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五年制高職學校內涵建設及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研究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教科研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教師自身及學校管理方面探討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教科研提升路徑,如完善教科研制度、平衡教學與科研、開展科研培訓、建立科研團隊、加強科研支持等,以期促進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提高五年制高職學校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教科研現狀;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職業教育已步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內涵深化階段,五年制高職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職責,也必然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青年教師是五年制高職校科研的新生力量,是科學研究的創新主體,提升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發揮科學研究職能,取得高質量教科研成果,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1]。本文以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通過研究五年制高職校青年教師教科研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及探討有效的提升路徑,以期為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教師教科研能力內涵
教師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及科學研究實踐過程中所具備的能力總和以及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素質的能力,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知識、素養及水平的綜合體現[2]。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獲取信息能力。青年教師會利用各種文獻資源、數據庫和網絡工具收集相關資料,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同時,要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及時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趨勢,結合學校實際進行選題。(2)發現、整理、分析解決問題及綜合運用能力。青年教師需要具備發現教育教學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資料進行分析篩選、判斷比對、推理辯證,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科研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教師開展科研活動的關鍵條件,也是教師科研能力的核心,它決定著科研成果的質量[3]。青年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中要有問題意識,嘗試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不斷開拓創新。(4)撰寫論文能力。論文撰寫是關鍵,要求青年教師能按照論文規范和要求,撰寫出結構嚴謹、邏輯清晰、語言流暢的教學及科研論文[4]。
2"學校青年教師教科研現狀
全校共有教師232人,其中40歲以下青年教師114人,占教師總人數的近一半。可見,青年教師目前是學校教科研的主力軍,顯示出青年教師群體呈現良好的教科研態勢。
同時,我們也看到學校青年教師在教學成果獲獎數量上明顯偏少。青年教師群體教科研兩極分化較為嚴重,部分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強,積極性較高,產出成果較為豐富。但還有一部分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欠缺,教科研積極性尚未調動起來,反映出五年制高職校青年教師在教學上探索實踐、改革創新、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的水平和能力還有待積累和提升。
3"學校青年教師教科研現狀原因分析
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大部分是研究生畢業,具備較強的科研思維及學習能力,整體科研素養較高。但部分青年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教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及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中缺乏系統規劃。此外,學校青年教師自身還存在日常教學任務繁重,開展教科研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5];專業課教師為醫藥衛生類專業畢業,缺乏教學改革研究經驗,在教研項目申報、資料收集、項目實施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困難等問題[6]。因此,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成長迫切需要學校層面的合理規劃和有效引導。
4"五年制高職青年教師教科研提升培育路徑
4.1"教師自身方面
4.1.1"明確教科研方向
青年教師需要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和教學領域,確定一個或幾個具體的教科研方向,明確短期和長期的教科研目標,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包括學習計劃、研究計劃和成果產出計劃等,并分階段實施。
4.1.2"增強教科研意識,持續學習和積累
青年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科研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學習和積累,主動閱讀專業書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法和專業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豐富專業知識儲備;積極參加教科研培訓及學術會議,關注學科發展動態,提高自身學術水平,拓寬專業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養。
4.1.3"加強實踐探索及成果轉化
青年教師需要克服畏難情緒,從身邊小問題入手,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開展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深入企業一線實踐,通過參與企業生產流程、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了解行業最新技術動態與崗位技能需求,為教學提供真實案例,為科研提供實踐基礎。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研究成果,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課題申報、研究實施和成果總結的能力,并能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1.4"主動尋求合作與支持
青年教師需要積極加入學校教科研團隊,與同事合作開展課題研究、課程建設等,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習他人的經驗和長處,利用學校數據庫、實驗室等資源提供支持,不斷完善自己的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同時,還需要與其他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的教師、專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學術研討等活動。邀請專家對自己的教科研項目進行指導,及時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4.2"學校管理方面
4.2.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激發科研動力
充分發揮制度導向性,學校通過完善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推動教科研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努力創建有助于激發青年教師科研成長的校園環境和氛圍。
修訂《學校教學及科研資助與獎勵辦法》,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和考核標準,對取得優異成績的教科研項目分級分類給予資助及獎勵;制定《學校校級課題管理辦法》,并設置青年教師專項課題,鼓勵青年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對引進的具有博士學位等高層次青年人才給予科研啟動金等,在制度層面激發了青年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制定《教科研量化考核辦法》,從考核的角度調動教師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強化教科研意識,助推青年教師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中。此外,學校還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科研誠信培訓及科研誠信對照自查,通過教育培訓及自查活動,青年教師養成良好的科研心態,推動學術道德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營造學校優良的學術氛圍。
4.2.2"平衡教學與科研,創設良好的教科研環境
教學與科研并非矛盾和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學是科研的前提,科研能從教學中尋求選題,也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7]。因此,五年制高職校應該樹立“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與科研的協同發展。學校層面建立起教學與科研并重的制度體系,合理權衡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確保青年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科研工作中,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此外,青年教師自身還需要合理安排個人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科學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對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加以研究和探索,并形成教學科研成果,通過教學科研成果再轉化為教學資源豐富的日常教學,形成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相互帶動的良好局面[3]。
4.2.3"開展科研培訓,提升學術素養
構建“點—線—面”教師科研培訓立體格局,提升青年教師的學術素養,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在全校層面上,定期組織開展青年教師教科研培訓活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授課和指導,采用講座式、互動式、研討式等多種形式,幫助教師培養科研思維、提升熱點課題的敏感性及文獻資源獲取的準確性等,通過培訓,幫助青年教師打開科研思路,解決科研困惑與問題,提升科研能力。為青年教師配備科研導師,指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項目申報、研究等工作。
以優秀青年教師培育為重要抓手,構建校系兩級聯動、校企聯合培養、專家引領指導、個人主動發展、團隊共同提升的“未來名師”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幫助優秀青年教師在師德修養、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使一批青年教師能迅速脫穎而出。學校首批有23位青年教師被納入培養對象,按照“每月一次小組研討、兩個月一場專題輔導、半年一期專題匯報、每年一次專項考核、每期一批成果展示”的要求,定期開展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等活動,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促進青年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引導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專業(群)建設,主動參與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項目,幫助青年教師在專業實踐中快速成長。
搭建科研進修平臺,為青年教師個體提供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學習機會。學校與所在地三甲醫院結成科研協作單位,依托醫院臨床醫學中心開展科研培育,每學期選拔3~4名具有科研潛力的青年教師參加科研進修,拓寬其學術視野,幫助其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和趨勢,獲取科研方法指導,提升科研水平,推動其成果轉化及申報高層次科技計劃項目,助力教師科研發展。計劃通過五年的平臺培養,讓一批青年教師在科研上迅速成長起來。
4.2.4"搭建科研平臺,強化學術氛圍
團隊建設能為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和成長搭建平臺,有利于青年教師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學校開展校級教學創新團隊、科研創新團隊、校級名師工作室等項目培育,鼓勵教師老中青結合,與行業、企業專家結合組建團隊,發揮團隊成員的專業優勢,幫助青年教師學會溝通協調與合作分工,使青年教師融入項目研究中,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合作意識。學校還為團隊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場所等支持與保障,促進團隊的發展和壯大。
此外,學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行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與交流,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為青年教師提供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和項目合作的機會,共同開展教科研項目,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將教育教學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使教科研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4.2.5"加強科研支持,做好科研保障
學校教科研行政部門加強科研管理服務。建立科研導師制度,為每位青年教師配備科研導師,導師在選題、研究設計、數據分析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定期召開青年教師交流會,主動加強與青年教師的互動溝通,青年教師結合自身情況交流科研發展規劃,剖析自身的科研瓶頸,同時也對學校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對學校高質量發展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教科研部門負責人認真解答青年教師提出的科研方面的疑問,并鼓勵他們清晰規劃自身科研發展,爭取較大的個人發展。此外,教科研部門在科研項目、人才申報等方面為青年教師提供各類咨詢及服務工作。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設立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為青年教師開展科研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與財務部門對接完成學校在研項目經費過程性報銷平臺搭建及運行,課題負責人可以通過科研報銷平臺完成費用在線審批報銷,保證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能及時報銷費用。在橫向課題費用報銷上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財務支配權,引導、激發和保障科研人員的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完善科研設施和資源建設,增加圖書資料、實驗設備等的投入,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
結語
教科研能力是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的體現,提高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是五年制院校自身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五年制高職學校應持續關注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培育與創新,不斷探索和創新提升路徑,以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求。青年教師也應不斷自我提升,積極投身教科研工作,努力實現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的雙贏局面。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也應關注和支持五年制高職學校的教科研工作,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總之,通過學校、社會及青年教師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以期能全面提升五年制高職學校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促進五年制高職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高五年制高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貝.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4(1):2225.
[2]顧曉蕓.農村學校優化合作教研,促進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4(8):161163.
[3]許超.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西A校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9.
[4]周璟.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影響因素及策略[J].知識經濟,2018(14):152153.
[5]陳智嫻,王建軍,張其斐.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教師教科研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南通衛生高職校近五年教科研成果數據統計[J].科教文匯,2024(07):811.
[6]方黎洋.高職院校科研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某高職院校為例[J].智庫時代,2018(37):8081.
[7]趙淑琪.高職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現狀調研及提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21):8588.
基金項目:2022年江蘇省南通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立項課題(項目編號:NTZJXH050);2022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立項課題(項目編號:B/2022/11/019)
作者簡介:陳智嫻(1979—"),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藥學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