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認為,人的發展會受到遺傳、環境、教育與主觀能動性的共同影響,而教育發揮作用的年齡階段已經開始普遍前移。同時,教育與人力資本的形成關系密切。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克曼在傳統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涵蓋多維能力、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資本理論框架,試圖以此打開人力資本概念中能力的“黑箱”。他以著名的“赫克曼曲線”為標志突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強調了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社會化能力對個體經濟成就的巨大作用,而這兩點均指向了嬰幼兒早期保育與教育的重要價值。這一理論框架為當下幼兒園托育服務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托班提供的是托育服務,和傳統幼兒園提供的學前教育服務存在不少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服務對象的年齡更小,還體現在服務內容和保育方式上。當前,許多托班教師尚未認識到自身在嬰幼兒成長關鍵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怎樣幫助托班教師清晰規劃專業發展路徑、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進而樹立職業認同呢?進入托育服務這一相對陌生的領域,亟須激發托班教師的內在動力,全面落實外部保障,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帶托意愿和專業素養。
轉變思想觀念,成為“專業照護者”
我們經常把提供托育服務的人員稱為“養育師”“保育師”“托育師”,這其實就是要區別于傳統的“教師”角色,促使托班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從“教育者”轉變為“專業照護者”。托育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育,是對傳統家庭養育的有力補充。托班教師需要為嬰幼兒創造安全、穩定且舒適的成長空間,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持續的情感投入,為嬰幼兒提供最細致的呵護,全方位地促進嬰幼兒成長。0-3歲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奠基時期,這個階段科學照護至關重要。家長將孩子從家中送到幼兒園托班,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養育時間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對托班教師專業化照護能力的信任。那么,托班教師如何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

首先,托班教師自身應強化職業信念,深刻認識到托班工作的價值。托班教師的照護工作不僅關乎嬰幼兒未來的成長軌跡,還在緩解家庭養育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次,園所應注重文化建設,幫助托班教師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例如,定期邀請相關專家深入講解托育服務的社會價值,讓托班教師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托班教師,通過良好的職業氛圍激發托班教師的工作動力,為托班教師提供深層持久的精神力量,促進他們職業態度的轉變。
最后,要積極鼓勵家園互動,建立健全完善的反饋機制。幼兒園應搭建起家長和教師之間順暢的溝通橋梁,引導家長和托班教師彼此友好溝通、和諧相處。鼓勵家長及時將嬰幼兒在行為習慣、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反饋給托班教師,使托班教師能夠切實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從而增強職業獲得感和價值感,強化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自信、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
提升職業技能,強化職業認同感
一類職業往往通過建立職業壁壘來塑造職業認同,而職業壁壘的構建需要專業化的職業技能培養與培訓來打造。托班教師群體有自己的職業技能,這種職業技能主要是專業化的照護能力,具體表現在科學養育與家庭養育指導兩個方面。
一方面,與3一6歲幼幾相比,0一3歲嬰幼兒更為特殊,他們年齡較小,表達能力不足。鑒于這樣的特點,托班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科學喂養”“生活照料”“早期疾病識別”“應急安全處置”等專業養育技能,為0一3歲嬰幼兒提供更細致、科學的照料。因此,前期托班教師需要接受嬰幼兒生理學、衛生學、喂養學等專業知識的培訓。然而,上述養育活動不能涵蓋托班教師養育工作的全部內容。因為養育不僅是“撫養”的過程,還是“培養”的過程。科學養育工作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滿足嬰幼兒的生理需求,更蘊含著長遠的教育關切。托班教師應著眼于嬰幼兒的全面培養與發展,促進嬰幼兒語言、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托班教師在前期有嬰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積累。
另一方面,托班教師肩負著家庭養育指導的使命。他們通過與家長的互動,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共同助力嬰幼兒健康成長。同時,當識別到嬰幼兒出現早期問題時,托班教師需要定期與家長溝通,必要時進行入戶指導。當托班教師無法解決問題時,還需推薦父母帶孩子到醫療機構接受更為專業的早期干預。
如何提升托班教師的職業技能?首先,教師自身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強化實踐技能。托班教師應保持學習的熱情,時刻關注托育行業發展趨勢與嬰幼兒照護領域的先進理念,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反復打磨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履行養育職責。其次,園所要積極組織系統、全面的師資培訓。比如,邀請業內專家進行系統授課,為托班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技能指導。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托育師資培訓,并在培訓后建立評估與考核機制,促使教師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提升日常照護的專業性。最后,園所之間要形成相互學習、經驗互鑒的機制。通過定期組織托班教師的課堂展示、照護案例分享活動,在園所之間實時分享最新的照護理念和優秀托班實施案例,在經驗交流中進一步提升教師群體的職業技能,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給予情感關懷,提升心理韌性
托班教師呵護的是“最柔軟的群體”,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關懷,用心感受嬰幼兒的需求,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愛。但事實上,托班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與累加的壓力源,如嬰幼兒突發的健康問題、情緒波動、家長照護理念的不一致等,這使托班教師的心理韌性面臨嚴峻考驗。在此情境下,若幼兒園僅僅強調教師對嬰幼兒的關愛,缺乏對教師群體自身情感關懷的重視,將會導致教師情感資源的過度消耗,進而影響其職業滿意度。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不僅要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情感關懷和支持,還需要各種外部支持及自身情感上的關懷,以更加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完成日常工作。
具體來看,其一,托班教師要重視自我情感反饋,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在日常工作中,教師需密切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當察覺到情緒波動或意識到不良情緒出現時,切不可忽視或壓抑,而應主動尋求幫助,通過合適的途徑盡快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恢復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其二,園所應創設溫暖的人文環境,倡導同事間相互關心、支持的良好風氣,增進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聯系,讓積極愉悅的氛圍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環境的底色。當身處一個彼此關愛、相互支持的環境時,教師更容易將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嬰幼兒,為嬰幼兒創設充滿愛意的成長環境。其三,關注教師工作壓力,保障教師休息時間。園所應依據教師的工作能力、嬰幼兒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科學合理地規劃教師的工作任務,避免教師因過度勞累而消磨工作熱情。教師只有以飽滿、積極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用心關愛每一個嬰幼兒,進而更加認同托班教師的職業角色。
可以說,托班教師不僅是嬰幼兒生活的照護者,還是其生命初期的啟蒙師;不僅是家庭養育的協助者,還是社會良性運轉的奉獻者。我們希望全社會能夠充分認識到托育工作的價值,給予托班教師職業更多的認可與尊重、信任與支持,讓這一群體能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中安心工作。只有這樣,嬰幼兒才能在健康、舒適的環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