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單元教學通過將零散的知識有效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結構“松散”、課堂教學“低效”的現狀,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引導學生觸摸小學科學學科的內核,能夠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文針對科學核心素養與大單元教學概念進行了解讀,指出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并闡述了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7" " 0052-03
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大單元教學方式,是將單元整體教學內容串聯起來進行遞進式設計,深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視角認識客觀事物,運用科學觀念解釋自然現象,使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漸形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實現科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基于此,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大單元教學的有效融入之策,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設計具有關聯性、趣味性、層次性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深度學習。
一、科學核心素養與大單元教學概念解讀
科學核心素養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科學觀念是指科學知識、規律、原理,是對科學學科本質的認識,唯有深入理解科學觀念,才能有效應用到真實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探究是指提出猜想并經過一系列實驗推理出正確結論,并通過交流和討論表達探究結果,進而掌握高效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學態度是指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樂于傾聽和分享;社會責任是指明確科學知識在大眾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情況,產生應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的意愿。新課標的實施要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全面化、個性化發展。
大單元教學是將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創設大主題、大情境、大任務、大問題,對單元內容進行拆分和重組,融入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教學資源,增加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層次性,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流程、方法,將評價融入教與學之中,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互相學習,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促進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將大單元教學應用到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大主題和大情境引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生的沉浸式體驗,調動學生思維活力;運用大任務和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設計應遵循整體性原則,提煉單元中的零散知識點,將這些知識點按照一定規律進行串聯,同時實施多學科融合,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內容中,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為清晰準確地理解單元主題和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建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二)任務驅動原則
通過遵循任務驅動原則,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設計具有綜合性、層次性、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主動性,并且為學生創造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將科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促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視角觀察世界,運用科學思維分析問題,在科學探究中形成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層次性原則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抽象復雜的科學知識,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要遵循層次性原則,按照由淺入深的形式設計學習活動,逐漸深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觀察、實驗、推理等層次性活動中把握科學規律,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符合新課標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要求。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磁鐵”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策略
基于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目標,下面以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的教學為例,論述大單元教學設計要點。
(一)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
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需要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為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提供標準導向,攻克本單元的重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在“磁鐵”大單元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可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目標:一是科學觀念目標,了解磁鐵的外形、特點、構造、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二是科學探究目標,開展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感受推力和拉力,流利、有序地描述實驗現象,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分享自己的想法,根據所得信息推理出正確結論;三是科學態度目標,激發學生對磁鐵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主動參與實驗探究,小組成員共同設計多種實驗方案,運用真實可靠的實驗數據和現象證明猜想的準確性;四是社會責任目標,充分認識到磁鐵在大眾生產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使用磁針制作指南針,形成磁鐵的創新應用意識,使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二)設計驅動任務
學生能否對知識內容產生學習興趣主要取決于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學習需求,因此,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設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挑戰性的驅動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力,將會使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也會得到大幅提升。在“磁鐵”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利用身邊材料制作磁性玩具的任務,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磁鐵相關知識,根據磁鐵性質進行合作探究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小學生通常都比較喜歡玩具,但是他們對玩具的設計原理不夠了解。實際上,許多玩具都應用了磁鐵的原理,倘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相關類型的玩具,鼓勵學生自由選擇材料設計和制作磁性玩具,學生會對這類活動抱著濃厚的興趣,為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高效開展打下基礎。
(三)優化大單元教學流程
設計標準的大單元教學流程,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系統性地傳授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參與科學實踐,進行總結反思和成果展示,確保大單元教學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那么大單元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促進作用也會有效發揮出來。在“磁鐵”大單元教學中,整個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真實情境,明確活動任務
真實情境可以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思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播放鄭和下西洋的視頻,當學生觀看后提出問題:“海上航行需要使用哪種工具來指示方向?”由此引入磁鐵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指南針,通過介紹指南針的工作原理,了解磁鐵的性質。然后,教師要展示多種類型的磁性玩具,如磁性黏土、磁性五子棋、磁性七巧板等,這些玩具對于小學生而言并不陌生,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視線。再向學生介紹磁性玩具的特點,布置制作磁性玩具的任務,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利用驅動任務將磁鐵相關知識有機聯系到一起,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
2.理解科學知識,繪制設計圖紙
將科學知識融入視頻和動畫中,直觀立體地展示在學生眼前,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這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能夠將科學知識牢固掌握。在播放磁鐵構造、性質、原理的相關視頻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深入理解知識內容,將科學知識融會貫通。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鏈,借助遞進式的問題檢驗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查漏補缺。在科學實驗環節適時地啟發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材料,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和討論,確立清晰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材料,繪制磁性玩具的設計圖紙,標注不同材料的用途,為制作磁性玩具提供有益參考。
3.小組合作探究,匯報展示成果
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全程觀察各小組的科學實驗進度,實施有效指導,幫助各個小組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制作磁性玩具的實踐活動中,理解磁鐵的性質是成功制作磁性玩具的基石,教師要提問學生“如何使磁性玩具動起來?”引導各小組根據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將設計圖紙付諸實踐。各小組完成制作磁性玩具的任務后,依次展示成果,分享設計理念、制作經驗以及應用的原理,其他小組和教師要指出磁性玩具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該小組完善和優化科學實踐作品,提高作品質量。
4.注重知識遷移,提升學習成效
制作磁性玩具的活動體現了磁鐵在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應用,這一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回顧整個活動流程,讓學生說說學習收獲和不足之處,改正自身缺點,促進學生朝著最近發展區邁進。并要基于磁鐵的性質進行知識遷移,引領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應用了磁鐵,這些物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這給學生帶來了哪些啟示,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記憶,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產生應用磁鐵解決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意識,從而提升大單元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5.制作評價量表,落實單元目標
評價是檢驗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通過制作評價量表,發揮評價對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有助于落實科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磁鐵”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包括磁性玩具設計方案和圖紙是否合理、磁性玩具部件拼接是否穩定、磁性玩具外觀是否美觀、磁性玩具是否可以動起來、磁性玩具是否具有創新元素、磁性玩具設計和制作過程的講解是否清晰和流暢,為評價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依據。采用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準確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應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優化大單元教學流程,創設真實情境,設計環環相扣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進行科學探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科學知識,將知識遷移和創新應用,并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不斷改進大單元教學方案,助力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緞婕.學本課堂視野下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J].家長,2024(18):134-136.
[2]張民花.小學科學學科核心概念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小學生(上旬),2024(9):1-3.
[3]吳偉強,洪盛,高翔.SOLO理論下的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4(5):86-89.
[4]楊建偉,單華瑞.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4(5):36-39.
[5]張佐梅.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J].甘肅教育研究,2024(1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