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數字化浪潮下,中職班主任面臨建班育人能力重構的新機遇。學校應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探索“技術+經驗”融合的實踐路徑,助力中職班主任從“經驗型管理者”向“智慧型育人者”轉型。
關鍵詞 名班主任工作室 教育數字化 中職班主任 建班育人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數字化已成為全球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職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和學生成長的重要引路人,其建班育人能力直接影響著中職生的培養質量和職業發展。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中職生的特征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班級管理方式面臨諸多挑戰,而數字化工具為精準育人提供了新的可能。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為優秀班主任的聚集地和成長平臺,具有經驗輻射和能力重構的引領價值。
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領價值
教育數字化背景下,中職教育面臨著育人的新挑戰。一方面,技術能力與育人需求的脫節。中職班主任對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缺乏基于數據的深度育人能力。雖然他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數字化工具操作技能,但無法將這些工具與育人工作有機結合,無法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精準支持。另一方面,“單兵作戰”與“協同生態”的沖突。在中職班主任育人工作中,存在著“孤島化”現象,班主任難以整合企業、家庭、社區等資源,形成協同育人的合力。企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一方,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資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企業資源難以融入中職育人體系。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但部分家長缺乏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與班主任的溝通協作不夠密切,無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社區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為優秀班主任的聚集地和成長平臺,具有經驗輻射和能力重構的引領價值。
從教育對象看,中職生作為“數字原住民”,其成長環境深受數字化技術的影響,呈現出“網絡依賴度高、行為碎片化、價值多元化”的特點。同時,由于接觸的信息來源廣泛,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更加多樣化,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困難。
從技術賦能需求看,AI 行為分析、大數據畫像、虛擬仿真等數字化工具為中職班主任的精準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這些工具,班主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依據。
從經驗輻射功能看,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為“名師孵化器”,匯聚了一批具有豐富經驗和先進理念的班主任。工作室可以整合優質資源,構建“技術賦能—經驗共享”的協同平臺,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講座、經驗分享會等活動,推廣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和做法,幫助其他班主任提升建班育人能力。
從能力重構支點看,名班主任工作室通過“課題研究—實踐創新—成果推廣”的鏈條,為中職班主任能力重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課題研究階段,班主任可以針對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育人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實踐創新階段,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在成果推廣階段,將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進行推廣,推動整個中職班主任隊伍的能力提升,實現從“個體經驗”向“群體智慧”的躍遷。
中職班主任能力重構的三重維度
首先,提升數字素養,強化育人的針對性。 數字素養是中職班主任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必備的基本能力,要求班主任具備數字化工具的操作技能、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識。名班主任工作室可以通過開發數字化工具操作手冊、開展“AI + 德育”工作坊等方式,為班主任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實踐機會,幫助他們提升數字素養。例如,通過《中職班主任數字化工具操作手冊》,班主任可以熟悉“班級優化大師”“問卷星”“釘釘宜搭”等工具的使用方法,順利完成班級管理、學生評價等工作。同時,學校可以聯合科技企業開展工作坊,讓班主任親身體驗“學生情緒識別系統”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學會通過分析課堂微表情生成個性化干預方案,提高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有
效性。
其次,升級精準育人,描摹學生數字畫像。 精準育人是中職班主任能力重構的核心目標。該維度強調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描摹學生數字畫像,制訂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名班主任工作室可以聯合信息技術部門,整合“學業成績”“技能競賽”“心理健康”“職業傾向”等多源數據,構建學生數字畫像。通過分析學生的“課程簽到率—實訓作品完成度 —企業面試通過率”等數據鏈,動態調整班級分層教學方案,滿足不同學習需求。此外,開發“班主任決策支持系統”,為班主任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構建協同生態,形成育人合力。 協同生態是中職班主任能力重構的重要保障。該維度要求班主任打破單兵作戰的局面,與企業、家庭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場域。名班主任工作室可以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校企協同、家校協同。與企業共建“雙導師制”,企業導師通過“VR虛擬車間”開展職業啟蒙,班主任同步記錄學生職業興趣變化數據,共同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指導。設立“家庭數字實驗室”,鼓勵家長與班主任共同設計“家庭勞動教育AI打卡計劃”,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和家庭觀念。
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領下的實踐路徑
一是構建“數字素養提升共同體”。學校可采取分層培訓體系與設立實戰演練場相結合的方式為教師充分構建“數字素養提升共同體”。分層培訓體系包含基礎層與進階層,基礎層由名班主任工作室牽頭開發《中職班主任數字化工具操作手冊》,涵蓋“班級優化大師”“問卷星”“釘釘宜搭”等常見數字化工具的實戰案例,通過詳細操作步驟與案例分析,助力班主任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并應用于日常班級管理,如用“班級優化大師”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用“問卷星”開展滿意度調查;進階層聯合科技企業開展“AI+德育”工作坊,邀請專家和技術人員為班主任深入培訓,介紹“學生情緒識別系統”原理與應用方法,使班主任學會分析課堂微表情了解學生情緒狀態并生成個性化干預方案,通過實際操作與案例研討提升其對先進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力。
二是打造“精準育人數據中臺”。學校可從數據采集與建模、AI輔助決策兩方面著手,為教師打造“精準育人數據中臺”。在數據采集與建模方面,名班主任工作室聯合信息技術部門整合多源數據構建學生數字畫像,數據涵蓋學業成績、技能競賽成績、心理健康測評結果、職業傾向調查數據等,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掌握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職業潛力等情況。例如,某中職通過分析“課程簽到率—實訓作品完成度—企業面試通過率”數據鏈,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指導和職業規劃
建議。
在AI輔助決策方面,開發“班主任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對學生行為數據展開分析,班主任輸入學生行為數據后,系統能自動生成“學業預警”“職業推薦”“心理干預”三類建議。
三是創建“協同育人生態圈”。學校可以從校企協同與家校協同兩方面推進“協同育人生態圈”的構建。校企協同方面,名班主任工作室與企業共建“雙導師制”,企業導師借助“VR虛擬車間”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呈現企業生產流程、工作環境與先進設備,讓學生提前知曉職業需求與崗位要求,激發其學習興趣與職業規劃意識。同時,班主任同步記錄學生職業興趣變化數據,與企業導師共同剖析學生職業傾向,提供個性化職業指導。例如,部分中職與本地汽車制造企業合作開發“班級—車間”雙場景育人項目,班主任通過企業ERP系統跟蹤學生實習表現,并助力學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在家校協同方面,學校可以開發“家長數字素養提升課程”,名班主任工作室錄制“如何使用AI工具輔導孩子”系列微課,指導家長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制訂學習計劃、借助智能設備監測學習進度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教育數字化與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深度融合,為中職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重構提供了“技術杠桿”與“經驗引擎”。通過數字素養提升,中職班主任可以突破傳統能力邊界,實現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從“單兵作戰”到“生態協同”的跨越式發展。
課題項目:2023年福建省職業教育研究課題“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育人能力‘1+N’提升模式的探究與實踐”(ZB2023078)。
(鄭爭春,福建省莆田職業技術學校高級講師。)
責任編輯: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