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能是提升高中生籃球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從培養競爭意識、提高競技能力、預防運動損傷三個方面闡述了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的價值。在此基礎之上,從制訂訓練計劃和開展專項練習兩個角度探討了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等,為籃球運動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籃球體育教學;體能訓練
籃球是一項節奏較快的全身性運動,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相對全面的技術和戰術,還對他們的體能提出較高要求,充沛的體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籃球技能,有利于運動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對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根據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和發展需求制訂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通過開展專項訓練的方式增強其速度、力量、耐力等,彰顯體能訓練對提高學生籃球技能的積極影響。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的價值
(一)培養競爭意識
籃球具有競技性特點,開展籃球體能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今后的社會生活或職業發展做好鋪墊[1]。具體而言,展示各項數據是體能訓練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各項訓練中的表現會被量化為具體的數據,便于他們直觀掌握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鮮明對比下產生競爭意識,以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后續訓練。另外,通常情況下,籃球體能訓練會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比賽,為了幫助自己的團隊取得勝利,學生的競爭意識得以激發,認真對待各項訓練,通過與同伴的默契配合取得理想成績,對責任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具有導向作用。
(二)提高競技能力
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競技能力。籃球體能訓練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爆發力。其中,速度訓練能使學生在比賽中占據快攻和防守優勢,以較快的跑動速度拉開與對手的距離,為后續的投籃創造機會;力量訓練能使學生在籃下對抗中搶占先機,從而提高進攻效率和投籃命中率;耐力訓練能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充沛的體力,便于進攻、防守、投籃等;爆發力訓練則能使學生在被包圍時突破困境,或是在隊伍比分落后時以沖刺跑搶奪投籃機會,達到逆轉比賽結果的目的。由此可見,籃球體能訓練的開展使學生的競技能力得以提升,為籃球綜合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三)預防運動損傷
對于高中生而言,籃球體能訓練在預防運動損傷方面具有一定幫助。科學的體能訓練既能增強學生的肌肉,提升骨骼及各個關節的穩定性,又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降低因動作不規范而產生的風險。此外,作為籃球體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柔韌性訓練也能提高學生關節的靈活度,當他們在運動中出現意外時能夠及時調整姿勢,將身體損害度降到最低,以此凸顯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總之,籃球體能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技能力,還能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彰顯籃球體能訓練的必要性。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策略
(一)立足學生本位,制訂籃球體能訓練計劃
在傳統的高中體育籃球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以親身示范的方式傳授多種籃球技能,而后便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的籃球技能。雖然此種方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一些高中生過于重視學習,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導致他們的身體素質較弱,無法高效完成教師傳授的籃球技能,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對于這一問題,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合理安排籃球教學和體能訓練的時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首先,教師為每一名學生建立體育檔案,利用課余時間測試他們的耐力、力量、速度等基本的身體素質狀況,根據其個體差異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其次,完成準備工作后,教師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訓練的具體項目整合在一起,為其提供正確指導[2]。
例如:有的學生爆發力較弱,有的學生存在明顯的耐力不足問題,教師需要根據他們的真實反饋設計相應的體能訓練,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練習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其身體素質。最后,教師應秉持遞進性原則完善體能訓練計劃,先從相對簡單的項目練起,依據學生的真實反饋逐漸增加訓練難度與強度,為其提供良好的體能訓練環境,進而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定期評估訓練效果,留心觀察學生的每一次訓練,記錄他們的點滴進步,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后續的訓練計劃。例如:原本耐力較弱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耐力有所提升,此時教師便要調整訓練計劃,均衡開展力量、速度、爆發力等訓練,通過持續的評估與調整確保體能訓練方案始終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以此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立足學生本位,科學制定體能訓練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能的必要前提,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系統性的訓練方案,奠定扎實的體能訓練基礎。
(二)開展專項練習,提高籃球體能訓練效果
1.力量訓練:創設情境,保證運動效果
力量訓練是改善肌肉力量、耐力、形狀的有效渠道之一,也是籃球體能訓練的關鍵環節。從本質上說,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對學生的肌肉力量有著較高要求,要想提高他們的籃球運動水平,教師應注重力量訓練,經過不斷練習增強其基本的對抗力量。因此,在高中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應從理論知識入手,利用真實事件或視頻資料進行導入,將抽象的課程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對力量訓練的有關知識形成初步了解,并對后續的實際訓練產生期待。接著,教師便要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設計不同類型的力量訓練,如基礎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等,強化肌肉力量的同時還能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是提高學生籃球綜合水平的關鍵。
例如:在基礎力量訓練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臥推、負重深蹲、拉伸等舉重練習的視頻資料,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對基礎的力量訓練動作形成一定了解。而后,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利用相關器械練習引體向上和俯臥撐,鼓勵他們將課堂上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遷移到全新情境下,并根據其真實反饋逐步增加訓練難度,以此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爆發力訓練,這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種。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靈活運用跳躍、轉向、加速等動作,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技能,教師帶領他們練習立定跳遠、多級跳、跳箱等,充分鍛煉其下肢力量,促使學生更好地在籃球比賽中快速傳球、遠距離投擲等,取得亮眼的表現。注意的是,該項訓練較為枯燥,要想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小型競賽,讓他們兩人為一組練習立定跳遠,成績較低的學生要背起對方做兩個深蹲。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全體學生都加入力量訓練中,嚴格按照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斷突破,切實提高體能訓練效果[3]。
2.速度訓練:合作練習,鍛煉運動能力
籃球體能訓練中的速度訓練主要包括反應速度訓練、移動速度訓練以及專項速度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變向能力,幫助他們在籃球運動中取得理想成績。該項訓練較為特殊,很多任務都需要學生合作完成。至此,教師要摒棄傳統授課模式,引導他們以合作的方式開展速度訓練,讓全體學生都能在實踐中有所收獲。舉個例子,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需要根據現場情況作出及時的反應,這便對學生的反應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于提高其神經系統敏捷性和肌肉收縮能力上,讓學生以八人為一組的方式圍成一個圓圈站立,人手一個籃球,聽到傳球、運球、投籃等指令時快速作出相應動作。組內成員互相監督,若是發現有人出錯立刻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學生獲得勝利。
在訓練學生的移動速度時,教師可以圍繞進攻與防守之間的轉換、突破對方防線等技能組織實踐活動。先帶領學生進行小步跑、抬腿跑、跳躍步練習,熱身的同時鍛煉他們的下肢力量和爆發力。接著,將學生劃分為兩人一組的形式,一人站在起點處,另一人站在50米之外的終點,站在起點的學生聽到哨聲后快速跑向對方,達到終點后另一人再以最快的速度跑回起點,以此類推,在雙方的配合下進行往返跑練習,耗時最短的隊伍可以得到教師單獨準備的小獎品。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運動需求組織專項速度訓練,包括快速起步、迅速停止、快速改變方向等內容。對此,教師組織兩人或多人組合的攻防轉換訓練,引導學生模擬籃球比賽中的進攻和防守情境,讓他們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進行比拼,切實提高其快速移動能力和攻防轉換能力。在多元化的體能訓練中,學生的速度技能得以提升,能夠在聽到信號后快速啟動、實施搶斷、改變運動方向等,有利于籃球綜合水平的培養。
3.耐力訓練:增加活動,延長運動狀態
耐力是每一名專業籃球運動員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不僅能使其保持充足的體力,還會影響在比賽中的實際表現[4]。現階段的大部分高中生存在耐力不足的情況,因為長時間的伏案學習導致他們缺乏運動,心肺功能較弱,長久下去不僅阻礙了籃球水平的提升,還會對身心健康問題產生一定影響。基于此,體育教師要設計多元化的耐力訓練活動,增加學生的運動機會與時長,在不斷地練習中提高其耐力,同時也有利于強化他們的心理素質,在比賽中面對較大壓力時也能保持冷靜,發揮出自身的真實水平,達到優化運動表現的目的。例如:教師講解“運球”的有關內容時,先親自示范單手持球一邊拍打一邊向前跑動的標準動作,使學生對該技能形成直觀了解。但是在練習中,一些學生因動作生疏經常出現丟球的情況,導致他們逐漸喪失耐心,無法全身心參與訓練。
至此,教師組織有關運球的耐力訓練,將全體學生劃分為十人一組的形式,五五分成兩隊,共用一個籃球練習運球技能,一隊快攻,另一隊負責防守;到達規定時間后雙方互換身份,確保每個隊伍都能利用運球完成進攻與防守的演練。該項練習活動會導致學生之間發生身體的碰撞,且必須時刻專注于運球,是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當學生因勞累產生懈怠的情緒時,教師要大聲呼喊他的名字,起到加油打氣的作用,或是讓其他學生為他們加油助威,在緊張的氛圍下推進耐力訓練的有序進行。引起注意的是,高中生之間的生理結構和技能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教師組織耐力訓練時要留心觀察他們的表現,對于體力明顯不足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訓練難度;對于體力充沛的學生則要增加適量的有氧練習,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最近發展區內高效完成耐力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其競技水平。
4.柔韌性訓練:預留任務,完善運動表現
柔韌性訓練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講至關重要,有利于提高其關節活動范圍和肌肉的延展性,降低受傷風險的同時達到完善運動表現的目的。該訓練主要分為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兩種。其中,靜態拉伸訓練是指將肌肉和關節拉至身體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并將該姿勢持續一段時間,以此拓寬肌肉拉伸幅度。對此,在高中體育籃球教學中,完成基本動作的講解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任務:利用課余時間拉弓步或坐姿腳心相對拉伸,充分拉伸腿部、臀部、背部肌肉群。該訓練相對簡單,學生可以自主完成,既能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又在無形中增強其身體柔韌性,有效完善他們在籃球運動中的表現,凸顯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
與靜態拉伸訓練相比,動態拉伸訓練更能激活學生的肌肉和神經系統,幫助他們快速調整身體狀態,在籃球比賽中輕松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常見的動態拉伸訓練有擺動手臂、踢腿、高抬腿等,教師可以結合籃球運動中的“帶球過人+轉身投籃”展開綜合性訓練。例如:營造真實的籃球比賽場景,鼓勵學生運用良好的腿部爆發力突破防守,而后轉身吊球上籃,完成投籃目標。該項訓練具有一定難度,學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自行練習,在反復練習中提高柔韌性。可見,此類柔韌性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出色完成籃球運動中的高難度動作,并使他們在危險即將發生時快速調整肢體動作,保持身體平衡,從而將受傷的風險降到最低。教師將籃球動作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在一起,設計了新穎的柔韌性訓練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積極配合各項任務的實施,同時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練習,有效提高身體爆發力和肢體協調性,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籃球比賽中的各種狀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呈現更精彩的表現,促進籃球水平和身體素質的同步提升,為今后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運動需求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組織針對性的專項訓練,為其營造良好的訓練環境,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能提供助力。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教師要進一步探究高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能訓練策略,優化訓練方案的同時推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小環.高職體育籃球運動戰術意識的培養與體能訓練的強化研究[J].體育視野,2023(19):128-130.
[2]孟志鋒.初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有效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2023(24):60-62.
[3]劉惠萍.初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有效對策[J].學苑教育,2023(21):89-91.
[4]陳少鋒.初中體育籃球教學有效訓練策略探究[J].體育風尚,2023(7):80-82.
[5]劉文.初中男生籃球體能訓練的特征及訓練技巧概述[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3):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