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模塊。寫作能夠客觀、形象地展現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與學生的素養發展息息相關。在傳統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根據某一個主題進行習作練習,并未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處于較低水平。文章圍繞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展開了深入、全面的探析,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強、實施效果佳的教學路徑,旨在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10-0043-03
小學階段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塑造優秀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這與學生一生的成長發展息息相關。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控力較弱,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無論是在寫作習慣培養方面,還是在寫作能力加強方面,教師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整體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需要進一步提升[1]。
一、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利用布置大量作業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但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重復性的工作來實現教學目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在大量作業的“壓迫”之下,大部分學生沒有空余的時間進行寫作構思與優化,導致寫作質量難以提高,在這種負向循環之下,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明確教學重點,注重作業的“質”,減少作業的“量”,逐步提高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寫作壓力,以此實現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目標[2]。
(二)有助于創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下,寫作教學占比相對較高,教師在教學方面也非常重視。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投入和寫作教學效果并不成正比,小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較低。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可以促使教師注重創新寫作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制訂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提升寫作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水平、素材積累等諸多方面提出了嚴格要求,而學生也會利用多種方式對素材進行搜集、整理,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學生在此過程中將會逐步深化對語文內涵的理解,切身感受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寫作不僅能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科學應用,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教師的輔導,學生將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寫作風格及創作思路,更深層次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質[3]。
二、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路徑分析
(一)觀察生活,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在寫作過程中,一些學生時常出現抓耳撓腮、坐立不安的情況,無法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究其本質原因,主要是學生素材積累較少,不善于觀察生活,也不會從生活實踐中學習知識、積累素材。因此,在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學會創新,教會學生積累素材的方式方法,降低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壓力,與學生共同“閱讀”生活,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以豐富寫作內容,提高作文的可讀性[4]。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合理、科學的信息積累路徑,并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個人的真實情感與價值觀,提高作文的質量和可讀性[5]。總之,教師要將生活作為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信息源泉,以便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新素材、新方向、新思路。
例如,在開展“寫觀察日記”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所寫內容更生動、形象,教師要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鮮花的綻放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如果將觀察鮮花作為寫作主題,學生可以先用一些個性化的語言對鮮花的形狀、顏色、花瓣厚度、大小等外觀形態進行詳細介紹,再闡述鮮花的寓意、香氣程度等,在此過程中提高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同時,通過觀察生活,學生還可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在生活體驗中積累語文素材、學習語文知識,為寫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由此可見,觀察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重要途徑,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新模式,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在探索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時,教師要深入挖掘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方面的價值,以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可以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具備較強啟發性的、高質量的視覺信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潛能。此種感官沉浸式學習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提升表達欲望、掌握寫作技巧、拓寬寫作思路,提升學生在寫作訓練中的體驗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寫作質量[6]。
例如,統編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主題為“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視頻、音頻等素材來幫助學生獲取直觀感受,引導他們在審美體驗和藝術想象中深入探索地方的人文特征、自然景觀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以河南林州的紅旗渠為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需要綜合闡述該景區的地理風貌、文化背景、旅游價值以及相關的歷史知識。在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包含紅旗渠自然風光、歷史故事、主題文化等方面信息的視頻素材,以便學生詳細了解紅旗渠的整體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創作。基于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僅能為學生全面描寫紅旗渠提供助力,還能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素材整理與篇章布局的技能,從而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三)以讀促寫,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閱讀和寫作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二者如同一根枝上的兩朵花,具備緊密的邏輯關系。因此,教師在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閱讀元素,引導學生汲取、學習、借鑒閱讀文本中的一些優秀詞句、語言段落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素材中的寫作技巧,實現以讀促寫、提升個人寫作能力的目標。具體而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記錄、背誦閱讀文本中的優美詞句、經典語段等內容,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開展仿寫訓練,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以便其后續更好地進行寫作。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素材,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確主題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架構,富有感情地進行閱讀、寫作,實現閱讀、寫作的完美結合,從而切實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7]。
例如,在開展“人物描寫”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讓學生仔細閱讀,并用橫線標記出自己認為較為優美的詞語和經典段落、描寫人物的生動詞語等,重點研讀、分析描寫人物性格的語言,如“最出色的車夫”“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些詞句進行歸納、分析、梳理之后,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人物描寫方法。在學生閱讀完素材之后,教師還要開展以讀促寫訓練活動,讓學生自主完成“人物描寫”任務,即根據閱讀素材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人展開描寫,進行仿寫訓練,再在此基礎上完成“人物描寫”寫作任務,使學生熟練掌握人物描寫方法,切實提高整體寫作水平。
(四)學生互評,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小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較弱,無法及時找出自身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想解決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評,讓學生之間相互分析、評價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此實現共同提升、共同進步。對于存在爭議之處,學生可以圍繞爭議問題進行自由交流、討論,共同搜集相關信息資料,找出具體的答案,也可以詢問教師,由教師進行講解、解答。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協調與引導作用,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將不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相互合作的作用,從而使其創作出質量更高的作文。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作文互評,并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如此不僅能使學生提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他人的優秀寫作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及時發現自身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切實提升寫作水平[8]。
例如,“我的動物朋友”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讓學生掌握動物描寫方法,學會利用語言表述不同動物的特點,提高個人寫作能力,其二是培養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細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自由交流、討論,并談一談自己所要描寫的動物的具體特征。學生在寫完作文之后,要在小組內部進行互評,由組員提出相關的意見與建議,指出作文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在實施該模式的初期階段,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從一個“批判者”的角度分析作文。對此,教師可以任意一個學生的作文為例,讓學生從錯別字、作文主題、整體結構、病句、描寫小動物的詞語是否恰當等方面展開分析,并鼓勵、引導學生從更新穎、更獨特的視角進行點評,盡可能找出作文中的錯誤。另外,在互評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將一些優美的語句和段落標記出來,并講一講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樣其不僅能學到優秀的寫作表達,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此一來,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穩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密切相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此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講,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一個時間跨度長、涉及內容多的過程。語文教師要提升對寫作教學的重視度,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努力實現快速提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參考文獻
葉少麗.讓“畫面感”點亮小學語文寫作課堂:小學語文寫作的另一視角[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3):69-71.
俞芳.用好課本來寫作:談小學語文寫作“課本”資源開發[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2):83-85.
丁雄鷹.小學創意寫作教學的“無界”與“有界”:基于統編教材的“創意寫作”認知與實踐[J].語文建設,2023(18):31-34.
陳仕玉.“微目標”習作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踐行:以《鳥的天堂》教學后的寫作訓練為例[J].新課程,2023(26):100-102.
吳玉婷.跨學科融合視域下小學寫作教學新模式探究:以統編教材小學中高年段習作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3(8):88-92.
葛許靜.蘇絲繡“真章”:絲綢文化賦能兒童真寫作:蘇州絲綢文化應用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探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6):40-42.
李錦花.聚焦寫作困境 搭建多維支架:利用支架理論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益的策略[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11):60-61.
李念.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華夏教師,2023(31):77-78.
作者簡介:張有鳳(1982.5-),女,福建柘榮
人,任教于柘榮縣第一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