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環境、教育模式和學生需求的變化,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面臨著巨大挑戰。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亟須適應這種變化,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策略。文章分析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文章重點探討如何利用數據驅動優化學業管理、如何利用網絡平臺強化心理支持,以及如何為學生提供全鏈條的就業服務等方面,旨在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精準度和服務效果。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451.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6.041
Exploration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Student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New Era
LI Meiqi
(Harbin Far Eas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16)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social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models, and student needs, tradi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methods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In the new era,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urgently needs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and explore new work models and strateg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counselors in student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how to use data-driven optimization of academic management, how t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support through online platforms, and how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full chain employment servic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ervice effectiveness of counselor work.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student management; new era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承擔著學業指導、心理疏導、職業規劃等多重職能[1]。然而,隨著教育模式的轉型、學生需求的多元化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的學生工作方式面臨諸多挑戰[2]。新時代,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要應對學生學業壓力、心理健康等常規問題,還需適應線上教育、數字化工具應用等新興需求[3]。因此,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輔導員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工作改進策略,以期為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的角色轉型提供參考。
1" 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主要特征
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特征為數據化管理、心理健康關注、個性化需求與就業指導結合。這些特征反映了學生工作內容和方法的轉型,也展示了輔導員在應對新形勢下的創新與適應。第一,數據化管理成為學生工作的核心特征。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輔導員通過線上大數據和智能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狀態、行為動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4]。這種數據驅動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工作的精準度,輔導員能夠根據數據及時識別潛在問題,并開展有效干預。第二,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突出特征。隨著學業、就業等多重壓力的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輔導員需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第三,個性化需求與就業指導結合也是學生工作的核心特征。學生的興趣、能力、職業規劃等多樣化需求要求輔導員提供更加精準和定制化的服務。學業指導、職業規劃、心理疏導等方面,輔導員不再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而是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服務和指導方案。就業指導方面,輔導員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與市場需求,幫助其規劃職業路徑,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對接社會和行業需求。
2" 當前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線上學習監管方式滯后
隨著教育模式的轉型,線上學習已成為高校學生日常學習的組成部分。然而,現有的學生管理機制和監管方式未能與這一轉型同步發展,導致線上學習的監管存在諸多問題[5]。線上學習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課堂管理模式上,缺乏針對在線環境的個性化、動態化監管手段。輔導員對學生線上學習進度、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監控,依賴于傳統的成績評定和定期匯報,忽視即時反饋和持續跟蹤機制。線上學習平臺的使用率和學習數據的收集不夠精準,輔導員無法全面了解每位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情況。大多數高校的在線學習平臺缺乏足夠的互動性,無法實現學生學習行為的深度分析。輔導員難以利用系統獲取學生的學習狀態、參與情況、學習興趣等關鍵信息,導致其無法及時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輔導員無法有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無法對學習效果進行準確評估。線上學習還缺乏面對面互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律性難以得到有效激勵和管理。輔導員雖然可以采用線上溝通工具與學生互動,但由于缺乏直接監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往往較為松散。很多學生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難以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影響整體學習質量。
2.2" 心理支持服務覆蓋率有限
雖然大部分高校已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但心理支持的資源仍然有限,無法全面覆蓋到所有學生。輔導員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監測時,往往依賴于傳統的班級輔導、定期座談等形式,難以進行全員覆蓋性的心理干預。部分學生的心理困擾因缺乏及時發現和干預,容易積累并惡化,導致心理問題的群體性爆發。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也存在明顯不足,在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基本的宣傳和普及階段,輔導員并未深入參與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疏導工作。面對心理問題較為復雜、個性化需求較強的學生,輔導員缺乏專業心理干預的能力和資源,導致無法有效幫助學生應對學業壓力、就業焦慮等常見心理困擾。盡管有些高校已開始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但因師資力量薄弱、培訓不足,輔導員在心理問題干預方面發揮的作用仍較為有限。另外,心理支持服務的靈活性和針對性不足也是問題之一。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服務體系過于依賴集中的心理輔導或定期心理測評,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輔導員在面對不同背景、不同心理需求的學生時,難以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方式。部分學生并不愿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而輔導員的常規工作也未能做到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加以引導和疏導,這導致一部分學生未能在初期階段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預。
2.3" 就業指導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
隨著經濟結構和產業發展的變化,學生的就業需求日益多元化,但現有的就業指導模式過于統一,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職業興趣。這種“一刀切”的就業服務方式,無法滿足學生在職業規劃、技能培養和求職過程中的需求,導致學生的就業準備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仍然停留在基礎性的就業信息發布和常規的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培訓等層面,輔導員在為學生提供就業支持時,難以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職業傾向、個人興趣等進行精準化輔導。學生的就業目標和發展方向各不相同,但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形式往往未能做到個性化定制。如在面對有特定行業興趣或創業意向的學生時,輔導員缺乏足夠的行業資源、專業支持和個性化指導方案,使得這些學生在就業選擇過程中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就業指導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也存在不足,輔導員在指導學生求職的過程中,通常側重于崗位匹配和就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職業價值觀、長期職業規劃等多方面的引導。隨著行業需求的不斷變化,學生需要的不是短期的就業機會,更應關注職業發展路徑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提升。現有的就業服務體系未能充分結合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導致學生的就業指導未能及時適應新興行業和崗位需求。
3"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改進策略
3.1" 數據驅動優化學業管理
傳統的學業管理模式通常依賴輔導員的主觀判斷和周期性評估,缺乏對學生學業動態的實時監控和精準干預。新時代,為有效提升學業管理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輔導員應逐步引入數據驅動的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精確掌握學生的學業狀態,從而實現個性化、精準化的學業管理。輔導員應利用學業數據平臺收集學生的課程成績、學習時長、參與度、作業完成情況等關鍵指標,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學生在學業上存在的問題。這些數據涵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可以涵蓋課堂參與情況、在線學習平臺的活躍度等,以形成學生學業狀況的全景視圖。如某高校引入智能學習平臺,輔導員能夠實時獲取學生在線學習的參與情況和問題反饋,并對學習成績波動較大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干預,避免學生成績的突然下滑未被及時發現。輔導員亦可借助數據分析工具,結合學生的歷史學業表現與學習行為,預測學生未來可能面臨的學業風險。數據模型的建立使輔導員可以識別出在特定課程中可能存在的學業困難學生,并及時提供額外的學術支持或幫助其調整學習策略。如一些輔導員利用大數據分析,發現某些學生在特定學科中有較高的學業負擔,及時與該學科教師溝通,針對性地安排課后輔導、學習小組等資源,幫助學生度過學業瓶頸期。輔導員也應主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多維度數據分析。如輔導員可以借助學習平臺的行為數據分析,評估學生是否存在學習拖延、缺乏自律等問題,并及時調整輔導策略;可以利用對學生在線學習頻率、作業提交及時性、參與互動的情況等方面的數據分析,較為準確地識別出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針對性地提供激勵機制或個別輔導。
3.2" 干預網絡強化心理支持
第一,輔導員應搭建線上心理支持平臺,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實時監測學生的心理狀態。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輔導員可根據數據結果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采取個性化干預措施。如某高校搭建了基于問卷調查的智能心理健康平臺,輔導員根據該平臺提供的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評估報告,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或轉介心理專業人員處理。這種基于數據的心理干預模式,能夠大大提高輔導的工作效率,避免遺漏任何一名心理困擾的學生。第二,輔導員應主動借助社交媒體、即時通信工具以及在線直播等形式,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和線上心理輔導。在此過程中,輔導員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更要結合數字化工具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輔導員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午餐會”或“心靈關懷直播”,讓學生在輕松的互動氛圍中分享心理困惑,輔導員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問題,提供適時的心理建議和干預。網絡平臺使輔導員能夠實時了解學生的情緒波動,并根據情況靈活調整工作策略。另外,輔導員可定期分析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互動數據,預測潛在的心理危機。學生在網上表達的情感、情緒變化及社交行為,往往能夠反映出其心理狀態的細微變化。輔導員可以采用數據分析工具追蹤學生在線學習平臺、社交媒體及心理輔導平臺的行為軌跡,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心理風險。如經過對某些學生的長期情緒數據進行分析,輔導員可以預測到其可能存在焦慮癥或抑郁癥狀,并提前進行干預,避免問題的擴大化。干預網絡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心理支持工作效率,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字化時代獲得及時、個性化的心理關懷。
3.3" 全鏈條就業發展服務方案
全鏈條就業發展服務方案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就業指導中的空白,幫助學生在不同階段獲得適當的支持,確保其職業生涯順利起步。該方案應覆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后的職業發展各個階段,確保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有效的職業規劃,并順利進入職場。輔導員應在學生入學初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利用職業能力測評、興趣分析等工具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方向。輔導員結合學業成績和個人興趣,幫助學生明確適合的職業領域和崗位,并定期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和一對一輔導,使學生早期樹立清晰的職業目標。在學業階段,輔導員應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輔導員利用與行業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項目或實習崗位,增強其職場適應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如某高校輔導員與多家企業合作,向學生推薦與職業規劃相關的實習崗位,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進入就業階段后,輔導員需要提供求職技能培訓,幫助學生提升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就業基本能力。輔導員可組織模擬面試、招聘平臺使用培訓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線上求職環境,增加其求職成功率。例如,輔導員可利用線上模擬面試和簡歷優化工作坊,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并提升面試表現。此外,輔導員應建立就業跟蹤機制,關注學生就業后的發展情況。通過與畢業生保持聯系,輔導員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職業發展動態,為其提供后續職業支持。
4" 結語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學生的需求日益多樣化,輔導員的工作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轉型升級。輔導員應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溝通,精準識別學生需求,創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務體系,以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高校輔導員須持續探索與實踐,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學生工作的質量和效能,為學生成長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叢薇,李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家校合作途徑探究[J].才智,2024(31):120-123.
[2] 陳曉君.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開發策略研究[J].知識文庫,2024,40(20):171-174.
[3] 李剛,黃丹晴.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實現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4,10(20):41-44.
[4] 于瑛.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中國軍轉民,2024(19):147-149.
[5] 謝朋濤,馬海停.OBE理念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4(1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