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并非課堂錄像的片段,不同于多媒體課件,也不是課堂上某個片段的記錄,而是服務教學目標、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而精心設計的教學視頻,具有時間短、內容精、針對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微課為學習者提供了可觀察、可體驗,有內容,有思考的學習體驗,使重復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變為可能,滿足了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微課的設計過程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技能。
在課堂教學前,設計微課再創新
精準確定教學目標,精當進行微課選題。微課設計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訂教學目標,將培育核心素養作為微課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要政治立場鮮明。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立場,對錯誤的社會思潮旗幟鮮明地加以批判。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三要知行要求明確。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學段特點對觀念認知與道德品行進行科學評測,制訂具體、適切和可操作的目標,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道德與法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門淡化知識,突出德育和心育的學科。法律和國情國策部分,知識點抽象,學生不易理解。針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需要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善于挖掘和利用課內外資源。如果將這部分內容設計成微課,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微課資源選取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進程,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選材。要選取反映教材知識與教材知識有一定關聯的微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落實教學目標。生動形象的微課資源可以帶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八年級下冊法治部分的教學,不少法律知識對八年級的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和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微課資源,把教材中的知識生活化、生動化,將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堂的時效性。
聯系生活實際,活用熱點話題。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實例,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二要緊扣時代主題,反映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服務核心素養培育;四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
八年級上冊《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選編新時代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等素材制作成微課,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會強烈地感受到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進而引導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國家安全意識,自覺加入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列。
對于法律程序或道德困境的講解,可以設計動畫或角色扮演的微課。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情懷時,可這樣設計微課: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請你繪制一幅抗戰英雄地圖,向同齡人講述英雄的故事。學生課前通過小組合作尋訪心中的榜樣并做好材料梳理。
當前,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新聞播報以及影視作品都能夠為我們的教學過程提供富含現代元素的教育資源。比如《法治在線》這樣的節目、《新聞聯播》以及“學習強國”應用中的相關資訊,都非常適宜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微課設計可以更好地達成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構”“人大應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的監督”等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再精準
利用微課在創設真實情境中激發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提供給學生的是色彩豐富、圖像逼真的畫面,并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設置令人身臨其境的情境,創造出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
老師借助精簡的微課,利用充滿活力且趣味橫生的影片或動漫作為新課導入的方式,以此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喚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可以制作專題微課,通過詳細解讀和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同時,微課的反復播放功能可以讓學生隨時回顧和鞏固知識點。微課作為一種開放性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拓展材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推薦相關的微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多數微課網站支持交流對話的功能,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功能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和答疑。在互動之中,教師得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業進展,優化教學方案,并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交際技巧和團隊合作意識的提升。
利用微課在再現生活情境中走進生活。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這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微課微切入、微素材、微問題,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就會變得富有生活氣息。
在微課中,教師可以設計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緊密相關的情境模擬,如模擬法庭、道德辯論等。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體驗法律與道德的應用。例如,教師設計模擬超市購物場景微課,讓學生在購物過程中注意商家的行為是否遵守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商業道德,教師結合時事熱點或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選擇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情境模擬,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法律管制和道德約束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在微課中,教師詳細解讀案例的背景、過程和結果,引導學生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可以在微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法官、律師、道德觀察員等,深入了解各個角色的職責和立場。
在微課展示后,可以設置討論環節,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提出問題或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利用微課在激發學生情感中升華認知。教學實際中,教師應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學生的思想、行為教育相結合,達到兩者的統一。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微課播放悠揚悅耳的音樂、感情真摯的配樂朗誦、令人捧腹大笑的相聲片段、真實感人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思想上的波瀾,或悲、或喜、或深思、或共鳴,都可以增強教學活動的感染力。
【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核心素養下微課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效用的調查研究”(課題編號:AH2018130)相關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