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團體標準基于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廣泛吸收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要求,構建了一個符合中國兒童實際情況的閱讀能力評估體系。本文主要介紹了該標準編制的背景和意義、原則、依據及核心內容,詳細闡述了標準的編制過程,并提出了應用建議。通過閱讀能力評估精準定位少兒閱讀需求,可有效為兒童匹配適宜圖書,提升兒童閱讀興趣和能力,幫助更多機構和個人深入理解和應用該標準,共同推動兒童閱讀教育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分級閱讀" 閱讀能力" 評估" 團體標準
2025年1月,《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團體標準(以下簡稱“評估標準”)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歸口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學校圖書裝備分會牽頭,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起草,多家出版發行單位和教育機構參與編寫。評估標準的發布象征著我國兒童閱讀教育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并為分級閱讀的推廣和優化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指導依據。評估標準基于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廣泛吸收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兒童文學、出版學等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要求,構建了一個符合中國兒童實際情況的閱讀能力評估體系。這一體系旨在為兒童閱讀能力提供更科學、更嚴謹的評估標準,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更加精準地確定兒童的閱讀需求。
標準編制的背景、意義、原則
編制背景。自2014年至今,“全民閱讀”已經連續12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和實施已成為國家戰略,兒童閱讀更是全民閱讀的根基。2011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要求為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2016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的《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到要“借鑒國外閱讀能力測試、分級閱讀等科學方法,探索建立中國兒童階梯閱讀體系”。
為響應政策號召,2023年,《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團體標準發布實施。同年,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少年兒童分級閱讀標準研制與應用實驗室(以下簡稱“分級閱讀實驗室”)正式成立。此后,分級閱讀實驗室組建標準編制組研制評估標準,力求實現兒童閱讀能力的分級評估與發展指導,將圖書的分級鏈接兒童閱讀能力的分級,使兩者相互匹配,從而實現圖書分級與兒童閱讀能力分級的呼應和銜接。
編制意義。編制評估標準不僅是響應政策號召、規范兒童閱讀市場的需要,更是推動兒童閱讀教育深入發展、提升兒童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當前,兒童閱讀市場雖然繁榮,但圖書種類繁多,家長與教師在為兒童選擇讀物時往往感到困惑。同時,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也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不同年齡段、不同閱讀水平的兒童需要不同類型的讀物來滿足其閱讀需求。此外,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兒童的閱讀能力不僅是文字識別和理解的能力,更包括思維發展、情感培養、審美提升等多方面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制定一套科學、全面、可操作的兒童閱讀能力評估標準,對于推動兒童閱讀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編制的原則。標準編制組在研制評估標準過程中,始終堅持遵循以下三個核心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以深厚的學理基礎作支撐,將近年來學界研究少年兒童閱讀的豐碩成果匯集和應用到評估標準的研制中。在編制過程中,廣泛借鑒兒童心理學、教育學、閱讀教育、出版發行等領域的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確保標準研制的科學性。二是實踐性原則。標準編制組通過對兒童閱讀能力調研結果的綜合研究與分析,結合實踐需要進行相應標準內容的編寫,主要內容以清晰的實操表述、圖表形式的設計進行呈現,有利于社會大眾參照標準“拿來就能用”,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三是本土化原則。標準的研制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體現中國特色、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同時注意吸收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豐富其內涵,做到兼收并蓄。
標準編制的主要依據與過程
編制依據。評估標準遵循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20000.1—2014《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相關規定和要求進行研制。與此同時,標準編制組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作為重要政策依據。在此基礎上,編制組廣泛借鑒兒童心理學、教育學、閱讀教育、出版發行等多個相關領域的專業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并對其展開深入剖析。通過嚴謹的篩選與整合,確保所吸納的知識體系與研究成果既具備廣泛的覆蓋面,又具有高度的嚴謹性與可靠性,從而為標準的科學編制提供堅實支撐。
編制過程。前期調研階段。2021年12月—2022年2月,進行了前期論證、研討工作,明確了具體的方向和操作思路。項目起草單位成立標準編制組,開始了與標準編制相關的各類學術調研和研討工作;開展了大量的文獻、理論研究,進行標準編寫框架的研討。
標準立項階段。2022年3月,完成了標準立項、論證等系列工作,評估標準被列入新聞出版業2022年行業標準立項計劃,并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公示。
標準研制啟動階段。2023年3月29日,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召開項目啟動會,詳細研討了前期調研的結果,進一步確立了項目實施思路和編寫思路。
工作組稿階段。2023年4月至9月,標準編制組開展工作組稿研制工作。2023年9月,完成草案的編寫工作。2023年9月6日,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召開工作組稿評審會,由標準編制組詳細匯報項目調研、編寫工作,并就標準內容組織研討;邀約了標準研制、閱讀推廣、童書出版與發行、兒童教育等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專家,廣泛征求行業意見。評審專家對標準文本進行了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標準編制組對標準文本再次進行修改完善。2023年10月,形成工作組稿。
征求意見稿階段。2023年10月24日,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召開了中期專家評審會,再次邀約了理論研究和實踐專家,廣泛征求行業意見。評審專家對工作組稿進行評議后,同意通過中期評審。標準編制組根據專家意見修改標準文本,2023年11月,形成征求意見稿。2023年11月15日,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向全社會發布“關于《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的通知”,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意見。截至2023年12月20日,收到來自中華書局、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等提出的21條意見。標準編制組對上述意見逐一進行處理,再次修改完善了評估標準,最終形成送審稿。
報批稿階段。2024年1月18日,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京組織召開了送審稿專家審查會。專家審閱了標準文本、編制說明和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經討論與質詢,專家組同意評估標準通過專家審查,并建議進一步完善內容,盡快形成報批稿。2024年1月至3月,標準編制組根據專家意見,對標準文本、編制說明和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進行進一步完善和修改,最終形成報批稿。
試行階段。2024年4月至11月,標準編制組依據評估標準報批稿研發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系統,并在山東、廣東、安徽、廣西、上海等地進行了試評。根據試評結果,對評估標準報批稿再次進行了完善。
發布實施階段。2024年11月26日,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書刊發行業團體標準公告》,正式宣布評估標準經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體委員審查同意,準予批準發布。標準編號為T/BPDAC003-2024,發布時間為2024年12月1日,自202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標準的主要內容
評估標準用于指導圖書發行機構及從事閱讀推廣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做好兒童閱讀能力的科學評估工作,主要制訂內容包括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指標、評估規則、評估結果及評估實施等內容。
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指標。標準中明確指出了3—8歲兒童閱讀能力的8個評估指標:訪問檢索能力、整體感知能力、比較分類能力、形成解釋能力、綜合歸納能力、演繹推論能力、評價反思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同時,對3—4歲、4—5歲、5—6歲、6—7歲、7—8歲每個層級的評估指標要素進行了界定。以訪問檢索能力這一指標為例,3—4歲的評估指標是“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找出某個圖畫元素”;4—5歲的評估指標是“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找出某類或某些圖畫元素”;5—6歲的評估指標是“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連續地找出角色或事物的關鍵信息”;6—7歲的評估指標是“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連續地找出角色或事物的關鍵信息。能根據給出的關鍵信息,從圖畫書中快速找出相應的角色或事物”;7—8歲的評估指標是“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連續地找出角色或事物的關鍵信息。能根據給出的關鍵信息,從圖畫書中快速找出相應的角色或事物。能根據提示或提問,通過識別文字找到相應的角色或事物”。另外7個評估指標與訪問檢索能力類似,每一個評估指標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呈現逐級遞進、持續上升的趨勢。
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規則及結果。在明確了3—8歲兒童各年齡段閱讀能力評估指標的基礎上,標準又明確了各年齡段兒童閱讀能力評估的規則,包括評估指標、分值及評估說明,評估分值最高得16分,最低得0分。標準將兒童閱讀能力評估結果劃分為4個星級,從低到高分別是三星級(12<得分≤16)、四星級(8<得分≤12)、五星級(4<得分≤8)、六星級(0<得分≤4)。以3—4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規則為例,在訪問檢索能力這一指標要素中,“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找出兩種圖畫元素,如:角色、事物、畫面細節等”得2分;“能根據提示或提問,從圖畫書中找出一種圖畫元素,如:角色、事物、畫面細節等”得1分;“未能從圖畫書中找到任一圖畫元素”得0分。在整體感知能力這一指標要素中,“能根據提示,說出圖畫書中的主要角色、主要事物、主要事件中的任兩項”得2分,“能根據提示,說出圖畫書中的主要角色、主要事物、主要事件中的任一項”得1分;“未能說出上述任一項”得0分。以此類推,標準中對3—4歲、4—5歲、5—6歲、6—7歲、7—8歲每個層級的兒童閱讀能力評估規則都以表格的形式進行了說明。
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實施。從實踐操作角度,標準還明確規定了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實施的具體要求。首先,評估環境應保持清潔、安靜、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評估區域可設置圖書陳列架或擺放與書籍相關的裝飾品。其次,評估主體包括具有專業評估經驗的書店店員、教師、圖書館員和家長等,宜選擇相應年齡難度的圖畫書對兒童進行評估,應注重評估人員與被評估人員的尊嚴、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評估主體須明確評估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兒童現有閱讀水平,根據相應閱讀水平有針對性地對兒童閱讀進行指導。最后,評估應嚴格遵循征得評估對象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制定評估方案,設計評估問卷,填寫相關信息表格,正式評估等一系列流程。
標準最后在附錄中,以表格形式給出了兒童閱讀能力評估信息表、兒童閱讀能力評估表、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報告等評估工具,方便評估主體在實際評估過程中操作和使用。
標準的應用建議
評估標準通過構建兒童閱讀能力評估體系,為圖書出版發行行業、兒童閱讀推廣與服務提供推薦性指南和標準化建議。在圖書分級供應的實踐中,推薦圖書發行從業人員和社會各界從事閱讀推廣的專業人員能參考評估標準文件,以3—8歲兒童主要閱讀的圖畫書為評估圖書載體,結合兒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及閱讀環境等多維度因素,結合具體圖書的內容與服務群體的特點,靈活借鑒和運用,為兒童提供更為個性化、差異化的閱讀服務。
兒童閱讀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業,圖書發行機構及閱讀推廣人員可以定期收集兒童閱讀實際情況的反饋,對評估標準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以確保評估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應用過程中,應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兒童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為了加強標準的普及與推廣,建議組織相關培訓活動,提升圖書發行從業人員和閱讀推廣人員的專業素養,使其能夠準確理解和應用評估標準。
在應用評估標準時,還應注重與教育機構、學校等部門的合作,共同推動兒童閱讀教育的深入發展。可以通過開展聯合閱讀活動、建立閱讀資源共享機制等方式,為兒童提供更多優質的閱讀資源和指導服務,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結語
《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團體標準的發布與實施,不僅為兒童閱讀能力的科學評估提供了有力支撐,更為圖書出版發行行業、兒童閱讀推廣與服務領域指明了方向。通過精準定位少兒閱讀需求,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匹配適宜兒童閱讀的圖書,從而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其閱讀習慣,提升其閱讀能力。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圖書發行機構、閱讀推廣人員、教育機構以及家長能夠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一評估標準,共同為兒童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元、個性化的閱讀環境。同時,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的新趨勢,不斷優化和完善評估標準,確保其始終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實際需求,為推動我國兒童閱讀教育的深入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作者王蕾系《3—8歲兒童閱讀能力評估》團體標準編制組首席專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亢琪系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少年兒童分級閱讀標準研制與應用實驗室標準研發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策劃編輯
寧毅系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少年兒童分級閱讀標準研制與應用實驗室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