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授初中歷史時,教師要切實把握教學需求點,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提升課堂教學效能,致力于學生知識能力和應用素養發展。基于此,文章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初中歷史學科的相關案例,探討了將“精讀、精講、精選、精煉”教學法融入歷史教學實踐的背景、價值和思路,以期助力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精讀;精講;精選;精煉;核心素養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精讀、精講、精選、精煉”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分析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精讀”指的是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閱讀、深入分析和理解,確保準確掌握歷史名詞解釋、基礎知識點等。通過精讀、細讀,學生可以深入把握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響和意義,構建起完整的歷史知識框架體系。“精講”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扣教學目標和課標要求,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進行簡潔、精準的講解。“精選”指的是教師在設計練習題和課堂活動時,緊扣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案例和習題的設計。借助“精選”,學生可以及時鞏固新知識,在練習和思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精煉”指的是教師精心策劃并挑選高質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通過實踐深入掌握歷史知識,有效鞏固學習成果,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與核心素養。這一教學策略聚焦于精講與精選,確保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二、靖西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精讀、精講、精選、精煉”教學法的應用思路
(一)引導學生“精讀”材料,提升歷史認知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施課堂“精讀”策略,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材料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歷史閱讀和認知能力,為學生強化認知能力創造條件。為此,教師應該明確學生閱讀歷史材料、歷史文本的目標,并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分段精讀與總結。教師還可以將歷史材料劃分為若干片段,每段進行精讀。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逐句分析,找出關鍵詞、句,提煉核心觀點,理解段落大意,最后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總結。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為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創造條件。在歷史材料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與材料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百家爭鳴”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介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相關材料,詢問學生對不同思想流派的看法,并讓他們分析“百家爭鳴”現象的原因和影響。當然,教師在設計“精讀”環節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討論,明確表達自己對特定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個人觀點與評價。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相關歷史書籍、文章,將所學知識與新信息進行對比和分析,使之形成批判性思維,學會從多角度客觀評價歷史事件。
(二)“精講”基礎知識點,助力學生深度學習
“精講”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突破觀念桎梏,在“講細,弄通”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為此,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提煉出核心知識點和難點,確保精講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課前預習反饋、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評價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使精講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安史之亂”的知識點時,可以重點剖析安史之亂的背景、成因、過程和后續影響等關鍵點,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歷史脈絡,使之對這一巨大變故的“前因后果”了如指掌,提升系統性學習能力。另外,教師要積極創新“精講”,提升課堂講述、剖析的吸引力。比如,教師可以案例分析、故事講述、圖表展示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講解歷史事件時,可以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具體而有趣。
(三)“精選”歷史核心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篩選,精心選擇最具有代表性、實用性和典型性的資源用于實際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歷史知識框架。與此同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融合鄉土教材資源,實現個性化教學。比如,教師通過挖掘廣西地區的地方歷史素材,將之與現今的通用教材融合,展現出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弘揚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在“精選”策略之下,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豐富多樣的歷史資料和多元視角,如歷史文獻、圖片、視頻、口述歷史等,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歷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例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的“太平天國運動”時,教師可以融入靖西等本土史料和案例,為學生提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立場的“佐證”,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通過優選材料、重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從多個維度審視歷史,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歷史認識,進而培養他們的歷史素養和人文情懷。
(四)積極引導學生“精煉”,固化學生知識技能
教師要積極推進“精煉”,確保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靖西地區地處偏遠,學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初中歷史教學面臨諸多困難。教師在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不斷地嘗試、摸索不同的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最終達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效果。例如,針對九年級上冊“古代埃及”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設計練習題,強化學生對古埃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時,通過課堂講解、個別輔導和作業批改等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解析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此外,在課后,教師也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課外練習題,比如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歷史調研題等。相關練習題不僅要覆蓋重點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難度梯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定期布置和批改練習題,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試水平,確保學生完善知識技能。
三、結束語
綜上,隨著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歷史教學也要隨之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精讀、精講、精選、精煉”教學法,切實改進了課堂教學形態,提升了教學滲透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使之強化課堂學習能力,掌握知識分析、探究的方法,實現歷史核心素養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洪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2(47).
[2]何露萍.初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素養培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14).
[3]高磊,劉春燕.初中歷史精準高效演課教學的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4(14).
[*本文系靖西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課題《關于“精讀 精講 精選 精練”教學法在靖西初中歷史的應用探索》(課題編號:CZKT2024050)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