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高校混合式學習課程資源設計不合理、小組協作參與度低、深度學習投入較少、教學交互不足、任務驅動作用不突出和自主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該文從課程的整體設計、線上課程建設方案、教學交互模塊的改進、混合式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等方面構建出基于聯通主義的混合式教學模型。提出了利用知識圖譜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重構,構建出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網絡,通過深度交互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最后以Python課程為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和總結。
關鍵詞:聯通主義;混合式教學;知識圖譜;教學交互;自主學習能力;高階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3-0165-03
0引言
許多高校通過學習通、智慧職教等搭建課程學習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然而,當前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網絡學習、網絡資源建設以及混合式學習支持服務等層面,著重對混合式學習的實證研究、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研究[1]。各高校教師積極探索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途徑,目前,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已取得豐碩的成果,如基于OBE理念(成果或結果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呈現廣泛性[2],發展“簡單知識學習線上化,復雜技能訓練線下化”的混合教學模式。然而,當前,高校混合式學習課程存在資源設計不合理、小組協作參與度低、深度學習投入較少[3]、教學交互不足、任務驅動作用不突出和自主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本文希望通過優化混合式學習過程,改善混合式學習現狀,最終實現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創新人才培養[4]。
1聯通主義理論
聯通主義是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于2005年提出的學習理論。聯通主義的支持者認為,快速獲得知識的能力可能已經比掌握知識的能力更重要。“教學模式”實質上是一種“學習模式”,“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5]。
1.1聯通主義學習觀
聯通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建構的實質是知識的分享和互動,信息時代的知識動態生成、學習活動趨于碎片化、學習者之間相互聯通形成學習者網絡。聯通主義知識觀主張學習目標是基于創造的知識生長,也就是實現知識的流通,通過深層次的互動形成問題的認識,并創造新的知識或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產生新話題,吸引新的參與者持續互動,如圖1所示為聯通主義的學習觀[6]。
聯通主義對發現節點、建立連接、形成網絡的強調,也正是計算機教育在線教學設計、開發和實施的立足點和落腳點[7]。因此,聯通主義適合用于高校混合式教學,教師影響或塑造課堂,逐步使學習者擁有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2以聯通為核心設計教學過程
通過各類學習網站、教學App、MOOC等在線平臺實現教學交互和課堂內外各類教學活動的聯通。通過拓寬知識模塊、搭建人際網絡、連接教育資源等方式,探尋不同知識內容間的聯系,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構建個性化學習網絡,通過活動支持、數據收集、網絡研修等教學支持模塊,促進教學互動和延展。線上課程資源按照聯通主義學習觀,聚合校內外、學科間、行業間等多方力量實現共建共享在線教學資源,應用知識圖譜技術進行系統性設計,構建學習者與各類資源的通道,形成統一的開放資源網絡,促進產學研用的融合。線下采用翻轉課堂,通過匯報、討論、競賽、實驗實訓等方式檢驗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果,通過創新來促進學習者的成長[7],從而持續進行更高質量的聯通,解決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需求和能力提高,促進創新發展。
1.3基于知識圖譜,促進教師精準教學和學生個性化學習[8]
利用知識圖譜技術將知識的本質特征呈現出來,通過對知識點本身的語義進行分詞解析,進一步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呈現,讓學生了解一門學科的關鍵知識點,并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知識點記憶地圖。通過知識圖譜,可以更加精準地刻畫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更加準確地刻畫資源,從而實現對學生精準的學情研判、學習路徑規劃,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也能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情,優化教學方法和調整教學策略。知識圖譜也可以輔助老師進行精準化教學,一方面是通過對學情的精準分析,系統進行相關的鞏固練習題推薦,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提升教學針對性。
2基于聯通主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2.1構建一個開放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基礎框架
基于聯通主義學習觀,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構建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網絡,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重構。研究了教學資源設計的五大設計原則和五大內容建設的思想,提出了利用知識圖譜技術,融合多課程知識點,方便獲取優質資源和設計教學活動,提煉出不同的學習路徑,鼓勵學生個性化選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9],構建了一個基于聯通主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基礎框架,如圖2所示。
2.2研究基于聯通主義的混合式教學過程創新設計
以聯通為核心,基于知識圖譜、通過能力導向、問題驅動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進行創新設計,從教學準備、線上線下教學、練習實踐與學習評價等教學環節方面進行研究和改進[10-11],通過活動支持、數據收集、網絡研修等教學支持模塊,促進教學互動,圖3為重構基于聯通主義的教學過程圖。
3混合式教學的應用
本研究以工科學生的Python課程為例。以學習通平臺為載體,將線上教學方式與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針對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教學環節。
3.1課前準備階段
3.1.1制定預習任務單
教師需要設計和制定預習任務單。引導學生登錄平臺查看預習任務單,利用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完成預習工作題,并及時提交給老師審閱。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學習反饋和交流,表1為制訂的預習內容任務,對學生每天的預習整體完成情況進行分析。
3.1.2制定混合式教學目標
制定本次實訓課程教學目標: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推陳出新的能力。把線上預習的課程視頻及相關內容,通過線下實際操作和討論交流,進行加工、融合,使之可以進行模塊化、系統化的應用,根本目的為有效提升絕大部分學生的深度,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線上有資源,資源的建設需要能夠實現對知識的講解。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學視頻的預習任務;
2)。線下有活動通過測試題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要能夠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知識,通過上機實操鞏固所學知識點,通過拓展項目提高知識轉化能力,達到能夠進行實際應用的水平;
3)過程有評估。對每一章節進行隨堂測試,線上和線下,過程和結果都需要開,利用項目小組的評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至少完成教學視頻中的項目編碼,學會調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程序錯誤。
3.1.3課前學習流程
課前教師及學生主要活動如圖4所示。
通過實時記錄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便于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2混合式教學實施方案
混合式教學整體流程為:布置學習任務、課前自主學習、課上知識內化。以學習任務為明線,知識與技能、素質培養為暗線,隨時關注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評價、督促,增加學習壓力。樹立榜樣,提高學生的自信,做到及時評價、鼓勵、適時表揚。教師課上充分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采用調試競答、小組討論、拓展訓練、實踐操作、學生講解和單元測試等。結合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如圖5所示。
結合線上教學情況,制定如表2所示的線下教學方案。
3.3拓展練習與實際操作
采用復雜知識教師總結,普通知識學生總結,對課程知識點精講并進行系統化總結,同時采用小組討論方法,設置一些較高難度問題、拓展性實際問題,共同討論,加深理解、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制定隨堂操作實踐任務,利用學習平臺,快速填寫實驗報告,通過理論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4教學評價
改變考核評價方法,包括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個人單獨評價和對小組整體評價。將線上學習成績納入到總評成績中,如表3為評價指標。
4總結
聯通主義理念增強了以教學交互和自身知識創新為中心的學習觀念。基于聯通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更加注重線上與線下、課本與網絡的結合,突出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協作性[12],以自學自研、生生互學、師生共學的方式開展,豐富課堂形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真正實現線上自主學習與課堂正式學習的整合。改革傳統課堂、優化翻轉課堂[13-15],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發掘學生的自主聯通、自主探索和自主創造為目標的教學目的觀,以注重學習個體與學習網絡的聯通、師生交互為核心的教學流程觀,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發展為要點的教學評價觀[16,17]。基于聯通主義和智慧教學云平臺,整合優化利用國內外優質MOOC課程,根據校本特點,優化課程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整合課程設計與實施方案,使翻轉課堂的應用在國內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得到很好的補充、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謝瓊丹.基于工作現場學習的企業混合式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某省電信公司為例[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9.
[2]王明遠.OBE教育理念與高校外語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資訊,2021,19(27):137-140.
[3]王蘭珠.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問題與對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6):111-114.
[4]張娜.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5]付曉春,王暉.聯通主義學習理論述評[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4):58-61.
[6]逯行,陳麗.知識生產與進化“:互聯網+”時代在線課程形態表征與演化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9(9):1-9,92.
[7]陳然,張慶霞,張羽鸝,等.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的高校創業教育在線教學模式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1,12(4):151-157.
[8]李仕陽,唐萬梅.聯通主義下知識圖譜混合式教學平臺的研究設計[J].數字教育,2020,6(3):32-37.
[9]劉華,敖謙.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混合式教學:以“網線制作六步法”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1):48-54.
[10]姚韋靖,陳海明,傅菊根.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建設與實踐:以安徽理工大學鋼結構基本原理課程為例[J].安徽建筑,2022,29(1):94-96.
[11]趙春,劉福剛.一種融合聯通主義與新建構主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J].高教探索,2021(10):16-21.
[12]杜再江.貴州民族大學《民族理論與政策》入選智慧樹共享精品課程[N].民族理論與政策,入選智慧樹共享精品課程-《貴州民族報》2018-01-05(A01).
[13]王志軍,陳麗.聯通主義“:互聯網+教育”的本體論[J].中國遠程教育,2019(8):1-9,26,92.
[14]馬婧.聯通主義視域下高校混合式教學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9(6):123-127.
[15]孫渝莉,劉瑞.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研究綜述[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4):96-103.
[16]柳潔,吳欣,陳澤宇.職業院校混合式教學的運用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5-11.
[17]陸鑫,張鳳荔,湯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5):147-151.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