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領力是保障教育強國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核心要素。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所建設的教育強國應具備“六大特質”,其中,“思政引領力”位居首位。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政引領力?在教學中又該如何提升思政引領力?廣大一線教師常常為此感到困惑。鑒于此,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將思政引領力的理念內化于每位教師心中,并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等閑識得東風面”,于明晰主旨中提升思政引領力。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我國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取得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實現歷史性跨越,其中一條重要經驗便是黨和國家發揮體制優勢,優先發展教育,讓更多青年學子享受到更普惠、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建設,其核心限定詞是“社會主義”。這一政治定位賦予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盡管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學段不同,學生也存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差異,但教師肩負的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即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助力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成長為杰出人才。其中,最為關鍵的“德”,便是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國家和熱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堅定“四個自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紅旗漫卷千秋月”,于強化主導中提升思政引領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居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教師要從內心深處認同并擁護黨的領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策上的堅定踐行者。教師應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實際,深入淺出地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生動鮮活地講述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通過對比分析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助力學生在理解原理、領悟道理、明晰事理的過程中,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同時,教師還需結合國內國際時政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準確洞察變化、積極應對變化。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亂云飛渡仍從容”,于堅定信念中提升思政引領力。在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加速了信息傳播與知識迭代,各類“認知陷阱”層出不窮,令教師防不勝防,也使得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變得更加錯綜復雜。教育如何不受“雜音”干擾,關鍵在于教師自身要保持“戰略定力”,以堅定的信念驅散思想迷霧,以科學精神破除“信息繭房”。特別是面對國際局勢和改革形勢,教師更應秉持謙遜之心,主動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以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在教學中,教師要堅定方向、堅守真理、堅持科學,敢于同錯誤觀念作斗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學生做正直的人、走正確的路、做正當的事。
“江山代有才人出”,于搶抓機遇中提升思政引領力。教育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民族強。面對學情的新變化,教師應主動擔當,自覺肩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的過程中,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努力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與報國之志。
提升思政引領力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教師唯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心懷大愛、情系天下,將黨和國家的意志內化為個人的教學理念,外化為潛移默化的教育行動,教會學生為人處世之道,方能持續為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積蓄力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