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義。其應當緊扣兩種表征:一是學生對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的接受與肯定,二是學生在日常的行為表現中能夠彰顯文化元素。文化自信的落實途徑還可以進一步闡述為:尋求文本與學生生活的銜接點,以文化作為從文本向學生生活過渡的橋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節描寫與生活體悟中感受文化的存在與價值,并將文化以默會的形式植根于認知當中,以對后續的學習與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中職語文;文化自信;教學途徑;基本表征
文化自信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學科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指向。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國家與學生層面建立起對文化自信的精準認識,即對于國家而言,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之一;對于學生而言,文化自信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從文化自信的視角,積極探討更符合學生需求、貼近時代潮流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和自信,促使其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時代人才[1]。筆者結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職語文教材的使用,略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研究文化自信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基本表征,其意義在于讓學生乃至于語文教師認識到文化自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文化自信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是有著真實的體現。同時,這樣的判斷意味著文化自信在實際教學中,將不會成為空洞口號的堆砌,也不會成為抽象理論的呈現。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由于文化知識的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都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這樣的實際情形之下,文化自信只有以合理的形式進行表征,才能為學生所真正接受。
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文化自信的表征應當是怎樣的呢?結合文化自信這一概念的相關理論表述,筆者以為中職語文教學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應當緊扣兩種表征:一是學生對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的接受與肯定,二是學生在日常的行為表現中能夠彰顯文化元素。
這一闡述的背后,是對當下中職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現狀洞察,是對中職學生經由語文學習所達到的成長狀態的期待。文化與中職學生之間是有客觀距離的,中職學生在很多場合都會有意無意地回避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及其元素,因此中職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直接親近文化、真正接納傳統文化,然后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場景中表現這一文化。
例如,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有《長征勝利萬歲》一文,這是我國開國將領楊成武將軍所寫的文章,展現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波瀾壯闊歷史。顯然,該文不僅直接體現出革命文化,同時也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所總結的國人堅忍不拔、堅強不屈的精神。那這種精神所支撐的文化,就應當努力表征為“經過無數次殘酷的戰斗”后取得的勝利,表現為“給養困難,又初到天氣寒冷的西北地區”時勇敢選擇了“保衛邊區人民的革命勝利果實”……事實證明,這種寫實意味極強的文字,正是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載體。
上面分析中所強調的文本中關于文化的“寫實”場景,與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常常會形成顯著的重疊效應。只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遷移,就可以發現諸多場景都是對自己學習與生活的描述。相應地,中職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就可以從建構文化保障機制、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創新力、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等方面入手,然后將文化自信教學融入中職語文日常教學中,并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加強認同感,逐步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文化自信[2]。結合當下中職學生學習的具體狀況,文化自信的落實途徑還可以進一步闡述為:尋求文本與學生生活的銜接點,以文化作為從文本向學生生活過渡的橋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節描寫與生活體悟中感受文化的存在與價值,并將文化以默會的形式植根于認知當中,以對后續的學習與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在這樣的思路之下,文化自信培育的具體實踐思路會變得非常清晰。比如《長征勝利萬歲》一文的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閱讀,思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遇到過怎樣的困難,然后進一步思考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心理、行為,與紅軍長征面對困難時的選擇有著怎樣的區別。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紅軍的偉大,認識到長征精神的偉大。當這種偉大精神遷移到學生的認知中時,實際上也就實現了文化滲透,可以讓學生基于對長征精神的理解去優化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從而也就在夯實學生對長征精神文化認同的基礎上,通過后續的行為表征,來形成關于長征精神文化的自信。
面向當前中職學校的學生,于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如何讓學生超越一般意義層面的文化表述,形成對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需要教師在研究學生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優化,讓學生在具身體驗的過程中形成文化認知、認同。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讓文化在學生的認知中的表征具象化,才能讓學生真正受到文化的積極影響。
這樣的實踐總結也表明,包括文化自信在內的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必須堅持研究學生,研究學科,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出適合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形成的良好情境。如果進一步從學生的視角來評價文化自信的養成,則需要基于學生的成長體驗,來判斷文化自信的建立與作用發揮機制,這將是一個新的、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總而言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語文是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知識、學習文化技能、發展文化創造力、培養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載體[3]。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應是核心素養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而明晰文化自信的表征與落地途徑,則是此視域之下中職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參考文獻:
[1]令調霞.中職語文教學融合文化自信教育[J].新班主任,2024(18):36-37.
[2]蔡曉東.中職語文中的文化自信教學實施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07):11-14.
[3]吳素容.基于文化自信培養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3(32):76-79.
作者簡介: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職教中心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