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內涵,推進課程改革,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構建趣味化課堂,將學生興趣轉化為閱讀內驅力,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教學質量。如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改進閱讀策略,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創新閱讀教學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豐富審美體驗的活動,本質上是學生主動參與的思維活動。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作為首要目標。基于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其轉變閱讀觀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第十四課《故都的秋》為例,該文選自《郁達夫全集》第三卷,教學目標為讓學生理解文本的脈絡結構、體會作者對故都秋天的深厚情感。教師可從探索秋意、情景交融以及比對秋色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第一,探索秋意。朗讀是提升閱讀質量的有效策略,教師可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散文的音韻美,并嘗試結合課文內容,從情感表達的角度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情感,分析作者借秋景抒情的手法。第二,情景交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直觀呈現北國秋景,通過具象化畫面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提升其理解能力。第三,比對秋色。教師可以文中“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一句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開放性討論,要求學生搜集南方秋景作品進行對比,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
二、布置閱讀教學問題,培養學生閱讀思維
閱讀思維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出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培養閱讀思維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基礎。教師可通過布置前置性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通過解決問題,實現深度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有效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高一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第十三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閱讀教學為例,此文選自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第九回。該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深入分析林沖這一人物形象,并理解文本中草蛇灰線式的結構特點。在設計閱讀問題時,教師應緊密圍繞這兩個教學目標進行。例如,在探討林沖人物形象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結合‘李小二視林沖為恩人’與‘林沖面對高衙內欺辱妻子選擇隱忍’這兩個情節,分析林沖的形象特點。”“從‘買刀尋仇’到‘雪夜復仇’的過程中,哪些情節展現了林沖性格的轉變?”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從細節入手,深入剖析林沖角色的多維性。在理解草蛇灰線結構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文章中存在三處伏筆,預示了后續情節的發展,請指出并分析這些伏筆對情節推進的作用。”“本文多次提及‘火’‘雪’等自然元素,探討這些元素對人物命運的影響。”通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思考伏筆和線索如何推動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通過分析這種導向性的閱讀問題,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三、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運用素養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與語言運用素養乃關鍵環節。教師需策劃并實施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不同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從而增強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并助力學生構建較為完備的語言內在體系。此外,教師也應密切關注學生對各類文本的偏好程度,根據學生的閱讀傾向,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其閱讀積極性,并進一步提升其語言運用素養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十課《老人與海(節選)》為例,該課文摘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說,通過描述海上捕魚的場景,生動地勾勒出一位勇敢無畏的硬漢形象。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可從課文細讀、以寫哺讀以及拓展閱讀三個維度,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第一,課文細讀。教師先指導學生通覽全文,依據故事發展,將課文劃分為不同的結構部分,提煉出核心主題,并進行深入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探討海明威在塑造“圣地亞哥”這一硬漢形象時所采用的文學手法,并分析“捕獲大馬林魚”這一情節線索如何貫穿于這些手法之中。這一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理解能力,并增加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經驗積累。第二,以寫哺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讀后感寫作,從故事梗概、“圣地亞哥”形象分析、“大馬林魚”在文中的象征意義以及課文對自身的啟示四個維度出發,同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理解及運用能力。第三,拓展閱讀。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老人與海》原著,或圍繞“硬漢”“勵志”等主題,拓展閱讀《熱愛生命》《魯濱遜漂流記》《乞力馬扎羅的雪》等文學作品。通過對比閱讀,學生不僅能積累更豐富的閱讀經驗,還能從新的角度理解課文,形成更全面的閱讀視野。
四、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工作,無法一蹴而就。教師應遵循核心素養教育要求,鼓勵學生持續擴充閱讀量、拓展視野,通過文字增長見識、提升思維品質。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邊城(節選)》為例,該文節選自小說第三至六章。教師在完成基礎教學目標后,發現學生對這類文學作品興趣濃厚,便順勢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組織班級讀書會,讓學生分享自已喜愛的文學作品。初期,學生更偏愛情節性強的小說,如懸疑推理小說。教師基于核心素養要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未直接干預,而是引導他們將小說情節與現實生活結合,思考其中的生活哲理、法治觀念或社會現象。在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后,教師再結合《阿Q正傳》《邊城》等經典文學作品,為學生推薦《狂人日記》《青春》《草房子》《挪威的森林》等多樣化作品,幫助學生在文學海洋中遨游,體驗不同的人生,逐步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五、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既能改善傳統課堂單一乏味的問題,又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具體而言,教師應通過創新閱讀教學形式、布置閱讀教學問題、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以及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等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從而落實核心素養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