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課程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重構課堂內外時間。本研究以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通過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效果,以期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院校;教學設計
一、 引言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通過信息化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育理論的發展。這意味著教育的模式探索將推動范式轉變。新教學模式[1]以混合式形式展開、以數智自適應學習為關鍵,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實現因“材”施教。因此,基于優質教育資源,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必經途徑[2]。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興起積極響應了上述改革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以實踐為重,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信息化的深入發展要求高職院校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升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應用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當前,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各行各業社會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因此,各職業院校在開設專業課程之外,還專門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辦公軟件。本文基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探究翻轉課堂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運用,以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二、 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現狀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指對傳統課堂關系、教學方式的“顛倒”[3]。翻轉課堂基于多種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模式將學習的決定權移交給學生,拒絕“填鴨式”和“一言堂”,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和啟發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4]。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職業院校學生計算機基礎相對較差。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意識被弱化,僅僅以“傾聽者”的身份被動接受知識。而一旦理論教學過多,學生就會失去主動性,無法養成主動學習和探究能力[5]。在實際教學中,班級人數規模大、教材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同時,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且依賴傳統授課方式,往往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計算機類課程通常強調實踐操作,但課堂時間受限,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停留在理論層面,使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翻轉課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特點
綜上所述,當前的計算機課教學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要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進行教學改革,推動計算機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這樣可以使專業基礎課程充分發揮優勢,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結合,同時結合學生現實需求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推進高職計算機課程邁向全新的高度。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對比如表1所示。
四、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計
本次研究選取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在傳統教學和翻轉課堂模式下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的掌握。研究按照入學報名順序隨機分配,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保持相同教材、同一老師、統一教學進度授課,研究流程如圖1所示:
(一)教學設計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開展教學設計。通過對課時、學情分析,以及對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的分析,遵循從易到難的規則,確保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接受度和內容的連貫性。
(二)教學實踐
1.課前教學資源制作
根據教學計劃制作微課資源。教學資源的設計不應超過學生的認知負荷,任務設計把握“少而精”的原則。學習過程以手機與電腦相結合的方式。將微課視頻上傳至學習通,將PPT課件上傳至雨課堂,搭建多重信息化學習空間,保障師生交流順暢。
2.課堂教學實施
學生根據課前發布的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在課中分享和展示學習成果,進行互相點評。教師篩選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同時點評學生提出的代表性問題,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以4-6人為宜,采用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方式進行。最后,教師答疑解惑,并發布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本次實踐中,課堂學生小組討論相較于傳統課堂更加活躍,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的人數更多。以4學時為一周期,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和分析。基于已設計的針對性問卷表,及時獲取教學反饋。如問卷調查中有關于微課資源模塊的設計,在實際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反饋進行優化,從而減少資源因素的影響以保障研究的可靠性。
(三)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實施結果
通過一學期的測試,得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數據對比情況:第一,兩個班級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和同一名教師,但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實驗班的學生70分以上的人數較之對照班有明顯增加;第二,實驗班的學生在記錄問題、反思總結和制定計劃方面較對照班有明顯提升,各項能力平均提升20%~30%;第三,除了學習成績和自學能力的提升之外,翻轉課堂的“分組自學”模式,使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數據表明,實驗組學生在主動幫助他人、主動分享材料等方面的行為頻率較之對照組學生高出30%左右。圖2所示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綜上數據分析,在知識掌握方面,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更多。在自學能力方面,學生能夠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并在學習過程主動標記疑惑點,同時在課堂中保持活躍,積極幫助其他小組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協作中主動承擔任務。
(四)翻轉課堂教學評價
根據期末測評結果,收集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評價,其中,對于問題“你喜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嗎?”20.59%的學生表示非常樂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溝通交流,11.76%的學生傾向于不愿意交流。該問題表明,大部分學生喜歡在討論中完成任務。由此可見,團結協作、相互幫助利于學生保持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對于問題“你認為翻轉課堂培養了你合作學習的習慣了嗎?”79.41%的學生認為,經過課前學習和課中小組討論的訓練,已經初步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前,教師提供教學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課中,學生均能加入知識討論過程中,使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入,同時,讓學生找到小組歸屬感并培養其合作學習能力。
對于問題“你認為翻轉課堂增加你學習的自信心了嗎?”高達94.12%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極大地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課堂中及時完成“吸收內化”,通過視頻資源的反復播放,減少傳統課堂中“吃不消”的情況。圖3所示為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評價結果。
實驗結果數據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對“三教”改革意義重大,其可借助信息化平臺,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實現“互聯網+教育”。根據實驗結果和問卷調查反饋,翻轉課堂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突出貢獻。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制作課前微課視頻,保持學生課前學習的活躍性,全面催化學生的學習熱情;課中,教師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課堂參與度,實現了計算機課程和信息技術的高質量融合。
五、結束語
基于以上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提高教學效果上的作用顯著:第一,有助于改變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優質的課前學習資源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課中通過小組討論和引導式提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增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第二,有助于培養信息化社會所需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第三,有助于為職業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鑒于翻轉課堂的優質教學效果,
應積極推廣其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在實踐中推動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王連勇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戰軍.邁向新時代,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J].中國研究生,2020,(07):10-14.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2.3 .
[3]蘭慧紅.基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高職《計算 機應用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數碼世界,2020,(08):116-117.
[4]鄒挺.基于“互聯網+”模式的翻轉課堂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淺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23):94-95.
[5]蔡進.高校師生對翻轉課堂的采納與持續應用:教學系統的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