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4-0022-02
作為“2024年度四川省中小學體育教師現場課展評活動”(以下簡稱“四川展評活動”)觀摩教師,筆者基于“四川展評活動”的優秀課例,總結了“四化”策略,即“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實施、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教學方式合理化選用、評價內容多元化設計。
一、“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實施
通過“以賽導學、以練促用”的進階設計與“學練賽”一體化實施,體育課堂應實現從單一技術教學向實戰能力培養的轉化,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課堂。從教學組織形式來看,“四川展評活動”的優秀課例應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運動能力水平、學習需求和興趣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教學內容的“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如,“四川展評活動”所展示的水平二(四年級)《排球移動中正面雙手墊球技術與游戲》一課中,通過精講示范、雙人隔網練習、4VS4小組賽的教學內容,實施基本技術 $$ 組合應用 $$ 實戰演練的進階設計。教師在2名學生1組隔網移動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中,采用“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和安全風險點”的框架進行講解,即做什么:移動正面雙手墊球;怎么做:2名學生1組隔網移動正面雙手墊球;做到什么程度:1分鐘內練習更多次數;安全風險點:注意移動時腳下來球。練習環節中,各小組自行記錄首次練習的成功次數,之后的練習以突破前面練習的最好成績為目標,強化“勤練”和“常賽”導向。此外,設計以正面雙手墊球為主的4VS4小組比賽,將全班學生分成6個小組,采用組內成員不連續墊球、本方成員墊球不超過4次的規則,既鞏固了技術的實戰應用,又激發了學生學中練、練中賽和賽中用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練積極性。
二、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
課程內容的合理設計,既要考慮技能的進階習得,還要強化專項體能。從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來看,“四川展評活動”所展示的水平四(七年級)《田徑“跑跳投”技術組合練習》課例最具代表性。該課以運動能力進階為主線,注重學生的遷移性學習培養,將田徑的跑(50米跑、彎道跑)、跳(蹲踞式跳遠)、投(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整合基本技能、技戰術、體能、觀賞與評價、規則與裁判方法、展示與比賽等內容,整體設計了20個課時的大單元教學計劃:第1\~第6課時以投擲項目為核心,融入跑、跳類體能練習,通過投擲技能學習,同步提升學生快速移動能力,增強肌肉力量與爆發力,提高上下肢協調和身體控制的能力,為后續50米跑和蹲踞式跳遠教學奠定基礎;第7\~第17課時的50米跑和蹲踞式跳遠教學中融人投擲類體能練習,持續提升投擲能力,最終實現跑、跳、投的實戰運用,促使學生運動能力等協同發展、整體提升。課程設計充分體現了整體性與結構化特征,引領和推動了學生的深度學習。如,在第8課時《田徑彎道跑技術與游戲》一課中,采用體驗一認知一實踐一創新的進階方式,通過“飛機跑”“騎車轉彎”等生活化體驗感知身體傾斜角度變化,引入問題(身體感知) $$ 小組觀看掛圖,開展彎道跑技術的探究性學習(技術解構)→對比直道跑與彎道跑的擺臂幅度、腳部著力點差異(應用遷移) $$ 組織小場地彎道跑小組積分賽(實戰檢驗)。通過進階的結構化設計,實現技術學習與實戰應用的自然銜接。
三、教學方式合理化選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應堅持注重問題導向的教學,立足學生身心特點,以學定教,通過生活化情境、問題鏈、真實運動場景構建合理化教學方式,發展核心素養,提升課堂實效。在“四川展評活動”所展示的水平四(七年級)《田徑“跑跳投”技術組合練習》大單元教學中的第8課時《田徑彎道跑技術與游戲》一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基于七年級學生身心特點、運動能力、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等,采用“以學定教”,合理設計教學方法:以生活化場景“飛機跑”(導入),引導學生體驗轉彎時身體傾斜角度的變化,關聯實際問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在教學中,運用展板呈現練習項目、練習方式、練習示意圖、規則和問題鏈(如,如何在彎道跑中保持跑速?彎道跑的步頻步幅如何調整?彎道跑中如何克服離心力?)等。以問題鏈驅動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小場地彎道跑的運動情境(“8”字形跑進,半徑9米),開展直道跑進彎道 $$ 彎道跑 $$ 彎道跑出直道的練習內容體驗身體傾斜角度的變化,通過技術應用強化身體控制;構建問題發現 $$ 解決 $$ 遷移的進階式學習鏈,培養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結構化問題設計與情境化活動,實現深度學習與課堂實效的雙重提升。
四、評價內容多元化設計
緊扣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維目標,構建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設計分層進階任務和學習目標,細化多維觀測,促進技能習得與品德塑造,以多元評價設計打造高效體育課堂。“四川展評活動”所展示的水平二(三年級)《韻律搏擊操直拳、勾拳和擺拳基本技術與游戲》一課中,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維度構建評價內容。課時的運動能力目標設計為:學生能說出韻律搏擊操1至2節中2個以上的步伐或拳法動作術語;能做韻律搏擊操2個以上的動作,能與同伴配合完成組合動作(1\~2節),能在游戲和展示中應用所學技能。課時的健康行為目標設計為:能積極參加韻律搏擊操的練習,運動后主動拉伸放松,樹立安全運動意識;在練習中能積極同他人交流合作,主動溝通協作,理性對待比賽勝負與挑戰。課時的體育品德目標設計為:能按照要求參與韻律搏擊操的游戲和展示,遵守規則,舉止文明,關心同伴;在比賽中調控情緒,認真對待每次展示機會,體現團隊協作的精神與自信勇敢的風貌。
從評價方法來看,該課例評價呈現多樣化。如,在“擺拳練習賽”時,教師對突破練習次數的學生給予“跳一跳”獎勵,同時鼓勵未達標者“加油!力爭突破”;在結束部分時對學生的參與度、技能進步等課堂表現進行總結評價。
從評價主體來看,評價主體呈多元化。該課例以體育教師評價為主,鼓勵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在大單元教學設計時,制訂明確、具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學生則依據學習目標、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提升課堂實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