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永恒課題。撫順市望花區雷鋒第二小學校秉承“以愛育愛,傳承創新”的辦學理念,將傳承雷鋒精神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在傳統學雷鋒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探尋雷鋒精神根脈體系,創新學雷鋒教育實踐載體,開展特色學雷鋒教育活動,探索新時代學校學雷鋒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徑,為新時代遼寧“六地”建設蓄勢儲能。
關鍵詞:雷鋒精神;立德樹人;助力賦能;遼寧“六地”
遼寧是新中國工業的重要搖籃和工業化的重要發源地,曾創造輝煌歷史,作出重要貢獻,在遼沈大地淬煉出的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等紅色標識,在百年黨史中熠熠生輝。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遼寧“六地”精神彰顯了遼寧積極主動擔負使命的責任擔當,體現了遼寧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振興的信心決心,展現了全省上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奮進姿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遼寧教育工作者應準確把握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用雷鋒精神立德樹人、凝心聚力,為遼寧“六地”建設蓄勢儲能,奮力譜寫新時代遼寧教育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一、尋找雷鋒精神根脈
雷鋒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和先進人物中的典范,雷鋒的事跡多發生在其少年和青年階段,更容易喚起廣大青少年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便于學生接受。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永恒的課題,更是學校引領全體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一)弘揚雷鋒精神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曾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都是一脈相承的。雷鋒精神永遠值得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深刻闡釋了雷鋒精神的根脈淵源。雷鋒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產生、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如今已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標尺、精神標識、文明標記,是黨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社會進步中不斷煥發光彩,在時代發展中不斷散發魅力。雷鋒精神被寫進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挖掘雷鋒教育資源
遼寧有著數不盡的學雷鋒教育資源,新時代學雷鋒教育要充分挖掘和使用好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例如,學校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雷鋒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或者邀請雷鋒事跡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以及身邊的學雷鋒先進典型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沉浸式、系列化的學雷鋒教育大思政課,探索新形式、新內容、新載體。撫順市望花區雷鋒第二小學校(以下簡稱“學校”)通過開展學雷鋒先進典型進校園、進班級活動,聘請新時代雷鋒傳人任校外輔導員,采取“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引領學生從小樹立學習雷鋒、爭做先鋒、服務社會的意識,推動少年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系統化、規范化,不斷突出特色,開創中小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做好雷鋒精神宣講
學校工會、德育處、少先隊定期組織開展校園小雷鋒、雷鋒式教師、雷鋒式家長等評選工作,深入挖掘雷鋒以及新時代雷鋒傳人的感人事跡。學校開展小雷鋒故事匯、“尋找身邊的雷鋒”、發現雷鋒等主題活動,采用故事講述、書畫比賽、歌舞表演、情景劇展播等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藝術形式,引導學生了解雷鋒、熟知雷鋒、崇敬雷鋒,踐行雷鋒精神,傳承雷鋒文化,引領學生學有目標、做有榜樣,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創新學雷鋒教育實踐載體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學雷鋒活動已開展六十多年,只有不斷創新發展,才能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打造新時代校園雷鋒文化
雷鋒精神的傳承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傳承。文化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雷鋒精神同樣需要被賦予新的時代含義。只有全面深入理解雷鋒精神的內涵,才能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彰顯活力。
雷鋒文化是學校師生在長期開展學雷鋒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踐行,并共同擁有的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互動性、滲透性、包容性和傳承性。
打造新時代校園雷鋒文化,就要秉承精神與物質相結合、有形與無形相結合、實踐與育人相結合、短期與長效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發動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充分運用好雷鋒以及新時代雷鋒傳人故事的影像資料,蘊含雷鋒精神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續寫日記等資源。開展關于雷鋒式學生、教師、家長,雷鋒小隊、中隊(班級)等評選活動,通過走廊墻壁、光榮榜、宣傳欄、廣播站、電視臺、微信公眾平臺等宣傳陣地,形成濃厚的學雷鋒氛圍,不斷豐富校園學雷鋒教育元素,形成獨特的校園雷鋒文化體系,構建以雷鋒文化為引領、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新格局。
(二)構建學雷鋒課程新體系
學校緊緊圍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要求,秉持“黨建引領學雷鋒、全科全員皆育人”的原則,將雷鋒精神融入“大思政”育人理念,構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學校深入理解雷鋒精神內涵,不斷挖掘學雷鋒教育資源,構建“愛的教育”學雷鋒課程體系;研發“1+1+1”學雷鋒教育校本課程,將《雷鋒讀本》《雷鋒剪紙》《新時代,我們一起學雷鋒》校本教材引入課堂;打造“1+N”特色雷鋒課堂,即“雷鋒課堂+學科教學”“雷鋒課堂+廳廊文化”“雷鋒課堂+影視劇”“雷鋒課堂+情景劇”“雷鋒課堂+社會實踐”“雷鋒課堂+特色學雷鋒中隊創建”,將學雷鋒教育常態化、持久化,使學雷鋒教育入腦入心。
在落實三級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學校以思政課為主、各學科融入,逐步建成學校領導講專題、專任教師講教材、學科教師講融合、校外輔導員講實踐的模式;采取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國家課程講融合、地方課程講專題、校本課程講實踐的學雷鋒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師生做新時代雷鋒。
(三)創建學雷鋒特色中隊
創建英模中隊是少先隊開展榜樣教育的有效活動形式,更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學校創建學雷鋒特色中隊,開展“賡續雷鋒精神,傳承紅色血脈”“跟著莊仕華學雷鋒,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等主題活動,積極倡導學生跟隨新時代雷鋒傳人學雷鋒,探索以學雷鋒特色中隊建設為切入點的學雷鋒教育重要舉措。學校黨、團、隊組織深入挖掘學雷鋒教育優勢,本著創新高效的原則,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并在雷鋒中隊品牌的帶動與引領下,不斷提升少年兒童思想教育整體水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先后授予10個中隊為學雷鋒特色中隊,并聘請各個行業涌現出的學雷鋒先進典型擔任中隊校外輔導員。在這些榜樣的帶領下,全校師生能夠深入地感悟雷鋒、學習雷鋒,傳承雷鋒精神,像雷鋒那樣奮力拼搏、無私奉獻、服務社會。
三、開展特色學雷鋒教育活動
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宗旨,以雷鋒精神為引領,以學雷鋒志愿服務為載體,積極打造“與愛同行”學雷鋒活動精品項目,立足校園、輻射家庭、帶動地區,不斷探索新時代學雷鋒教育新載體,促進“五育融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立足校園,崗位育人
“以愛育愛,與愛同行”是學校師生對雷鋒精神實質和內涵的深刻理解與不懈追求,學校以雷鋒精神的大愛培育師生,使其愛人、愛己、愛學、愛思。學校黨支部組織黨員教師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設立愛心基金,為特殊家庭的學生購買禮物,慰問患重病的學生;學校在家長委員會的組織下成立家長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協助學校在每天學生上下學時維持安全秩序,協助班主任開展文體活動,監督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二)家校協作,合力育人
學校開展“愛進千萬家”活動,號召全校任課教師利用雙休日、寒暑假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研究并制定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部分黨員教師學雷鋒志愿者深入學校所在社區,走進有家庭教育需求的居民家中,有針對性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學校少先隊開展“孝老敬親我能行”小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號召全體隊員爭做愛心志愿者,力所能及地關心照顧每一位家人。學校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積極倡導親子互動、親子閱讀,將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形成家校合力。
(三)帶動地區,合作育人
學校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建聯建共發展”活動;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學雷鋒志愿者走進社區,每月定期開展便民服務活動,為美化社區環境作貢獻;學校聯合社區成立雷鋒中隊,與社區聯合開展“小雷鋒代辦員在行動”主題活動,少先隊員走進全國黨員家庭代辦站,與黨員代辦員結對子,共同為社區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代辦服務;小雷鋒志愿者帶著擁軍物品走進和平消防隊和雷鋒派出所參觀慰問;學校聯合省內多所大中小學校開展“新時代·遼寧夢·六地情·共成長”主題活動,多所學校師生共同講述遼寧“六地”英雄故事,弘揚新時代遼寧“六地”精神,為振興遼寧發展作貢獻。
在新時代遼寧“六地”建設中,學校將學雷鋒教育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與科技創新相結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將學雷鋒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為建設新時代“六地”儲備人才,用雷鋒精神立德樹人,為新時代“六地”建設蓄勢儲能。
參考文獻:
[1]趙錫君.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的學校路徑:撫順市望花區雷鋒第二小學校踐行雷鋒精神案例[J].遼寧教育,2023(6).
[2]吳昊,徐云舟,張明學.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三維邏輯探賾[J].廣西社會科學,2023(5).
[3]仁軒.遼寧遍地是雷鋒[J].共產黨員,2019(8).
[4]徐明,趙杰.撫順雷鋒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利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3(1).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