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以其強大的交互性和互動性,在教育教學領域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小學數學課堂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深入感受數學之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文章明確了小學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價值,并通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融入微課視頻教學、直觀展示抽象知識等路徑,以期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路徑
小學數學是基礎學科之一,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媒介。數學的學科特質導致部分小學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畏難心理,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可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小學數學課堂,讓學生以更加直觀、有趣的方法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價值
(一)有助于調動學習熱情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只會對重、難知識點進行重點理解,往往忽視潛藏的知識內容。同時,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習慣性地運用黑板和粉筆等傳統教學媒介,將知識靜態化地展現出來。此種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現代教學課堂,容易使學生產生懈怠心理。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相融合,能夠讓學生通過多種生動的教學模塊和豐富有趣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全面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和抽象思維,提升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二)有助于拓寬知識視野
思考、計算、驗證、分析等能力都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數學教材,教師在傳授核心知識點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提高數學思維的方法,強化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感知知識內涵,進而體會數學的魅力,切實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有助于提高解題能力
教師為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升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對數學問題中的信息提取、加工、掌握、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更加靈活的數學思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既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未知知識間的結構框架,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本質,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從而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自我重塑
小學數學教師作為教學課堂的引領者和構建者,其教學專業素養和現代信息
技術運用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定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使自身專業素養更加貼合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1]。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我認知,以積極樂觀和學習的心態接納新時代下的教學方針,并掌握更多關于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手段的技能,使教學模式能夠緊跟時代發展變化。如教師可利用國家建立的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多種優質教學資源等媒介,積極將其運用在多媒體教學、班級管理、研學活動中,不斷精進自身的專業能力,使教師在教學課堂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基于此,教師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完成自我重塑:
1.形成團隊幫扶。由于各個學校、年級、班級的數學教師在教學資歷、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且每位教師的教學模式各有千秋。因此,如何取長補短,使每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全面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成了小學數學教師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師的專業素養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水平,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開展新、老幫扶制度,由老教師為新教師分享授課經驗,指導新教師如何快速抓住學生心理以提高授課質量;而新教師則要幫助老教師盡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使老教師的課堂更加智慧化、信息化。同時,各年級教師還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積極分享自己在教學中的收獲和疑惑,定期開展現代信息技術交流會,使教學內容更加全面、具體。
2.創新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可在教育教學的各環節運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信息全覆蓋,并在實行作業設計、家校合作、師生互評等環節都融入信息技術,并將其發送到相關的數學教學數據庫中,以便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3.定期檢驗學習成果。各個年級的負責人可以將小學數學教師按照年級進行合理分組,并根據年級的主要數學知識點組織開展針對性的信息技術培訓和競技活動,并進行總評。教師則在競賽、評分、考核等多個環節中實現自我提升。教師的自我提升反映在教學中,便是豐富的教學模式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通過以上三種方式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既能夠形成現代化信息視野,提高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還能夠助推小學教學課堂的改革,使數學課堂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培養高質量發展型人才。
(二)融入微課視頻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需要,為學生創設貼合其身心發展需求的教學內容,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逐步掌握知識內容,進而理解數學知識重難點。為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中主動探究數學知識,了解知識重難點,并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2]。
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觀察物體(二)”課程教學為例,在本節課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其所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通過觀察物體,能夠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結合數學教學目標,教師將本節課程的重難點設置為:通過觀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猜測、推理正在進行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基于此教學方針,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線上教學信息庫中下載名師教學資源,并結合教學改革政策進行細致研讀,了解名師教學的優點。隨后,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將名師教學資源中的關鍵部分進行截取,并加入具有個人特色的講解視頻,使之融合成為更符合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的微課視頻,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其次,在授課的前一天,教師將微課視頻通過線上交流平臺發送到班級交流群中,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能夠了解本節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等,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再次,教師還可借助希沃白板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如截取學生平時常用物品的某一平面,并向其涂上陰影展示在學生面前。最后,在學生基本掌握單元知識后,教師再次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自主完成課堂學練任務,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與運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微課視頻輔助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主動探究知識內容,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激發其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和教師數學教育質量的雙重提升。
(三)直觀展示抽象知識,強化學生的知識接納能力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難以利用數學思維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化,且學生尚未掌握科學、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采用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死記硬背雖然能夠解決部分數學問題,但并沒有掌握知識的真正內涵,在實際應用中難以做到舉一反三[3]。這種學習模式會導致學生只能在單一的維度中理解、解決數學問題,不利于學生今后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對此,教師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模式,將抽象的知識內容運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具體的知識經驗,還能夠讓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知識,最終強化學生的知識接納能力。
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與圓錐”課程教學為例,學生雖然在五年級下冊已經習得一些關于立體圖形的知識內容,但其立體思維和空間思維仍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成了小學數學教師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這一教學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首先,教師借助線上模型構圖軟件為學生全方位地展示圓柱和圓錐的各個截面,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立體展示清晰地感知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其次,教師在開展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教學時,可借助動態模型演變技術,將圓柱與圓錐的各個面進行拆分,使學生明白圓柱是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組成,圓錐是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形組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立體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能夠為其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圓柱與圓錐體積的計算奠定基礎。最后,教師在講述圓柱與圓錐體積的相關內容時,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圓柱與圓錐變為立體圖形,并通過動畫演示向圓柱與圓錐注水的過程,以此讓學生切實感知圓柱與圓錐在體積方面的差異。同時,為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制作圓柱和圓錐模型。這種直觀感受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立體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設計全面思維導圖,構建完整知識框架
思維導圖是教師串聯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通過整合知識內容,并將其以結構化、整體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夠讓學生發現單元知識間的關聯關系,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的知識框架,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同時,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整合能力。教師通過組織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經驗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但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部分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通常直接地將思維導圖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完整理解知識內容[4]。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課程教學為例,本節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初步了解方程的含義,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連接,培養根據實際情境靈活選擇算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目標,教師可帶領學生整合知識點,并將其制作為單元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教師通過為學生出示單元思維導圖或鼓勵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不僅能夠讓學生從整體層面對知識有全新的理解,還能夠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最終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能夠有效優化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此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不應局限于直觀形象的展示方面,教師還可通過微課視頻教學、繪制思維導圖、豐富教學評價模式等方法,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切實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作者單位:馬莉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恭門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曾利琴.小學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路徑探思[J].大理大學學報,2023,8(07):111-116.
[2]袁玲.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J].小學生(中旬刊),2023,(06):100-102.
[3]謝濤.小學數學課堂融合信息技術創新方法初探[J].華夏教師,2023,(16):78-80.
[4]石小燕.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