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陣地,高校“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協同建設為推動大學生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提供更多參考與路徑。云南作為西部邊陲大省,高校林立,學子眾多,承擔著維護邊疆安全穩定,強化邊疆高校建設和推動民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理應在“課程思政”建設和大學生認同意識教育方面有所擔當。該文基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要求與核心內容,認為云南高校推動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整體性的實踐路徑主要為“課程思政”建設與“大思政課”同向同行,基于OBE核心理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以期推動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整體性和常態化。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課程;云南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OBE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S2-0178-05
Abstract: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rovides more references and paths for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of community awar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s a major province on the western border, Yunnan has numerous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It undertakes the task of maintaining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order universities,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it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awarenes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cor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believes that the practical path for Yunnan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edu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o hand in h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ased on the OBE core concept, we integr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verall and normalized edu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universities in Yunnan; build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BE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與重要的實踐意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習近平民族觀的鮮明體現。深入推進民族地區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高校實現“四個服務于”的目標體現,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前途命運。通過高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建設和同向同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從廣義上來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新時代為了增強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而對全體國民進行的宣傳和普及中華民族共同體知識的教育活動[1]。而從狹義上來說,學校作為自上而下傳遞國家現代性知識和自下而上回應地方文化知識的重要教育場所,其日常的教學活動和教育實踐也釋放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殊使命與教育功能,即在學校場域中,對各民族學生普及中華民族文化知識、情感價值和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教育實踐活動,幫助青少年實現其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族群屬性、文化屬性和政治屬性等多重身份屬性的認同整合[2]。課程思政建設和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目標均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三全育人”,協同推進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課程思政視域下云南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深層意義,同時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于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協同推進“三全育人”教學目標,深度服務邊疆地區發展、國家開放大局和戰略發展目標。
一 "問題的提出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2017年,課程思政寫入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并落實[4]。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指出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授課內容、方法進行有效融合,不斷豐富與課程思政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5]。課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達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戰略高度。
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培養新時代德智兼備復合型人才的現實要求和重要舉措。課程思政區別于傳統教育路徑下的思政課,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理念,而是一種新型的總體課程觀。具體看來,就是在專業課的課程教學體系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要素,使學生在獲得專業提升的同時接受正向的價值觀引領,實現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6]。也就是說,不僅通過傳統思政課、還要充分利用專業課和通識課的有效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如“鹽”一般融入教學實踐之“湯”,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專業課程的養分[7],同時還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敬畏感、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概而言之,作為一種新型課程觀的課程思政,通過對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和教學環節的有效融合,系統提煉和總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中蘊含的育人資源,將智育和德育融會貫通,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實現協同育人。
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充分發揮所有課程和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形成“大思政”格局,以更好地實現育人育才。而強化當代大學生的共同體意識教育,從根本目標上來看也是為了更好地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任務,從這一點上來看,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辯證統一關系,他們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育人效果。其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僅只有思政課一種途徑,在其他專業基礎課與通用類課程當中也可以適當融入。通過挖掘課程中的其他思政元素,將專業知識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知識進行有效融合,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與思想熏陶。在這一維度上,對高校其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是有效嵌入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的渠道與途徑,反過來這一過程也推動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體化、縱深化和可持續化。再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僅僅通過單一的思政課程進行難以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而推進民族地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則是將思政課、課程思政和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三個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銜接與融合,可以協同推進“三全育人”教學目標,并且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實現更佳育人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總之,課程思政建設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者之間是一種一體兩面、互為表里、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二者能夠協同推進“三全育人”教學目標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不僅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要義,更要牢牢把握住兩者之間的關系,協同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高層次、高水平的實踐突破與創新。
二 "云南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
(一) "對于增強“五個認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在全社會范圍內增強“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夯實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思想基礎的必然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8]。強化當代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高校全力貫徹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現實要求,也是引導當代大學生堅持和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榮辱觀和責任感的重要體現。云南高校深刻領會習近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和核心內容,積極、深入開展和推進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對于增強民族地區大學生“五個認同”意識,落實少數民族大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為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力量具有積極作用。當前我們國家面臨的內外局勢復雜,挑戰更為多樣,難度更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砥礪前行,自然需要培養更多堅定信心、愛黨愛國的新時代優秀青年人才,這是民族地區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政治要求,對于增強“五個認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二) "對于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和云南省突出特點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的殷殷囑托。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核心要義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9]。云南地處西部邊陲,邊境線狹長,共有25個邊境縣市與越南、緬甸和老撾交界,除漢族以外,世居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和傈僳族等25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繁榮多樣,鑄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同時具有重大意義。此外,云南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大局。特別是中老鐵路的開通運行,為云南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習近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發展階段我們凝聚力量、銳意進取的行動指南,深入推進云南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對于建設邊疆和諧環境、鞏固邊疆發展基礎、提供邊疆發展人才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邊疆安則國家安”,唯有實現邊疆民族地區的繁榮穩定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不論是從國家戰略出發,還是實際發展需要來看,鑄牢云南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勢在必行,不僅是打造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必備基礎,同時對于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服務于國家治理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 "對于更好地實現高校“四個服務”目標具有重大教育意義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四個服務”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以下簡稱“四個服務”)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和新要求。這一提法再次明確了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標任務導向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人才培養工作要求。“四個服務”是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之路的特色和優勢的集中體現。云南現有高等院校83所,全省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總規模142.53萬人,涵蓋普通本科教育、專科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博士、碩士和普通本專科畢業人才,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加強云南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對于提升民族地區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現,也是邊疆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更好地實現高校“四個服務”目標具有重大教育意義。
三 "云南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整體性的實踐路徑
(一) "“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客觀來講,構建“大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一樣,并不是要重新開創一門新課程,而是基于現有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基礎之上的實踐創新。也就是說,由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類課程思政建設同向同行共同構建“大思政課”格局,協同推進“三全育人”教學目標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思政課’是相對于課堂思政課而言,是對課堂思政課內涵的豐富和發展。所謂‘大思政課’,應該是基于人的思想政治素養形成與發展規律,以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發展為時空維度,集合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全時空領域鮮活思政教育素材,構建起縱向貫穿大中小學全學段、橫向貫通學校與社會全時空的思政課”[10]。“大思政課”首先包含傳統思政課內容,具有傳統思政課的功能,此外又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新標準和新要求,要求將傳統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有效融合,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大思政”格局。云南具有豐富的紅色教育文化資源,云南高校要強化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不能僅僅通過思政課進行,而是要結合課程思政建設,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業知識、現實社會與我國國情以及云南省情串聯起來,融入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興邊富民”、“數商興農”等工程,豐富教學資源,增加教學生動性和趣味性,避免照本宣科,在實現專業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自然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與思想熏陶,增強少數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與認同,確保思政課、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同向同行不偏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 "基于OBE核心理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成果導向型教育理念,由著名教育學家Spady于20世紀90年代在其著作《以成果為本的教育:爭議和答案》中首次提出。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輸入性教學模式相比,OBE是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持續改進的輸出性教學模式,體現從“關注教師教得怎么樣”向“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的教育范式的根本變革,通過建構性配合的課程設計和學習成果評價,實現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和保證[11]。也就是說,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即是從以教師教為本轉向以學生學為本,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設計追蹤把握教學過程,確保學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OBE突出了新時代高校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為提升高校教育質量提供了思路,同時對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3]。授課教師的思政能力、思政自覺和思政自信是“課程思政”的前提。要強化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要確保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并確保其深入理解掌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內涵,只有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才能從根本上確保“課程思政”改革取得實效并且實現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常態化與有效化。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OBE“以學生為本”這一核心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計,通過翻轉課堂、互聯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以及教師研修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自然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學生關心國家、民族發展大計,理論聯系實際,養成自覺的共同體意識。
(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教書育人則是教師的天職。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以及為誰培養人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時刻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的根本問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是一種社會心理,更是一種強烈的政治認同、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確保形成“大思政”格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既要講清其道理,又要引導學生建立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認同,助力于辦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此外,云南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以更堅定的決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更團結、更昂揚的姿態和更優異的成績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與生命力,而這當然需要高校有更大的擔當與作為。高校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是國家意識形態工作和國家統一安全工作的前沿陣地,維護好國家安全,樹立好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每一位高校教師和學子的使命與天職。我們在高校教育中要確保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中華文化認同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教學設計與課堂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結合時事熱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案例,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和立德樹人全過程,實現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整體性與常態化。
四 "結束語
近年來,各高校在課程思政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是,不可否認,課程思政在建設中也出現了諸如課程泛化、標簽化、功利化、一體化、機械化等現象,在理解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關系時也出現了“包含論”“升級版”,甚至“替代論”等錯誤認識[12] 。課程思政不是傳統思政課的升級版,也不是要把所有的課程都上成思政課,更不是否認和懷疑其他課程的育人效果。相反,專業課、基礎課和通識課都是大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都是為了落實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都是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其進行精心的栽培和引導,而且是所有老師的分內之事。在“三全育人”背景和“大思政”格局的要求下,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和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思政這一新時代育人目標,推動高校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各民族團結一致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主線,我們要同時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要義與習近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牢牢把握課程思政建設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通過“課程思政”內涵式發展,確保課程思政倡議與“大思政課”同向同行,基于OBE這一先進教育理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協同推進“三全育人”目標與高校人才培養“四個服務”目標。云南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節點,是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中老鐵路的開通運行推動了云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戰略地位凸顯。服務國家社會戰略發展需求是現代高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我們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引領,緊跟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向,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綱”和“本”,自覺做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踐行者、推動者和領跑者,增強當代大學生的“五個認同”意識,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度服務國家戰略大局與邊疆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趙剛,蒲俊燁.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概念、價值、內容與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4):12-18.
[2] 馬小婷,王瑜.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與路徑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3):27-32,2.
[3]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4]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
國教育部公報,2019(9):2-7.
[5] 高寧,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理論性、整體性和系統性[J].中國大學教學,2020(9):17-22.
[6] 高珊,黃河,高國舉,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75.
[7] 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7):78-84.
[8]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1-08-29.
[9] 堅定“五個認同”方能建功新時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奮勇前進,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榮光[EB/OL].(2022-5-4).http://www.yn.gov.cn/ztgg/jdbyyzzsjzydfxfyqj/fxpl/202205/t20220504_241682.html.
[10] 科學把握“大思政課”的本質[EB/OL].(2022-3-17).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3/17/content_606767.htm?div=-1.
[11] 劉鍇,孫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師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6):59-61.
[12] 張正光,張曉花,王淑梅.“課程思政”的理念辨誤、原則要求與實踐探究[J].大學教育科學,2020(6):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