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索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學前教育方式,旨在找到支撐學前教育的有效策略,提升學前教育的綜合質量。本文通過實踐研究和文獻學習法發現:應用互聯網技術創建管理體系、建立評分機制、拓展文化源泉、建立家園共育、打造師資團隊、打造可視化課堂,可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幼兒的綜合發展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學前教育;高效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幼兒教育已經開始探索融入互聯網技術的教學嘗試。但是,目前幼兒教育中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夠深入,導致整體教育工作面臨著相對較大的目標壓力。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展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探索,已經逐漸被幼兒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在這種背景下,探索“互聯網+”學前教育教學方法,即符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契合時代教育發展趨勢及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學前教育教學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必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自國家提出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概念后,探索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已經成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目標。幼兒教育雖然強調游戲化和體驗式教育,并且擁有大量的教具可以開展教學活動。但是,新生代的幼兒群體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電子產品,并且大多數幼兒有從電子產品中獲取知識或者進行娛樂的習慣,可見他們自身在需求上有別于以往的教育對象。同時,學前教育應用信息化教學,并將其納入到教研工作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的要求,
(二)豐富教育資源的需求
信息技術不但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樣式,而且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因此信息技術對于教育事業而言,起到了教育資源公平化的作用。當下教育工作中尋求高質量的教育成果,這需要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支撐?;ヂ摼W給予了教師獲取資源的途徑,通過互聯網的教育教學資源,能夠讓學前教育內容更加豐富,促進學前教育的高質量建設。從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來看,共享資源內容對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提質的教育政策目標下,豐富教育資源成為教育事業中的必要需求,所以也屬于是教育探索的必要內容。
(三)幼兒園建設發展的需求
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在發展中需要教研工作,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術成果,以支撐起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同時,教師群體的培養,以及幼兒園自身的建設,都需要較多的嘗試與探索,才能夠最終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借助于互聯網資源開展教育工作。讓信息技術作為幼兒園建設中的工具,通過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有效提高教研研究效率。圍繞著幼兒園的綜合發展,以及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創新,可以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展開探索,讓教師群體獲得更好的發展,讓幼兒園建設實現創新。
(四)幼兒家長參與教育的需求
家校共育是完整是的教育體系,但現實情況缺失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非常多,囊括了:父母務工、父母學歷低、父母缺少教育能力和知識,以及家庭對教育不重視。這些要素都影響著幼兒的發展,所以開展家校共育成為幼兒教育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ヂ摼W可以加強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讓缺失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補充。所以在家校共育的需求之下,借助于互聯網技術開展相應的教育連接,可以給與幼兒家長教育教學技巧的支持,普及一些幼兒教育工作的技巧,提升幼兒家庭教育氛圍和質量,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改善課程教育教學基礎。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學前教育方法
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索學前教育方法,需要從幼兒教育體系、機制、文化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研究,通過對影響幼兒教育的多維度要素進行拆解分析,探索提升幼兒綜合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最終獲取相應的教育成果,實現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建設。
(一)應用“互聯網+”創建管理體系
基于互聯網技術開展學前教育創新建設時,應該立足于管理體系的綜合性建設。在此基礎上入手完善教育事業,讓互聯網技術融入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工作,進而實現更高效的管理工作建設。由此實現的管理體系創新和探索,能夠支撐幼兒教育管理事業的綜合發展。其中借助于互聯網為基礎,創建家園共育系統,能夠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效率。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檢索能力,可以讓系統管理更加簡單。
例如:在幼兒教育管理工作中,為幼兒建立個人檔案。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建立這種個人檔案需要依托于大量的紙張和大量的專柜,并且需要手寫很多內容,才能建立初步的檔案數據庫。信息技術的錄入則相對簡單,且能夠將大量的冗余數據存檔。這樣就可以為幼兒成長建立起動態個人檔案,了解幼兒群體的發展情況,以此為基礎實現的互聯網+學前教育工作,能夠讓幼兒群體更快學習與發展。針對幼兒群體的學習發展情況,給予一定的教育改善建議。依托數據化管理系統為核心,通過數據發展動態曲線,了解幼兒群體的成長結果,這樣的教育管理體系,在當下符合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學校教育教學中,提高各教師之間協作質量,確保顆粒度對齊的基本保障條件,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
(二)應用“互聯網+”建立評分機制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從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評分機制入手。通過多元化的評分機制,讓幼兒教師能夠聽取更多渠道的意見,這就需要借助互聯網相關技術,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評分機制,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工作的綜合性建設。通過探索評分機制,找到提升幼兒綜合能力、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方法。這種創新能夠豐富幼兒教師的意見來源,從而讓教師聽到更多有價值的建議,并將這些建議有效地應用于幼兒教育工作當中,真正實現高質量的教學設計與探索,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的成長與發展,最終改善幼兒教育的不足之處,提升幼兒教育的綜合質量。
例如: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向社會、學生家長、各界同仁展現幼兒園的教育成果,同時獲取來自社會各界的建議。在這個基礎上實現教育工作的建設和探索,讓社會大眾監督幼兒教育工作的同時,形成幼教群體和社會的互動基礎?;谶@種創新形式,教師可以探索高質量的教學形式,提升幼兒教育效果,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目前幼兒教育的評價機制,大多數局限于幼兒教師的教育評價,評價主體非常單一。這種情況也造成幼兒教育中,教師作為主體自身承擔的工作壓力過大,且對幼兒評價不夠立體。所以,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為核心,找到多個主體形成幼兒立體評價系統機制,能夠最終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工作。
(三)應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文化源泉
在進行幼兒教育工作的建設探索中,需要立足于文化源泉的綜合動力。這種文化源泉來自幼兒教師的教育工作探索,以及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完善,逐漸形成相應的幼兒教育文化特色。打造幼兒園的特色文化,才能夠真正推動建設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這種文化源泉的綜合性應用,可以作為幼兒教育創新的主要動力。所以,在教育事業的綜合性建設中,應該充分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全面落實優質的文化建設。
例如在開展幼兒班級文化建設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統籌。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網絡上關于美德、關于勇敢、關于謙和等方面的文化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于大量互聯網文化或故事作為幼兒教育工作的基本骨架。在這個過程中開展幼兒班級文化教育事業建設,從而真正推動幼兒教育的綜合發展,最終落實教育事業的綜合性建設目標。其中互聯網中積累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這類教育資源的引用、借鑒、學習,能夠讓幼兒教師群體開拓自身的教育資源,發揮出這種教育資源價值,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建設,才符合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趨勢。
(四)應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家園共育
在幼兒家園共育中融入互聯網技術,有助于打造高效、深入的家校共育機制和生態,從而形成幼兒教育工作的新驅動。這種家園共育工作的全面落地,能夠提升幼兒教育價值和質量,幫助幼兒教育工作者更快掌握學生情況,同時為幼兒家長提供了解幼兒的通道和便利。
例如家校共育可以借助于時下網絡平臺提供的軟件,作為家園共育中的渠道。這其中常見的社交軟件囊括了:抖音、微信、QQ等等,這些社交軟件都可以作為家校共育中的渠道。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實現家校共育工作建設。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橋梁,能夠給家校共育提供基礎保障。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發揮出互聯網的作用,有效連接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教師,讓家校共育支撐起幼兒成長發展。
(五)應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師資團隊
互聯網不但給與了幼兒教師教學資源,而且還給幼兒教師提供了鍛煉自身鍛煉執教能力的機會。從互聯網資源中,可以找到大量關于高級教師講座,亦或者教育教學資源。這類互聯網技術的依托,能夠讓幼兒教師群體獲得更好的執教鍛煉機會。在應用互聯網技術中打造師資團隊,借此為核心實現高質量的互聯網教學,這對于教師群體而言有著重要幫助。
例如在幼兒園建設過程中,可以定期開展教師訓練。圍繞著網絡資源的應用,為教師群體提供學習資源。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圍繞著幼兒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展開高質量教育教學安排。這其中教師群體的綜合訓練,以及教師群體的學習,都可以從互聯網中獲取資源,進而實現自身能力的提質。對于幼兒園自身的建設而言,這種零成本的資源內容,可以減輕自身的教研開發壓力。所以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應該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便利性,打造幼兒園教師團隊。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應該發揮出其價值和作用。
(六)基于互聯網實現可視化課堂
幼兒群體的學習和其他階段相比有著較大的差別,初高中級別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學能力,且自身思維得到了鍛煉與發展。所以初高中階段的學生群體,起學習規律更加傾向于日常教學安排中,給與獨立思考空間,同時給與較多的實踐機會,憑借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課堂教具就能夠實現教學目標。但幼兒教育工作中,需要刺激幼兒多個感官,為幼兒打造可視化課堂,才能夠讓幼兒教育工作保障質量。
例如在開展幼兒手工活動課堂時,可以借助于互聯網為工具,為幼兒群體展現手工全過程。尤其是相關手工的細節,作為實現手工技能教育,實現高質量教學活動的基礎。這種互聯網教育教學細節上的安排,能夠讓幼兒教育課堂快速提質。所以在幼兒教育工作時,應該積極開展此類課堂探索。為幼兒打造可視化課堂的同時,確保幼兒群體的學習發展,能夠符合基本教育目標。這是對幼兒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教具,提升課堂教育質量的重要考驗,對于當代的教師群體而言,這也是教育訓練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三、結束語
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學前教育的建設,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效率。確立幼兒教育的內驅力,讓幼兒教育找到新的發力點,從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升幼兒園的綜合競爭力。這是當下“互聯網+”背景下應該積極探索的目標,同時也是教育工作中應該重視的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完善教育工作建設與探索,能夠更快提升綜合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確保教育事業的高效發展。
作者單位:趙玲潔 舟曲縣峰迭新區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戴楚文.信息化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藝術教學研究[J].尚舞,2023,(10):165-167.
[2]翟玉磊.“互聯網+”時代學前教育創新驅動發展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15):132-135.
[3]任建梅.信息技術視域下學前教育智慧課堂建設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3,(14):90-92.
[4]張婕.“互聯網+”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路徑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3,25(09):167-169.
[5]肖華鋒.信息化適學環境的創設與應用研究——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3,12(06):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