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分析了“實用英語”在線課程的設計原則,理清了課程建設的必要性,詳述了在線課程建設期間的具體細則。課程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以及最終的評價機制也讓“實用英語”在線課程融入信息技術,在提升施教者以及學習者信息化水平的同時,從理念和設計上擺脫傳統課堂的束縛,保證了在線課程的時效性、信息化、趣味性以及思想深度,確保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滿足個性化、差異化學習的同時,為學習者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實用英語;在線課程;課程建設;具體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1-0142(2025)01-0013-04
為適應數字教育新形勢,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活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推進“課堂革命”,即“高校教學理念、結構、模式、過程、方法與技術等一系列整體性范式的轉變”[1],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泰職院)英語課程團隊集聚優質資源,結合本院教學實際,認真規劃課程框架,努力搭建泰職院在線“實用英語”課程。
英語屬于公共基礎課程,2010年以來一直行進在教學改革的路上,由原先的大一統教學逐漸邁向個性化。自2020年起,學校響應國家號召,啟動了“實用英語”在線課程的建設工作。課程團隊基于對學生背景的全面分析以及對課程的深思熟慮,確立了在線課程建設的目標:不完全基于教材,通過“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的有機結合,以真實場景為抓手,滿足不同院系在各自工作情境下的教學需求,完成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訓練,切實解決外語教學的實效性問題[2]。在線課程為學習者而建,旨在為其節約時間成本,拓寬視野,提升學習效果,同時也希望能為其他高校的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1 在線課程設計原則
1.1 在線課程的深度、廣度和溫度
微課視頻是在線課程的核心,對于英語學科而言,不同知識點的微課視頻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課件和測試等資源為在線課程的搭建提供了充實的內容,而資源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則是在制作時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同時,課程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感到有用、可用,能持續學習。如職業規劃、公文寫作、即時接待、按需采購等方面的內容,需與未來的工作、生活實際貫通,實現學以致用。如此,才能讓學習者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適宜的時間學到工作、生活中能用到的知識,讓學習者感受課程的溫度。
1.2 線上、線下課程的關聯化和模塊化
在線課程通過先期的預熱環節、中期的學習環節以及后期的拓展環節有效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師生一起品味語言、解析文化現象,提升研判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啟發對社會、文化熱點問題的深度探索。同時不斷更新的閱讀材料或與時事相關聯的討論話題,讓在線學習與現實生活有更好的關聯性。在知識的選取上,既可以是基礎知識,又可以是模塊化知識,以模塊方式組織資源,保證資源的可選擇性。
1.3 在線評估的過程化和細分量化
評價是為內化知識服務的,就人文性課程而言,過程性的考核,知識的積累,文化的傳承都應該進行細分量化。“實用英語”在線課程從課件學習,到視頻觀看,到作業完成,按照闖關的模式一點點形成量化,同時輔以回答問題,在線交流,組間評價等最終形成完備的流程式的評價體系。
2 在線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2.1 人才培養需求的必要性
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泰職院是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技能型人才。依據《高職英語課標(2021年版)》的要求:“各高校應根據學校類型、層次、生源、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遵循語言教學和學習規律,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動態開放、科學合理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泰職院英語課程團隊集全體智慧,力求探索一條既能滿足我院的人才培養,也能為各大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提供借鑒的課程建設之路。
2.2 教學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教學能力包括學科知識運用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實施能力。其中教學設計是在線課程建設中重要的環節。只有進行精心、科學的教學設計,才有助于課程目標的高效達成[3]。但是在線課程并非將傳統課堂照搬到平臺上,教學設計與傳統課堂不同,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1)微課視頻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師需對每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歸納,精煉語言對知識點通過視頻進行恰當的講解,以供學習者反復觀看,語言緊湊,信息量強大,重點突出。(2)平臺有別于教室,教室直觀、隨性,教師可與學生面對面,有親切感,而平臺卻有著記錄、便捷、遠程、儲存等各類信息化功能,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平臺與教室的區別。(3)平臺組織有別于課堂組織,在線課程是圍繞視頻授課,因此課程的系統性和章節性就需重組和完善,按照課件、視頻、作業測試、拓展的順序組織學習,重構有別于課堂的在線課程脈絡。(4)平臺考核有別于課堂考核,在線課程更關注過程性考核的細分量化,平臺中每課的練習和測試與授課內容相符,針對性強,考核更全面、更具體、更流程化、更細化。這一切的設計都對教師信息、制作、搜索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在線課程建設需要強大的教學團隊支持,團隊成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溝通能力、課件和微課制作能力、教學組織與把控能力等,通過集體研習、分工合作、盡己所長才能完成在線課程建設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在此過程中也促進了教學團隊的建設。
3 在線課程建設具體實施
3.1 平臺各項指標的分析
平臺的設置包括首頁、活動、資料、通知、測試、作業、考試、管理等等,每一個平臺參數中又包括若干的內容。(1)首頁是學習者在線課程學習時展示的頁面,這個頁面中設置了三級目錄,總目錄為章節目錄、分目錄為單元目錄、子目錄為內容目錄。子目錄按照課程研討要求,分聽說模塊、閱讀模塊、寫作模塊以及文化拓展模塊。整個任務點的設置也是按照闖關模式設置。(2)活動參數包括簽到、投票、選人、搶答、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問卷、評分、分組任務、活動庫等。這幾個方面涉及課堂學習的組織,同時涉及過程性的細分評價。(3)資料這一欄目包括課程資料、題庫、作業庫、試卷庫以及其他素材五個方面,包括動畫、圖片、漫畫等資源的匯集。(4)通知、測試、考試欄目中,按照相應要求進行內容發布,下達的指令會直接到達學習者的手機端,學習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施教者的任務要求。(5)管理欄目包括班級管理、教師團隊管理、助教管理、課程管理等,施教者將學員及教師信息導入系統,課程管理包括學生端設置以及課程門戶,子任務中還設有通知服務、課程試讀、視頻試看時長、課程章節、課程復用等。
3.2 在線課程的課件制作
課件制作是在線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課件包括子目錄中所有內容。課件的設置經過了課程組的反復討論,從模板設置到總綱編排到講解流程都有固化的模式,以Job Interview為例: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設置了四大類,Part one: a video clip、Part two: conversations、Part three: conclusion、Part four: daily talks。A video clip部分是以視頻導入(Watch the video clip and note down question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answers from the interviewee.),本章節視頻選取的是The Devil Wears Prada(《穿普拉達的女人》)中Andi Sachs去天橋面試的段落,依據視頻內容提出了4個問題:(1)Who are you ?(2)What are you doing here ? (3)So you don’t read runway?(4)Before today,you have never heard of me?因為是在線課程,答案都標注在下一張的PPT上。導入時使用視頻是為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引發討論的話題,讓學習者對本次課程主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在Part two中,安排的是兩個樣例的聽寫與呈現,這部分內容是為了展現面試工作情境下如何發問以及回答,學習者可在對字、詞、句的深入學習后進行恰當的演示。Part three部分匯集了10句與Job Interview 相關的工作問題,有針對性地對該工作場景進行各種對話問題的羅列,學習者需要反復誦讀。Part four是操練部分,給出實地面試的工作場景,要求按照細則呈現合乎邏輯的對話。此外,在整個課件制作中貫穿思政的相關內容,Job Interview給學員灌輸的是職業道德,在第三部分與職業相關的問與答中,設置了這樣的句子:面試階段首先應該做到什么?回答:面試時首先應做到不遲到、不爽約以及有問題及時溝通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與思考提升了學習者的職業素養,對學習者進行了職業道德教育。
3.3 在線課程視頻的制作
視頻依據課件制作,在線課程的視頻需要具備觀賞性,時長短,碎片化等特點。觀賞性能讓學生快速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時長短能讓學習者不至于產生厭煩感,碎片化可以讓學習者學習更有新鮮感,同時能更加廣泛地汲取英語知識。錄制視頻前,課程組再次修改、美化課件,配以圖片,嵌入動畫,對字體和色彩再次加工處理,同時組織完善視頻講稿,斟酌講解語句,統一著裝按序拍攝,后期查看所拍視頻,并添加字幕以及過場動畫,統一制作視頻封面等。
3.4 在線課程資源的完善
在線課程不僅需要課件、視頻,還需要與本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資源。當今正處于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大量的平臺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然而學習者的學習時間有限,需要施教者有取舍地提供優質資源。課程素材的來源可以是英文報紙、雙語新聞、優秀微課、電影片段、職場掠影、中國文化等,從中選用優質的素材經二次加工后,發放至泛雅學習平臺以供學生拓展知識、開拓眼界,打開思路。資源建設的同時考慮到英語是語言類課程,應該且必須承擔起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高職類教材在選題上,與西方習俗、西方文化相關的情境化題材比較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相對缺失,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不能弘揚并傳播本族文化,因此在資源庫建設時,課程組有意識地增加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發展、生活習俗相關的素材。資源庫建設完成后,還應適時更新增加每年的熱點問題。此外,在其他資源欄目中特設了文化模塊,選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內容的視頻,確保所選資源契合主流價值,契合主題。為使文本資料更加生動形象,增強可讀可視性,因而基于靜態或者動態的圖片資料也是在線課程資料完善的重點。
4 在線課程的應用
4.1 預熱預習
任課教師課前都會布置相應任務,推送與本單元有關的視頻,還是以Job Interview為例,視頻為The Devil Wears Prada(《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兩段超級精彩的面試,一是去天橋面試米蘭達的助理,二是離開天橋,成功面試成為一名記者,回歸自己自由自主的人生。兩段視頻時長約8分鐘,學生在觀看的同時需要將臺詞記下來,并將記下的臺詞發送回平臺,同時按照組員分工,完成第一段面試的角色配音,上傳平臺。
4.2 自主學習
預熱過后是學習者在線自主學習階段。學習者按照規定好的闖關模式依次完成課件、視頻以及作業或者測試。此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放到討論區提問,施教者會給出恰當的解釋和答復。
4.3 主題討論
主題討論環節設置和本單元本章節相關的話題,還以該單元為例,討論話題設置的是和職業道德相關的內容,(1)何為職業道德?(2)職業道德包括幾大部分?(3)面試中應關注的點是什么?(4)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遵守職業準則?同時建議學員完成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以對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個先期了解。
5 在線課程的評價機制
傳統教學評價主要源自簽到+作業+考試,以最終考試為主,一般來說,考試可占七成,這樣的評價方式局限性很大,無法實際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狀況,無法對整個學習流程進行科學評價,迫切需要出臺科學的評價方式。根據學院要求,課程組是在泛雅平臺建設在線課程,平臺可以記錄學生的參與程度,同樣也可對在線學習成績進行統計。評價的設定是在后臺進行的操作,課程組經過嚴格的商討,制定了如下在線課程考核評價,具體見表1。
制定的測評方案重在體現學習過程,目的是希望評價結果更加客觀,更加合理,更能引發師生的共同關注。傳統課堂中,評價關注的是對學生群體的橫向比較,而在線課程的評價,則更注重學習者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自我發展。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收集、整理、分析學習全程的行為數據,重在構建學習者的學習數據庫,學習者根據教師要求,按時按點,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學習,完成自我評價。當然在線評價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遵守共享資源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開展在線課程學習,監測整個學習狀態,及時給予評價指導,盡可能讓評價的效果最大化。
“實用英語”在線課程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已經搭建了一定框架,并已用于實際教學,根據反饋,后期建設中課程組擬加設專項文化輸出模塊、交際互動模塊、專項測評模塊,同時完善視頻資源的進階化。
參考文獻:
[1]劉振天,劉強.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 —疫情之下大規模在線教學行動的理性認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7):31-41.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4-05-27].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 t202006"03_462437.html.
[3]龔玲莉.談應用型高校建設英語在線課程的必要性及建議[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4):161.
(責任編輯 楊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