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小學隨班就讀的質量能否提升直接關系到基礎教育能否順利推進。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促進教育資源共享與優化能夠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助力他們在完成學業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文章旨在分析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應建議,以期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 融合教育;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基礎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農村教育也隨之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然而,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作為這一教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應當摒棄傳統教育觀念中的偏見,對特殊群體給予充分的尊重與關懷,為農村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環境,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與成長。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隔離與偏見,共同努力提升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以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這要求教師能夠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融合教育的理念來傳授知識。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提高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意義
(一)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完善教學策略。融合教育強調將身心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置于同一教室接受教育。教師應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體現教育的公平性與包容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活動中有效學習。為此,教師應提供正?;慕逃h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鑒于特殊兒童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與幫助,確保他們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優秀的教師應積極踐行這一理念,不僅消除傳統教育中對特殊兒童的歧視,還致力于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從而保障班級所有學生能在相互學習與交流中共同成長。
(二)提升農村教育整體質量
首先,農村小學作為農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學習場所,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能引入融合教育理念,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個性化教育指導方案,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更好地學習,提升學習能力,以便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其次,提高隨班就讀教育質量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任務,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不斷改進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領域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學生整體成績的提升,將有助于提升農村教育的整體質量,對農村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由于這些學生可能受家庭背景、經濟條件、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教師應具備創新精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同時,學校也應重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融合教育理念與技能培訓,使教師對融合教育有全面了解,并從多維度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通過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將為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提高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策略
(一)增強教師專業能力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關鍵在于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培訓,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為此,學校應當通過增設隨班就讀專業課程,培養具備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教師隊伍。
首先,為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學校可以建立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秀的教師給予嘉獎,如提供職業發展機會或深造機會。這不僅能夠拓寬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還能增強他們的職業歸屬感和成就感,促使他們以更高的責任心投入教育活動中,從而逐步提升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融合教育觀念,深入理解隨班就讀的意義和價值,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興趣特點制訂個性化的教育計劃。
其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實踐指導,使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應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確保教師能夠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教師不僅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參與者,因此應當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對隨班就讀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持續的幫助,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重難點知識。
最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針對個別隨班就讀的學生,教師應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逐步取得進步?;咏涣鞑粌H是增進師生情誼的有效途徑,也是讓學生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師的關鍵。必要時,學??梢砸雽I資源為教師提供教學建議,如邀請特殊教育專家來校舉辦知識講座,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隨班就讀學生的特殊情況,通過提出具體建議,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優化教學環境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優化教學環境對提高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也很重要。為此,教師應致力于為隨班就讀學生構建一個充滿關愛、友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溫馨的氛圍中高效學習。
首先,學校應全力支持教師的教育工作,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隨班就讀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硬件基礎。對現有的教學設施,應進行升級改造;對落后的設備,應及時淘汰更新。通過修建標準化教室、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等措施,切實優化教學環境,從而為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學校在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應通過整合各方教育資源,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這對他們的后續學習和成長具有深遠意義。具體而言,可以通過校際合作、區域聯盟等方式,有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豐富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資源。
其次,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應著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包容互助的班級氛圍。針對隨班就讀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同時鼓勵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以此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例如,可以圍繞“關愛特殊學生”這一主題,定期開展相關活動,營造全校共同關愛的氛圍,讓每一位隨班就讀學生都能感受到被關注和重視。教師應接納并尊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活動場所,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機會。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品格等方面建立關愛檔案,為后續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撐。最終,通過營造包容、平等的學習環境,為特殊學生更好地學習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對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要求教師深刻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作用,能夠在融合教育的環境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助力隨班就讀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同時,教師應給予隨班就讀學生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懷,在教學活動中特別關注他們與普通學生之間的相處情況,包括溝通能力、學習態度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只有不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為畢業后快速適應社會環境打下堅實基礎。學校應當通過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來滿足不同隨班就讀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可以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計劃,或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此外,學校還應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針對他們在心理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提供持續、有效的幫助。這不僅能夠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能提升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
鑒于隨班就讀學生可能因身體或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而面臨學習挑戰,教師更應特別關注這些學生的特殊需求。對個別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困難和挑戰,通過談心等方式深入了解他們的實際問題。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干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掌握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的技巧,更好地促進隨班就讀學生與其他學生的合作學習。必要時,學校還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育計劃,以確保隨班就讀學生能夠獲得持續的支持。評價方式應多樣化,以便全面、客觀地評估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成果。針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從而保障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四)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其生活和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應通過強化家校合作提高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通過與家長之間的緊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為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夯實基礎。
首先,教師應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溝通,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系,讓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同時通過有效溝通,也能及時緩解家長的擔心和焦慮。融合教育強調為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正?;慕逃h境,而非隔離的環境,這種教育模式下,也要求教師能確保學生在平等、包容的環境下接受教育,為此,應做好家長思想工作,通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了解隨班就讀的重要性,從而通過積極參與家校合作,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支持和幫助。
其次,學校應定期舉辦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到融合教育中,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不僅可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學校可通過家訪、家長會等方式與隨班就讀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針對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可通過共同努力幫助他們攻破困難。值得注意的是,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學??赏ㄟ^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及時了解隨班就讀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通過共同努力,確保學生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支持。
另外,提高農村小學隨班就讀教育質量也是多方面的,學校和家庭都扮演各自的角色,同時也擁有各自的優勢,為此通過強強聯合,更能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更全面豐富的教育資源。隨班就讀學生在來到新的環境下,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挑戰,為此家校合作期間還應更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作為家長平日里更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與教師溝通并尋求幫助,通過提出完善建議,避免學生因不良情緒而影響其身心發展。
最后,學校也應加強教師培訓指導,提高對家校合作的重視,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家校合作理念和方法,為隨班就讀學生學習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三、結語
融合教育是一種極具深遠意義的教育理念,它致力于讓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體系。這要求教師能夠秉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接納并尊重個體差異的存在。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需要適應并尊重這些多樣化的差異。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夠促進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夠培養普通學生的包容心態和同情心。為了切實提升農村小學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教師應當從多個維度出發,全面開展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郭東敏,王蕾. 農村小學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困境及改善策略[J]. 榆林學院學報,2024,34(04):123-128.
[2] 王新華. 小學融合教育的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 小學教學研究,2023(17):94-96.
[3] 丁劍飛. 提升隨班就讀學生融合教育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 現代教學,2023(07):63-64.
[4] 張小玲. 以融合教育推動特殊學生“隨班就讀”走向深入的策略[J]. 華夏教師,2023(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