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衡量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文章分析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從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平臺、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對策,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3.040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Gege
(Guizhou Aerospa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management graduat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rrespondingly,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These measures aim to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bilities,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urism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cultivation
1"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
1.1" 創新創業認知與意識方面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呈現多層次分化特征,學生群體普遍認同創新創業在個人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對創新創業深層內涵的理解仍存在明顯偏差[1]。就創業動機而言,可將學生分為三個類型:一是基于職業發展規劃,主動選擇創業道路;二是受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的推動而創業;三是持觀望態度,尚未形成明確創業意向。從創新意識層面看,學生在旅游產品開發、服務流程優化、智慧旅游應用等方面的創新思維相對薄弱,普遍缺乏自信。值得注意的是,相當比例的學生將創業規劃設定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之后,表明學生的創業意愿存在明顯的延遲性特征。同時,學生對智慧旅游、文旅融合、鄉村旅游等新興領域的了解程度有限,創新視野亟待拓展。在創新創業政策認知方面,學生對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扶持政策了解不夠深入,難以充分把握政策紅利。對標當前旅游市場發展趨勢,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與行業創新發展需求之間仍存在顯著差距。這些問題表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引導需進一步加強,以適應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
1.2" 專業知識與技能儲備方面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知識技能儲備呈現結構性失衡特征。在專業知識學習上,學生對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產品設計、旅游企業運營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知識掌握相對扎實,但創業所需的跨學科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其在財務管理、商業模式設計、市場分析等關鍵領域的知識積累薄弱。數字化技能儲備方面,學生的旅游大數據應用能力、智能營銷技術運用能力、在線旅游服務平臺操作能力等與行業發展要求存在明顯差距。在語言能力上,具備涉外旅游服務能力的學生比例偏低,其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提升。職業技能認證層面,學生獲取傳統旅游服務類證書的意愿較強,但對創新創業類職業技能證書的重視程度不足。同時,學生的知識更新速度滯后于產業發展節奏,新業態下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創新型知識結構建設任務迫切。在專業技能實操層面,學生對旅游市場研究、項目策劃、品牌營銷等創業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與創業實踐要求尚存差距,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體系需要優化完善。
1.3" 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方面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經歷呈現廣度不足、深度欠缺的情況。在創新創業競賽方面,學生的校級競賽參與度較高,但省級以上的高水平競賽參與度偏低,實踐層次有待提升[2]。從創業項目來看,參與創業項目策劃的學生規模小,實際投入創業實踐的學生比例則更低,創業實踐轉化率亟待提高。實習實訓機構分布方面,傳統旅行社、酒店實習仍占主導地位,而在線旅游企業、文創產業、智慧旅游等新興領域的實踐機會匱乏。在創新項目研發方面,學生參與旅游產品創新設計的積極性較高,但成功轉化為市場產品的案例較少,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有待加強。校企合作項目方面,現有合作模式難以滿足創新創業實踐需求,學生深度參與企業創新項目的機會有限。實踐平臺方面,實踐基地建設滯后于產業發展速度,難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實踐環境。與此同時,跨專業聯合創新實踐不足,創新創業團隊的多元化組合受限,影響創新實踐效果。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普遍缺乏系統性指導和持續性跟進,導致實踐效果難以持續深化。
2"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
現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存在明顯缺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度不足,過分強調專業技能傳授,忽視創新思維培養[3]。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缺乏系統性,多以選修課形式開設,課時量配置不足,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課程內容設置偏重理論講授,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與創新創業實踐需求脫節。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覆蓋面較窄,未能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程化、全員化。跨學科課程設置不足,市場分析、財務管理、商業模式等創業必備知識模塊缺失。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方式方法待改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固化,難以有效評估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標準不完善,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考核指標。產業新業態下的課程更新機制滯后,課程內容更新與行業發展需求變化存在時間差,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2.2" 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滯后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面臨多重困境。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水平不高,創業孵化空間、創新實驗室等硬件設施配置不足。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應用滯后,難以滿足智慧旅游、在線旅游等新業態下的實踐需求。校企合作實踐平臺開發不足,合作層次較淺,企業參與度不高,實踐育人效果受限。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供給不足,缺乏面向旅游新業態的創新實踐項目。創業孵化體系不完善,從創意構思到項目落地的全過程孵化機制尚未形成。實踐基地運行機制不健全,管理制度、運行標準、考核辦法等制度保障不足。創新創業實踐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實踐資源無法實現共建共享。產教融合實踐平臺建設滯后,產業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的效率低下。
2.3"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結構性短板。專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數量不足,兼職教師比例過高,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4]。教師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缺乏,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發展不均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不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和創業歷練機會有限。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體系不健全,專業化培訓和進修渠道不暢通。創業導師選聘標準不明確,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導師隊伍建設質量難以保證。校外創業導師資源整合不夠,企業家、創業者等優質導師資源引入不足。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能力薄弱,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不足。教師創新創業指導積極性不高,指導效果評價和激勵機制缺失。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不高,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待提升。
2.4" 評價激勵機制不完善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存在系統性缺陷。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過分注重結果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狀況。評價方式單一,以考試分數為主要評價依據,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核心要素評價不足。評價主體單一,企業、行業、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度不高。創新創業項目評價標準模糊,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評價結果說服力不足。激勵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創新創業獎勵措施覆蓋面窄,激勵效果有限。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收益分配制度不完善。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不暢通,難以有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創新創業幫扶機制缺失,風險防控體系不完善,影響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評價反饋機制不健全,評價結果難以有效轉化為教育教學改進依據。
3"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3.1" 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高職院校應深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專創融合”課程新模式。①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貫穿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重構專業核心課程內容。②開設創新思維訓練、創業基礎知識、商業模式設計等必修課程,強化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建設[5]。③增設旅游市場調查、項目策劃、財務分析等實務性課程模塊,提升專業課程實用價值。④引入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⑤推進課程資源建設,開發創新創業特色教材,建設優質網絡課程資源。⑥建立動態化課程調整機制,及時將旅游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融入課程內容。 ⑦強化創新創業課程的系統性設計,實現基礎類課程、提升類課程、實踐類課程的有機銜接。⑧推進學分制改革,設立創新創業學分,完善課程學分認定標準。⑨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允許學生根據創業意向自主選擇課程模塊。 ⑩引入校外優質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聯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3.2" 完善實踐教學平臺
高職院校應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格局。①升級校內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配置創客空間、路演中心、創業咖啡等創新創業實踐場所。②建設智慧旅游實訓中心,引入虛擬仿真技術,模擬旅游企業經營環境。③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建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打造真實的創業實踐環境。④設立創新創業項目庫,開發面向旅游新業態的創新實踐項目。⑤構建創業項目全程孵化機制,提供創意構思、商業策劃、市場測試、融資對接等全方位支持。⑥建立實踐基地運行標準,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實踐教學流程。⑦推進實踐資源信息化建設,開發實踐教學管理平臺,實現實踐教學全過程管理。 ⑧建立校際實踐聯盟,整合區域實踐資源,擴大優質實踐資源覆蓋面。⑨引入社會創業孵化器資源,拓展校外實踐平臺,豐富實踐形式。⑩構建產教融合實踐體系,推進產業資源向教育資源轉化,提升實踐育人實效。
3.3" 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程,構建高素質教師團隊。①引進具有創業經驗的專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專兼職教師比例。②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支持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積累創業實戰經驗。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題培訓,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③建立創業導師選聘標準,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保障導師隊伍質量。④整合校外優質導師資源,聘請企業家、創業者擔任創業導師,建立穩定的校外導師庫。⑤支持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應用。⑥設立教師創新創業指導工作量認定制度,激勵教師投入創新創業教育。⑦推進教師國際交流,提升教師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⑧建立教師團隊協同創新機制,促進跨專業教學研究合作。⑨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納入教師考核指標。
3.4" 健全評價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應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①設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指標,全面反映能力發展水平。②引入企業、行業、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增強評價結果客觀性。③制定創新創業項目評價標準,細化評價要素,提高評價可操作性。 ④完善創新創業獎勵制度,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擴大激勵覆蓋面。⑤建立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收益分配制度。⑥構建評價結果應用體系,推動評價結果轉化為教育改革依據。⑦設立創新創業幫扶基金,建立風險防控機制,降低創業風險。⑧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建立評價信息共享平臺,促進持續改進。⑨建立創新創業信用評價體系,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信用支持。⑩設立創新創業導師評價制度,優化導師選聘和管理機制。
4" 結語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完善的實踐平臺和有效的保障機制,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未來仍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優化培養模式,為旅游業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魏倩,廖鶴淳.“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4(8):106-108.
[2] 胡曉琴.基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職班主任工作探討——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例[J].投資與創業,2023,34(9):25-27.
[3] 趙潔.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融合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2):129-131.
[4] 楊玲.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旅游縱覽,2022(5):45-47.
[5] 賈琳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1(2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