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受到了廣泛關注,這也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小學科學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很多科學知識都需要學生經歷深度探究才能有所感悟。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意義,并引入科學教學實例,總結出有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新課標;探究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5" " 0095-03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當前廣大教師的一項重點工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把握程度,還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意識,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從以往的科學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始終采用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重點放在科學知識的傳遞上,忽視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應將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放到重要位置,在完成傳遞知識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養。
一、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在科學課堂上,教師不會再將自身擺放到主體位置上,而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圍繞著科學知識,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著重激起學生的科學探究欲望,并為學生創造廣闊的科學探究空間,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中。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將化被動為主動,自發探究科學知識,切實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將會變得越來越深刻,其科學學習效率自然也能得到明顯提升。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通常比較看重基礎知識的傳遞,意圖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而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中,強調學生自發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使學生以后將能運用更嚴謹、更科學的態度和思維習慣學習科學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核心素養將會在學習和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這與新課標的科學教學目標相吻合。
二、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首先需明確一點,即應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當學生有了探究欲望,就能積極參與,而不會出現無精打采的情形。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巧妙地設計科學課堂提問環節,用提問的方式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這就要求教師緊緊圍繞科學知識,把握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設計出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目的性的科學問題。在問題的啟發下,學生才能產生想法,并主動探究和驗證,相應的,其探究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比如,在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動物的分類》這一課中,為了啟發學生展開科學探究,教師可直接進入提問環節:“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呢?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從學生喜歡的動物入手,可吸引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可能說最喜歡老虎,還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獅子,等等。接下來,教師可繼續提問:“那么,你們剛剛說的這些動物具有什么特征呢?能否對其進行分類呢?你們分類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再次引發學生思考。于是學生開始說出這些動物的特征,并嘗試將具有相同特征的動物分到一類中。最后,教師再以上述問題作為基礎,引領學生探究本節科學課內容。通過這樣逐步提問,既能引領學生提前接觸和了解科學知識,又能讓學生在思考中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很多科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這恰恰說明現實生活能夠成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資源。因此在實施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將科學課堂構建成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其成為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起點放置在現實生活中,引領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事物中探究潛藏的科學知識,嘗試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這不僅能展現科學課程的學習價值,而且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比如,在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一天的氣溫》這一課中,為了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展示天氣預報的片段,并啟發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會看天氣預報嗎?你們在天氣預報中能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呢?”學生對這樣的生活情境十分常見,所以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紛紛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參與到學習中,也能知道天氣的重要性。接下來,教師可繼續啟發學生:“你們在平時是如何測量氣溫的呢?一天中的氣溫是怎樣變化的呢?”由此帶領學生針對氣溫計展開思考和探究。假若教師直接進入對氣溫計的講解中,那么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動接受,就別說探究了。而從生活入手,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明顯得到調動,對本節課的科學知識也能形成深刻的感悟。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科學探究是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能力、思維等多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也較弱,導致他們在自主探究時很容易陷入盲目狀態中。而小組合作這一方式則能集中多個學生的力量和智慧,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弊端。因此,在實施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可根據具體的科學知識,給出相應的小組任務,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小組成員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自由交流。這不僅能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比如,在鄂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光的傳播》這一課中,為了給學生提供足夠自由的科學探究空間,教師可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學。教師先要分析學生的科學基礎、接受能力、合作意識等等,按照成員互補的分組原則,將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這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在合作中展現自身的閃光點,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接下來,圍繞著科學知識,教師給出以下小組任務:分析什么是光源,什么不是光源,思考光傳播的路線為什么是直線。之后,教師可將科學課堂交給小組,自己只需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不過多干涉,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探究。于是,小組成員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見解,并與他人共同分析、探究,既能享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又能形成較強的合作學習意識。
(四)組織實驗教學
科學實驗是整個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領學生實現高效科學探究的有效途徑。但以往的實驗教學往往只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只能坐在下面觀看,沒有機會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因此,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應適當組織科學實驗。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實驗材料,大致地講解實驗流程,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讓學生能自由動手、自主探究。這不僅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科學探究環境,還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實驗技能。
比如,鄂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電燈的能量轉化》這一課,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能量的相互轉化。但能量轉化看不到、摸不著,非常抽象,只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組織學生實驗,提前準備好需要用到的實驗材料,讓學生自主設計和操作測量手電筒通電前后附近溫度變化的實驗,用溫度的變化證明電燈能使電能轉化為熱能,讓學生通過實驗學習理論知識。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可向學生講解本次實驗的原理、注意事項,以免學生在后續的實驗中出現問題。接下來,教師可鼓勵學生大膽實驗,一邊操作,一邊探究,切實感受并學習能量轉化。這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實驗和探究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構建穩固的物理知識體系。
(五)引入信息技術
在傳統的科學課堂上,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口授形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記憶,很難形成學習興趣,更談不上主動參與探究。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則具有明顯優勢,能將枯燥的文字轉變成圖片、視頻等新穎的形式,快速抓住學生的眼球。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可合理借助這一手段,為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展示圖片,讓科學課堂充滿趣味性,吸引學生產生好奇心,主動融入科學探究中,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鄂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引入信息技術手段。第一步,展示從太空遙望地球的視頻,一邊播放視頻,一邊讓學生嘗試描述視頻中的畫面,學生的情緒于是明顯變得活躍起來。接下來,可繼續展示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的資料。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回顧上述視頻和資料,讓學生看一看這里面都涉及了哪些自然資源,引領學生初步了解并認識自然資源的種類及其特點。有的學生說是生物資源,有的學生說是土地資源等等。這時教師繼續追問:“那么,這些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由此自然過渡到本節科學課的教學中。
(六)設計科學實踐活動
與其他課程相比,小學科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有的科學問題難以用理論知識解決,但在科學實踐中能得到答案。因此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可靈活設計科學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從理論學習延伸到科學實踐中,讓學生的科學學習不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在設計時,教師不必只局限于科學教材,還可將活動延伸,比如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制作活動等。這不僅能端正學生的科學態度,還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助力學生長遠發展。
比如,鄂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保護生物與環境》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養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下科學實踐活動:在課下自主調查自己身邊生物的存活情況,做好記錄,總結出保護生物的有效方法。在這里,教師并不是直接要求學生學習教材上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借助科學實踐把握理論知識,探究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運用。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將會走進大自然,主動尋找生物并將其聯系相對應的科學知識。通過這樣的科學實踐活動,學生的科學學習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科學學習范圍,還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以新課標為指導,主動學習先進的科學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著科學知識,恰當地構建和設計科學教學課堂,在引領學生深入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引領學生主動展開科學探究,充分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喜紅.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4(39):11-15.
[2]馬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24(8):29-31.
[3]黃蕾.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149-151.
[4]丁兆峰.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