺攤零售,農戶可以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進行銷售,或者將產品賣給市場上的零售商。
2.1.4批發市場模式。
批發市場模式是指實體的市場場所,批發商和零售商可以在這里進行面對面交易。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4。在谷子供應鏈中的批發市場模式中農戶種植谷子,然后批發商從農戶處收購谷子,進行初級加工和包裝,然后將產品運往批發市場進行銷售。在批發市場,谷子可以被其他批發商或者零售商進一步收購,最終銷售給終端消費者。批發市場集中交易,交易量大,價格相對便宜,也可以提供大宗采購的便利性和效率。但批發市場的價格波動較大,批發商需要面對市場風險,同時批發市場交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較為突出,該模式的中間環節較多,流通時間較長。
在批發市場模式中,批發商扮演著連接生產者和零售商之間的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從農戶處收購大宗農產品進行初級加工和包裝,然后在批發市場上進行銷售。批發市場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物流發達的地區,使得農產品可以更方便地流通到各個地方。同時,批發市場也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市場定價的功能,有利于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透明度的提高。
案例:以“張雜谷13”為例,山西省大同市破魯鄉東黃土口村農戶種植了86.7hm2的“張雜谷13”,批發商從農戶處收購谷子,然后進行初級加工和包裝。批發商分布在全國各地,以主產區為主,如河北省張家口市、內蒙古赤峰市、山西省忻州市、遼寧省朝陽市等地。批發商將加工好的小米運往批發市場,在那里進行銷售,最終銷售給其他批發商或者零售商,或者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
2.1.5加工企業模式。
加工企業模式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對小米進行精加工,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的一種組織形式。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5。同時,加工企業還可以為小米提供更多的銷售渠道,促進小米進入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甚至是出口市場,為小米的銷售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加工包裝可以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降低運輸成本。此外,現代化加工企業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工企業提高了小米附加值,延長保質期,拓展了銷售渠道,但也存在加工成本高,技術要求高,銷售周期長等問題。該模式適合規模較大的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企業,特別是在產地附近加工企業可以直接從農戶處購買原料進行加工后再銷售,形成了一種有效的產銷一體化模式。加工企業模式在全球化和產業鏈分工日益細化的背景下越來越普遍,尤其在制造業和加工業中較為常見。
案例: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景蔚五谷香加工企業,租賃當地的土地,進行“大白谷”谷子的種植。谷子成熟后,加工企業收割并進行加工處理,加工成各種小米產品,如小米、小米粉、小米餅干等。隨后,這些產品通過直播或在線銷售平臺進行推介和銷售,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播節目或下訂單的方式購買產品。這樣從農場到加工企業再到消費者手中完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該企業的顧客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廈門等大中城市。
2.1.6電商模式。
電商模式是指利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小米銷售和供應鏈管理的商業模式。供應鏈系統結構見圖6。電商模式通過在線購物平臺、電子支付系統和物流配送網絡,實現小米產品的銷售、支付和配送,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管理供應鏈中的各環節,包括采購、生產、庫存管理和物流等。電商模式可以減少實體店面積和人力成本,降低庫存和運營成本,并通過互聯網,可以將商品銷售范圍擴大到全國甚至全球,拓展市場空間。同時實現自動化的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和物流配送,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在該模式中消費者可以通過淘寶、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進行購物,提供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但電商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且存在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風險,需要加強安全防范。該模式適用于傳統企業轉型、初創業企業和跨境貿易等。傳統企業可以通過建立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拓展銷售渠道;初創企業可以利用電商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進行商品銷售和品牌推廣;電商模式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實現跨境貿易和國際物流配送。
案例:大同市三間房村一位種植“大白谷”的農民,種植了連片的“大白谷”。每年秋季進行豐收,隨后將大白谷自行加工成小米并進行包裝,通過微信零售的方式銷售給消費者。農戶利用微信平臺,將產品銷售給天津、浙江、福建、上海、大同等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直接下單購買其產品,農戶通過物流配送將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通過這種模式,農戶們不僅拓展了銷售渠道,還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同時,消費者也能夠便利地購買到優質的小米,實現了農產品的產地直供,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和消費。
2.2供應鏈模式總論
經過實地調研和案例分析,得到小米供應鏈模式分為直播帶貨模式、合作社模式、農戶零售模式、批發市場模式、加工企業模式、電商模式六大類。不同小米供應鏈模式的優缺點、適應場景及存在的問題見表1。當前主流小米供應鏈模式仍是批發市場模式,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流通渠道占絕對優勢,占比60%。受眾率較高的原因是批發市場模式的價格低,成交量大,中間商根據簡單的交易來賺取差價,而不需要進行多層次的加工銷售。但隨著互聯網的優化升級,直播帶貨模式也逐漸雄起,當今時代信息飛速流轉,人們更容易被網絡信息帶來的新鮮所吸引。直播帶貨模式可以提供實時互動的平臺,將產品從種植、加工甚至到顧客手中后煮熟后的狀態,可借助平臺一一展現給消費者,使消費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產品。小米產品的需求高、消耗大,但由于供需的穩定性,其需求變動較小,故帶來的價格差異也較小。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若能將新型的直播帶貨模式與傳統的主流批發市場模式相結合,將新穎、直觀、流通快與價格低、品質有保障相融合,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如圖7所示,小米供應鏈模式中傳統批發市場模式的供應鏈環節較多,覆蓋了供應鏈系統中的5個經營主體;合作社模式突出生產商,在生產環節降低種植成本;直播帶貨模式、農戶零售模式、電商平臺模式通過3種不同方式將農戶與消費者直接連接,減少流通環節,高效地運作小米供應鏈模式;加工企業模式以加工企業為核心,收購大量谷子進行加工售賣,在經銷商階段降低流通成本。
3制約小米供應鏈模式發展的因素
3.1組織化程度低,發展滯后
目前,我國谷子生產者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合作組織實力弱?,F有的小米生產模式仍以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為主,缺乏規?;徒M織化的生產模式。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相對緩慢,即使在部分地區出現了合作組織,其規模也較小,難以有效應對市場風險。此外,小米批發市場的發展滯后,未能發揮其價格中心的作用。盡管批發市場是我國小米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產地批發市場為主,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同時缺乏大型中央級和區域級的中心批發市場,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薄弱,其抗風險能力欠缺。
3.2直播帶貨與電商平臺利潤低下
近年來,直播帶貨模式與電商模式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但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這2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宣傳的快速性和廣泛性,與此同時,由于競爭壓力,價格往往被壓低。由于競爭激烈,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和消費者,主播和商家往往不得不采取價格策略,通過降低售價來吸引購買。這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升銷量,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對品牌形象和利潤空間造成一定壓力。此外,價格過低也可能引發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擔憂,從而影響購買決策。
3.3流通人才與政策支持不足
由于小米供應鏈模式中的流通環節涉及物流、倉儲、配送等多個方面,需要具備專業的流通管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來進行規劃和執行。然而,目前市場上人才相對短缺,制約了谷子供應鏈模式的發展。同時,政府在谷子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制約谷子供應鏈模式發展的因素之一。盡管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針對谷子產業的專項政策相對較少,難以滿足谷子產業發展的需求。小米供應鏈各環節參與者需遵守相關法規,同時也需要與政府進行合作,以促進供應鏈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4小米供應鏈模式提升路徑及建議
4.1建立新型農業合作組織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以小農生產為主導,造成小米生產環節面臨著明顯的短板。由于單個農戶的力量相對薄弱,在與大型龍頭企業交易產品時多數缺乏足夠的談判籌碼,易受到龍頭企業的制約,損害自身的利益。建立以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戰略聯盟型供應鏈網絡,涵蓋生產經營主體、龍頭企業、零售企業及消費者等環節。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契約為保障,力求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下,實現供應鏈成員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即一體化供應鏈組織。這種供應鏈模式可以視作一個虛擬企業,能夠有效地將原本屬于上下游不同企業之間的外部交易轉化為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內部農產品供應鏈,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并減輕小米生產者的風險。同時,為農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包括農業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知識等,幫助農戶提升生產效率和市場意識。建立產銷對接平臺,為農戶和消費者、企業之間搭建橋梁,促進信息的有效傳遞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4.2整合資源,緊密合作
小米供應鏈新型模式發展迅猛,但競爭激烈,應深入農戶與加工企業了解不同產品的差異性,通過差異化營銷,突出產品的獨特性和優勢,避免與競爭對手陷入價格戰的困境。此外,整合供應鏈條資源,優化供應鏈環節,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效率。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供應鏈進行智能化管理,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鼓勵小米生產企業與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合同種植、訂單農業等方式,確保原料的穩定供應。同時,企業可以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增加收入。在合作的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谷子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和合作。通過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谷子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提高我國谷子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4.3加強人才培養與農業科技支持
加大對流通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更多的人才從事流通管理領域,提高專業人才的供給。加強對流通環節的重視,將流通環節納入供應鏈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流通環節的高效運作。引入先進的流通管理技術和工具,提高流通環節的效率和質量,為谷子供應鏈模式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谷子種植技術的提升及小米產品加工技術的創新,提高小米供應鏈的質量和效率。
5結論
近年來,小米產業發展迅猛,但是落后的小米流通業制約著小米供應鏈模式的高效運行,阻礙小米產業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的同時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該研究通過分析小米供應鏈模式及其發展現狀,得出以下啟示:一是我國農業產業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小米品質安全和健康認知也有所提高,但是供應鏈組織化程度較低,阻礙了小米供應鏈效率的提高,影響了農民的增收和消費者的利益。二是消費者對小米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供應鏈模式難以滿足這種需求。當前,直播帶貨成為新興的小米銷售終端,但是其在小米的價格、品質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小米供應鏈模式的提升,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三是需要探索更加適合經營主體情況的小米供應鏈模式,不能一刀切,如一味推行直播帶貨銷售模式。在環境協調型流通模式下整合資源,可以根據經營主體的生產、消費情況和流通能力發展適合其供應鏈模式,才能提高小米供應鏈模式的效率。四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應持續關注小米產業的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小米供應鏈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和農業科技支持,以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發展需求。同時,加強小米產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國外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推動小米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媛媛.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同構”的理論機制分析[J].南方農機,2023,54(9):36-38,45.
[2]胡亦盛,樓儒鎧,章豪鋒.價值鏈、供應鏈與產業鏈的概念辨析[J].現代物業,2010,9(6):22-23,105.
[3]沃麥克,瓊斯.精益思想[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李順國,劉斐,趙文慶,等.中國谷子種業:發展歷程、融合模式與路徑選擇[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3,44(1):32-43.
[5]李順國,趙文慶,趙宇,等.中國谷子科研單位育種創新效率評價與分析[J].農學學報,2023,13(12):75-83.
[6]蘇旺,馮佰利,王鵬科,等.西部特色雜糧生產比較優勢分析及發展對策[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24(12):44-48.
[7]MUTHAMILARASANM,PRASADM.Smallmilletsforenduringfoodsecurityamidstpandemics[J].Trendsinplantscience,20226(1):33-40.
[8]劉猛,趙文慶,崔紀菡,等.提高河北省谷子生產“雙效”和發展谷子適度規模經營的建議[J].農業展望,2023,19(6):53-58.
[9]李海梅.不同地膜覆蓋栽培對海原地區谷子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23(21):45-47,58.
[10]郝建梅.農業信息化技術在山區谷子種植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4):90-91.
[11]RAMASHIASE,ANYASITA,GWATAET,etal.AfamIsraelObiefunaJIDEANI.Processing,nutritionalcompositionandhealthbenefitsoffingermilletinsub-SaharanAfrica[J].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9,39(2):253-266.
[12]李順國,劉斐,劉猛,等.我國谷子產業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5):531-535.
[13]劉猛,夏雪巖,崔紀菡,等.谷子優勢種植區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以河北省武安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7):236-239.
[14]郭瑋,牛宏偉.延安市谷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2(23):204-206,215.
[15]杜亞軍.小米糠深加工研究進展[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6(3):31-34,39.
[16]PRAVALLIKADR,DAYAKARRAO,SEEMAB,etal.Marketstrategiesforpromotionofmillets:Acriticalanalysisonassessmentofmarketpotentialofreadytoeat(RTE)andreadytocook(RTC)milletbasedproductsinhyderabad[J].Asianjour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economicsamp;sociology,2020,38(12):147-155.
[17]王杰民.林州市谷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3.
[18]龐增榮,馬李麗.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與流通效率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15):121-123.
[19]李美羽,王成敏,朱艷新.數字經濟下生鮮供應鏈創新機理與路徑[J].商業經濟與管理,2021(11):21-33.
[20]王秋月.吉林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優化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2.
[21]胡錦蓉,張浩,徐揚,等.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優化與創新研究[J].時代經貿,20219(10):25-29.
[22]李美羽,朱艷新,王成敏.新零售背景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創新[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41(4):104-110.
[23]馬璞.K農貿市場特色生鮮農產品野生菌物流與供應鏈模式優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22.
[24]李琪.濟南市果蔬類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22.
[25]唐麗.基于SIRS模型的生鮮電商供應鏈物流風險傳播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