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詳細闡述了完善學生回應機制、推進小組合作互動、輔助教學媒介運用等三大優化策略的實施過程與顯著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師生互動;回應機制;小組合作;教學媒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作為課堂活動的核心環節,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的單一性、低效性等問題日益凸顯,迫切需要進行優化與改進[1]。本文旨在通過深入分析實踐案例,探索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優化策略,為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在課堂互動中,學生的回應不僅是對教師提問的反饋,更是其學習成果與思維過程的展示。然而,在當前語文課堂中,面對教師提問部分學生存在不敢回應、不會回應等現象,影響了師生互動的效果。因此,完善學生回應機制成為優化師生互動模式的重要任務。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積極、包容的回應氛圍,提供多樣化的回應渠道與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以《燈籠》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通過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與感受,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激發學生表達的熱情。其次,除了傳統的口頭回答外,教師還鼓勵學生通過書面表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回應。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讓他們圍繞“你記憶中最深刻的燈籠是什么樣的?”“燈籠在你的家鄉有哪些特殊的意義?”等問題展開交流。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還學會了傾聽與尊重他人的觀點。一位平時較為內向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鼓起勇氣分享了自己童年時與爺爺一起制作燈籠的經歷。這個故事溫馨而感人,不僅讓同學們深受感動,也讓教師看到了這位學生內心的柔軟與細膩。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下,這位學生逐漸變得自信與開朗,在課堂上也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此外,教師還注重及時反饋與引導。當學生發表見解時,總是認真傾聽,給予肯定與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或疑惑時,則耐心解答,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教師的反饋不僅是對學生回應的認可,更是對他們思維過程的引導與啟發。
隨著學生回應機制的逐步完善,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變得更加順暢、高效。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與支持下,逐漸克服了害羞與畏懼心理,敢于并樂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感受。同時,多樣化的回應渠道與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機會。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主動性,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相互理解。
小組合作互動是師生互動模式之一[2]。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應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溝通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掌握。
以《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即理解大自然如何通過各種現象傳遞信息,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隨后,為每個小組分配了具體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既有對文本內容的深入分析,也有對自然現象的實地觀察與記錄。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他們或獨自品味文本中的優美詞句,或分享彼此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整理資料,有的負責撰寫報告,有的則負責制作多媒體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有效溝通與合作,還培養了責任感與團隊精神。而教師始終關注著每一個小組的學習進展,及時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與幫助。當學生遇到難題時,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勇于嘗試與探索;當學生取得成果時,則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自信心。
通過小組合作互動的推進,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呈現出更加生動、豐富的面貌。學生在小組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與挑戰。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
教學媒介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師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與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而學生則可以通過教學媒介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與信息支持,拓寬學習視野與思維空間。充分利用教學媒介輔助師生互動,成為優化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小石潭記》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小石潭及周邊環境的自然風光,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個幽靜的山谷之中,與作者一同漫步。這種直觀而生動的展示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其次,教師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與互動機會。教師在課前將預習任務與相關資料上傳至班級學習群,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查閱資料、思考問題。在課中,則通過在線投票、實時討論等功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分享自己的見解與感受。此外,教師還巧妙運用虛擬仿真技術,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漫步于石徑之上,聆聽溪水的潺潺聲;可以坐在潭邊,感受那份難得的寧靜與清涼。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中的意境與情感。
在教學媒介的輔助下,語文課堂師生互動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教師通過教學媒介展示生動形象的文本情境與教學資源,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3]。同時,學生也通過教學媒介獲取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與信息支持,為他們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通過完善回應機制、推進小組合作及輔助媒介運用等策略的實施,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模式得到了顯著優化與提升。這一變革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還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團隊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彪辰.合理利用多媒體,優化初中語文互動教學[J].中國新通信,2023(08):188-190.
[2]溫景巖.淺析初中語文閱讀如何有效開展合作互動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143.
[3]王秋紅.讓語文課堂“動”起來: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02):19.
作者簡介: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八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