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家校社政這一多主體協作模式為氣候變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家校社政背景,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與天津泰達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的合作案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小學科學氣候變化教育中校企合作的路徑選擇與效果評估。旨在通過多元主體的合作,增強小學生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及應對能力。項目強調課程的設計理念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情和企業資源進行設計,并從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實施建議。在教學方法上,倡導采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效果評估方面,構建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在內的綜合評價體系,確保教育成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課程實踐表明,這一路徑的選擇,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關于氣候變化方面的科學素養,還促進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為未來類似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 小學科學;家校社政;校企合作;氣候變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4" " 0118-03
一、研究背景
由于氣候問題日益突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氣候變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倡通過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部鼓勵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家校社政這一多主體協作模式為氣候變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完善課程體系,調動社會力量,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整合校內外資源,精準對接學生需求,知識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完善大中小學及家校社政協同育人機制。
學校作為系統傳授科學知識的重要渠道,在氣候變化教育方面承擔著直接責任,但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尤其是企業的支持。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實地考察機會、入校開展專業且有趣的知識講座方式參與小學生的氣候變化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二、研究意義
(一)教育模式創新
本研究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與天津泰達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的合作案例為研究對象,探索在家校社政合作框架下,通過校企合作創新小學科學中氣候變化教育的模式。
(二)提升環保意識
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直觀了解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三)科學素養的培養
1.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在氣候變化學習過程中的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并將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三、研究內容
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氣候變化教育指導綱要(校企合作版)》指出,氣候變化教育的內容涵蓋人類活動各方面的知識與實踐,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生態的影響。人為原因造成的水污染與水資源保護,是氣候變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通過氣候變化教育,使學生理解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擾動和對水資源分布的影響,增強學生對氣候變化與水污染、水資源內在聯系的認知,提高學生對水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和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實現從“知氣候”到“護水源”的知行轉化。
基于此,選取氣候變化教育中水資源保護的板塊內容,與天津泰達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開發設計“污水化清流"綠意滿校園”校企合作綠色課程。以綜合實踐活動和與生活相聯系的形式使學生切身了解污水處理的過程,增強珍惜水資源的意識。建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為未來類似項目的開展提供有效路徑。
四、案例分析
(一)課程內容
以“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為主題的校內講座,旨在通過數據分析和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材料,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水資源現狀,提高水資源的危機意識。
以“威立雅水務公司污水處理工藝”為主題的校內講座,工程師設計凈化水小實驗,使學生親歷水由污濁變清澈的完整過程。由淺入深介紹威立雅公司的污水處理工藝。
赴威立雅水務公司參觀,企業人員結合企業場地和設施進行講解和演示,介紹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轉情況,呈現污水處理過程,加深學生對水污染及水污染治理的認識。
以“節水妙招”為主題的校內講座。學生交流活動心得,分享、提升、發展對污水處理的認識。引發珍惜水資源的情感共鳴,探討節水、愛水小妙招,爭做護水小衛士。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企業提供的資源。威立雅公司在場地支持、人員配備、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相應說明;安排固定的專業講師,根據教師提供的授課提綱充分備課,與負責教師建立常態的溝通互動;學生參觀時,做好活動預案,保證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
學校做的準備。學校與企業建立常態溝通,確定授課場地、時間和聽課學生,保證授課活動有序進行;學生進企業活動,安排好車輛、隨行人員,并與家長做好溝通;做好相關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便于后期使用。
(三)課程實施建議與活動設計
第一課:校內講座“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
活動時長及地點:40分鐘,學校科學教室。
活動主體及主講人員:社團成員40人,企業講師,科學教師。
活動內容:交流全球水資源現狀、中國水資源現狀,介紹水污染概念和水污染實例,展示我國水污染治理現狀。
第二課:校內講座“威立雅水務公司污水處理工藝”。
活動時長及地點:40分鐘,學校科學教室。
活動主體及主講人員:社團成員40人,企業講師,科學教師。
活動內容:污水處理模擬實驗: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觀察它們的不同,小組合作完成對所取污水樣本的沉淀和過濾;威立雅水務公司簡介;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后置深床反硝化工藝,進水經粗細格柵、沉砂池等預處理,進入SBR反應池、反硝化深床濾池處理,經紫外消毒滅菌部分回用,其余處理水排入渤海灣;污水處理工藝特點: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除臭;進出水對比;污水處理后的用處。
第三課:參觀企業威立雅水務公司。
活動時長及地點:100分鐘,威立雅水務公司。
活動主體及主講人員:社團成員40人,企業講師,科學教師。
活動內容及形式:企業講師介紹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轉情況;學生依次參觀粗格柵、細格柵、旋流沉砂池、SBR生物反應池、深床反硝化生物濾池、紫外線消毒系統等主要工藝建筑,體驗污水由污濁變澄清的完整過程;學生就所看到的環節進行提問,與企業講師進行交流;布置作業:寫參觀心得。
第四課:校內講座“節水妙招”。
活動時長及地點:40分鐘,學校科學教室。
活動主體及主講人員:社團成員40人,企業講師,科學教師。
活動內容。分享參觀心得:閱讀、分享所寫參觀心得,評選優秀作品;討論珍惜水資源、減少污水的方法:洗澡節水;廁所節水,洗衣機節約用水,一水多用,洗餐具節水。
五、效果評估
(一)診斷性評價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統計和診斷。開展試卷診斷,以講座中的理論知識為內容設計答卷,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水平。本次參評學生40人。其中90~100分有17人,80~90分有16人,70~80分有4人,70分以下3人。通過試卷分析可知,85%的學生對節水知識的了解情況良好,能夠明確在生活中如何節水,但是對節水相關法律法規和節水日等相關知識有所欠缺,還需學校、企業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宣傳。有7.5%的學生對節水知識的了解有所欠缺,需要進行進一步教學。
基于上述信息,識別學生的知識空白點,并據此調整教學重點和方法。這一過程對于確保課程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至關重要,也有助于為形成性評價奠定基礎,從而促進整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的有效實施。
(二)形成性評價
布置學生寫活動心得,將通過參加活動收獲到的知識、認識、心得進行梳理,用課件進行呈現,以反映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反思與總結,升華學生的綜合技能。
(三)激勵性評價
注重對學生的積極反饋。通過設置“環保小能手”“氣候變化知識達人”等榮譽稱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結合以上三個方面完成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設計調查問卷,利用課上時間調查參加活動的學生是否對水資源、水污染、節水有了新的認識;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搜索信息、搜集材料,交流互動、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和科學素養是否得以提高;是否形成樂于學習科學、樂于探究的態度,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理解科學與社會、技術與生活之間的復雜聯系。據此,進一步增強科學態度和責任目標,進而對開設本課程的意義進行綜合性評價。
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污水化清流"綠意滿校園”課程的學習,使97.5%的學生對水資源的科學觀念產生了新變化,92.5%的學生探究實踐能力得到提升,90.0%的學生科學思維得到完善,97.5%的學生增強了保護水資源的責任感。是一項有效的校企合作課程。
六、有效路徑梳理
通過對“污水化清流"綠意滿校園”綠色課程的實踐與分析,總結在家校社政背景下氣候變化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路徑,可選擇以下形式。
(一)課程與項目合作開發
組織教師參觀氣候變化領域企業,加強教師與氣候專家及專業人士的深入溝通,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課程和項目,將企業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融入教學內容。
(二)實地考察與實習機會
安排學生到企業實地考察,如參觀可再生能源設施、污水處理廠等,以直觀了解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
(三)專家講座
邀請企業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分享氣候變化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技術進展。
(四)評估與反饋機制
建立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合作項目的效果,包括學生學習成果和項目的社會影響。
根據評估結果和反饋,調整和優化合作項目,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性。
七、研究結論
本研究探討家校社政背景下小學科學氣候變化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其成效。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家校社政的協作,結合企業資源和支持,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和應對能力。課程設計方面,在傳統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環節和互動學習,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評估了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對其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了全面考查。總體而言,該項目不僅為小學生提供了系統性的氣候變化教育,也探索出校企合力推動基礎教育的新路徑,為未來類似項目的開展奠定了理論與實踐經驗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S].北京:教監管〔2023〕2號,2023.
[2]張素貞,陳臻.水污染與人類[J].甘肅科技,2005(5):197-198,193.
[3]許夢博.天津某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方案論證[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