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具有語言工具價值和人文價值并存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是實現(xiàn)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的良好載體,這與課程思政致力于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不謀而合。產(chǎn)出導向法(POA)是極具中國特色英語的教育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可從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核心方面融入課程思政設計,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讓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不僅能做到有理有序,而且能夠通過口語訓練進行深入的辯證思考,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明是非、高素養(yǎng)、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更好地開展中國文化和價值等的國際傳播。
關鍵詞:產(chǎn)出導向法;課程思政;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國際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S2-0183-04
Abstract: College English course features language tool value and humanistic value, containing rich cultural genes and value paradigms. They are good carriers for knowledge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shaping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and values.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is a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practice from three core aspects: driving, enabling, and evaluating. This can synchronize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abling students to not only express themselves logically and orderly in English, but also conduct in-depth dialectical thinking through speaking practice. It cultivates college students to be clear about right and wrong, have high literacy, possess patriotism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better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s.
Keywords: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College English; English-speaking teach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英語口語作為語言輸出的重要手段,除能夠反應出學生語言應用的綜合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然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課時有限又有應試需求,故此,長期以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套用模板”的現(xiàn)象。教師們注重的是口語表達的構思訓練、語法的正確、詞匯表達的地道等,往往忽略了人文素養(yǎng)和價值塑造的引導,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沒有靈魂。當今世界形勢復雜多變,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激烈。要讓學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夠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盲目媚外,鍛煉批判性思維的同時也樹立文化自信,站穩(wěn)中國立場、傳播中華文化、推動文化交流就尤其重要,由此可見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迫在眉睫。
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討論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彼時的研究就提出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挖掘教材隱形教育功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認為這益于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1]。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關于課程思政的教育方針后,諸多學者們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改革研究。截至2024年1月31日,在中國知網(wǎng)檢索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相關論文3 098篇,關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的論文38篇,專門研究以產(chǎn)出導向教育理論(POA)為基礎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的研究僅1篇,朱成棋[2]探索了POA理論下大學英語口語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實踐,但其僅進行了一個單元的教學實踐,且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部分的闡述較籠統(tǒng),沒能充分說明這一理論下課程思政融入的效果。不難發(fā)現(xiàn),以POA理念為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國際傳播能力為目標,探討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非常有限,也不夠深入。因此,本文以文秋芳[3]教授提出的“產(chǎn)出導向法”為理論指導依據(jù),構建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的思政體系,從中國國際傳播體系建設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使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同向同行,實現(xiàn)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維合一,落實大學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 "研究的理論基礎:產(chǎn)出導向法(POA)
“產(chǎn)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3]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理論。該理論針對中國教育中重輸入輕輸出的現(xiàn)狀,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其理論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部分組成。教學理念的三個原則是: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其中,學習中心說指的是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學用一體說要求教學活動設計和安排都要與最后的交際任務緊密相關,即學生要能夠將所學運用到任務產(chǎn)出中,要有“學習”和“應用”的有機結合;全人教育說則是要實現(xiàn)外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標的統(tǒng)一[4],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教學假設包括“驅動、促成、選擇性輸入和評教為學”。其中,“驅動—促成—評價”是教學過程的核心。驅動是由輸出型任務提供的,教師為學生設置具有實際交際需求的場景和任務,讓學生認識到其現(xiàn)有知識和實際語言輸出所需的知識缺口[5],從而激發(fā)其內(nèi)在學習動機[6]。在促成階段,需要給學生準備充分的符合輸出任務需求的材料,引導學生選擇符合其自身學習能力、水平和興趣的材料,促成任務產(chǎn)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向學生明確產(chǎn)出要求;隨后引導學生獲得知識輸入,學生應根據(jù)交際產(chǎn)出目標選擇輸入學習材料,輔助學生逐步實現(xiàn)產(chǎn)出;在評價環(huán)節(jié),由老師對學生的產(chǎn)出結果提供反饋評價。
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進行口頭輸出時常會經(jīng)歷知識學習與實踐運用脫節(jié)的困境,POA教學理念則很好的打破了這個困境,促使學生通過有目標的學達到學與用的無縫對接。與此同時,學生高尚的思想品格、正確的思想價值體系構建也因POA全人教育說的理念得以實現(xiàn),這與課程思政的目標不謀而合。基于上述兩點理由,筆者認為基于POA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即具可行性,又具科學性。
二 "基于POA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
(一) "教學目標
該課程體系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致力于學生知識技能發(fā)展的同時,也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科學思維,成為真正的全人。①知識目標,學生應掌握完成產(chǎn)出任務所需的常用表達方式、習慣用語、短語等,并合理運用基本語法規(guī)則和句型結構(包括簡單句、復合句等),組織成與產(chǎn)出場景密切相關的語篇。②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進行中國和英語國家間文化、習俗和價值觀的辯證思考,理解文化差異,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并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進行靈活應用。③價值目標,挖掘輸入和與輸出任務的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團隊意識;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人才。
(二) "教學步驟
1 "輸出驅動——設計真實生動的課程思政融入場景
POA理論下的教學需要教師給學生預先設計好輸出任務場景。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語言輸入環(huán)節(jié)里的思政點,設計口頭產(chǎn)出任務也要緊扣時代主題,注重產(chǎn)出話題和場景的教育性、啟發(fā)性、時代性和易讀性。該過程包括如下三個部分:①交際場景呈現(xiàn)。教師充分利用網(wǎng)絡、圖書、影像等資源引導學生感受話題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訓價值。例如“世界多元文化”的口語場景為國際商務、貿(mào)易、文化交流往來增多,人才流動空前頻繁,會出現(xiàn)由地域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誤會或障礙。組織學生交流如何看待跨文化交際沖突,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用更包容的國際化視野去分析和看待問題,樹立文化自信和正確的世界觀。②嘗試產(chǎn)出。教師邀請學生嘗試對上述話題進行口頭產(chǎn)出,但由于詞匯的匱乏、思路狹窄和觀點表達技巧的有限,學生很難有理有據(jù)有深度地闡述觀點,由此學生看出已有知識和目標產(chǎn)出所需知識之前的差距,即the gap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而產(chǎn)生較強的學習動機。③明確布置產(chǎn)出任務。布置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交流價值和意義、有思政教育價值的產(chǎn)出任務,也要注重其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的能力提升,難度適度。
2 "輸入促成
為了實現(xiàn)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目標,需要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能力培養(yǎng)與國內(nèi)外最新動態(tài)以及思政課教學熱點相結合,幫助學生構建英語知識和思政知識互相聯(lián)絡的知識網(wǎng)。關聯(lián)性越強、時代特征越明顯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口頭輸出時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輸入促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①教師描述產(chǎn)出任務;②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教師指導,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根據(jù)產(chǎn)出任務選擇所需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語篇結構;③學生練習產(chǎn)出,教師給予指導[3]。本文對第二部分進行詳述。
1)內(nèi)容促成。大學英語口語課內(nèi)容促成的重點是為學生提供產(chǎn)出素材,但素材的促成需要由學生參與。即教師課前布置查閱與話題相關且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材料的任務,并要求學生課前發(fā)給教師。如話題為Sportsmanship的口語課程,教師篩選了如下學習資料,①Touching display of sportsmanship unites people across the globe(上海日報Shine);②Football Friendlies: Diplomats bonding through sportsmanship(CGTN);③Xi says only excellent sportsmanship can achieve excellent performance(央視新聞);④Moving moments: Good sportsmanship goes beyond the Olympics(中國3分鐘);⑤漢城奧運會主題曲Hand in Hand;⑥一篇題為Sportsmanship in My mind范文。同學們選擇材料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其看到體育精神在日常生活和中國外交活動中的體現(xiàn),意識到體育精神不但體現(xiàn)在競技比賽中,中國的大國風范和歷史責任感也與運動精神一脈相承,完美詮釋了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立德樹人的價值目標在內(nèi)容促成環(huán)節(jié)得以實現(xiàn)。
2)語篇結構促成。語法正確、措辭優(yōu)美的語句是一篇有內(nèi)容、有深度、有廣度的優(yōu)秀口語作文的必要保障,但句子間、段落間有結構銜接、邏輯銜接和詞匯銜接更不容忽視。胡壯麟把銜接界定為:指稱性、結構銜接、邏輯連接、詞匯銜接[7]。我們以內(nèi)容促成材料⑥為例引導學生關注句與句間的銜接。①……is another key aspect of……;②This extends not only……,but also……;③After all,……;④……also means……。其中①是主旨句,②和③是對第一句話的闡釋和論證。④是對①的補充說明。最后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內(nèi)容促成材料⑥的框架結構,并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總結出歸因法口頭作文的結構圖,幫助學生在詞、句學習的基礎上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語篇能力的提升。
3)語言形式促成。以輸入文本④Moving moments: Good sportsmanship goes beyond the Olympics中幾個描述運動員的句子為例。
The 31-year-old veteran Su Bingtian broke the racial stereotype and once again proved that hard work and persistenc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ge, even when it's competitive sports.
Decades of effort and persistence are nothing rare in this Olympics. China's Gong Lijiao won the women's shot-put gold, finally realizing her dream after 21 years of hard work.
hard work、effort、break the racial stereotype,這幾詞組將運動員付出的努力和其民族意義生動詮釋了出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主義精神和愛國熱情。另外,數(shù)字和分詞短語realizing her dream after 21 years of hard work組合使用以四兩撥千金之勢烘托了努力的漫長和艱辛。Decades of effort and persistence are nothing rare的表達用雙重否定的方式強調(diào)了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比一般的陳述更有力量。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和遷移訓練,用數(shù)字和雙重否定的句式讓表達更具象、用分詞短語豐富句式表達,使用目標語言形式描述時代楷模屠喲喲和袁隆平為實現(xiàn)各自領域突破所付出的努力,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運動精神。
3 "多元評價系統(tǒng)
1)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綜合成績評價包括50%過程性評價和50%終止性評價兩部分,制作學生學業(yè)成績跟蹤檔案,記錄學生日常學習表現(xiàn)。其中,過程性評估包括課后作業(yè)、課前預習、小組活動參與度、學習態(tài)度、自主學習、發(fā)言內(nèi)容深度和廣度、思辨能力和學習心得體會等能夠體現(xiàn)其在知識、能力和價值塑造方面收獲的內(nèi)容。
2)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教師篩選三篇不同評價等級的口頭作文,帶領學生分析其在內(nèi)容、結構和語言形式上的優(yōu)缺點以及改進措施,明確評價標準。為了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語音語調(diào)的糾正反饋不是重點。我們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通過學習通對口頭作業(yè)進行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自評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問題和差距,調(diào)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幫助學生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反思[8],有利于培養(yǎng)其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健全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生生互評為匿名進行,要求學生寫出評價理由和改進建議,目的是促進學生運用高層次思考,培養(yǎng)語言學習元認知能力,加強學生學習動機,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意見[9]。教師評價環(huán)節(jié),除對學生的口語作業(yè)進行評價外,學生自評和互評情況也是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
(三) "教學成效
為檢驗這一體系的教學效果,筆者在2022級旅游管理1班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改革試驗。學期末,先后對該班級38名同學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由5到1表示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級態(tài)度。回收有效問卷38份。問題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三大類。其中知識目標關注該體系是否有助于拓展口語表達廣度、深度、準確性和語篇結構能力。能力目標關注該體系是否有助于激發(fā)自主學習熱情、培養(yǎng)思辨能力、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價值目標主要關注該體系是否提高了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團隊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擴大國際視野。
結果顯示,除了創(chuàng)造力提高方面,對其他問題持非常同意和同意態(tài)度的人數(shù)在70%以上。具體來說,有80%以上的同學認為該體系有助于拓展英語口語表達的廣度和深度,主要是輸入促成環(huán)節(jié)選取適合口語產(chǎn)出的材料緩解了學生信息有限缺乏的困境,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廣度(83.85%),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83.17%),增強其辯證思考能力(81.36%),并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思考認知,提高了口語表達的深度(85.71%)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81%)。并通過輸入材料提供正確語料和老師反饋提高了準確性(77.15%)。有83.71%的同學認為該體系有助于提升口頭表達的語篇結構能力。整體來說,對知識目標持非常同意和同意態(tài)度的比例為83.38%;能力目標為75.61%;價值目標為84.75%。特別是有關價值塑造方面問題持非常同意和同意態(tài)度的人數(shù)都達到90%以上,由此可見,基于POA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體系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同學們對該體系的整體滿意度為100%,也反映出該課程體系的可行性。
隨機訪談的六名同學都反應該體系對增強其口語課學習熱情有很大幫助,使其有從被迫開口機械復述語段到主動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語言重組進行創(chuàng)造性陳述的轉變。兩名同學提到該體系對幫助構思口頭表達特別有幫助,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口頭表達的條理和邏輯。四名同學提到思政內(nèi)容的融入使思政課所學道理更生動,再次感動于中國在國際舞臺的的歷史擔當和責任感。一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同學反應可選學習材料的方式增加了她學習的熱情,幫助她克服了因詞匯缺乏而不愿開口的心理障礙,但詞匯使用的準確性方面還有困難。通過訪談,我們更直觀地了解該體系的不足,為今后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抓手。
三 "結束語
英語作為一個人文學科,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獲得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提供富饒的土壤。產(chǎn)出導向法是適應我國外語教學實際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指南。課程思政本身就是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育方式中所蘊涵的思政元素,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tǒng)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10],將其充分呈現(xiàn)在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而POA教學法能使思政教育在課前、課中、課后都得到充分自然的融入,使得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同步,隱形教育與顯性教育同行。但鑒于本研究有限,涵需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傳授和價值觀塑造相統(tǒng)一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蔣雙雙.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4):40-42.
[2] 朱成棋.基于“產(chǎn)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海外英語,2021(18):195-196.
[3] 文秋芳.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4] 孫田田.產(chǎn)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9.
[5] IZUMI S. Output, Input Enhancement, and the Noticing Hypothesis[J].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541-577.
[6] HANAOKA O. Output,Noticing,and 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Spontaneous Attention to Form in a Four-stage Writing Task[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7(11):459-479.
[7] 胡壯麟.有關語篇銜接理論多層次模式的思考[J].外國語,1996(1):1-8.
[8] BLACK P,WILLIAM D.Inside the black box: 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n Magazine,2010,92(1):81-90.
[9] 陶全勝.大學英語學業(yè)成績形成性評估改革調(diào)查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9(8):81-85.
[10] 洪崗.對外語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20(6):2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