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AI沖擊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7):205-207.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7-0205-03
0引言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其觸角已深入教育領域的各個角落。在室內設計專業領域,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行業生態,也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1]。表現技法課程作為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承擔了學生從創意構思到創意視覺呈現的重要過渡。在AI的全面普及下,教學中存在著“重軟件輕手繪”或“AI替代論”的誤區,不僅限制了學生手繪能力的提升,更阻礙了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對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一方面,其有助于人們正視AI技術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找到手繪與數字工具的平衡點;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走出誤區,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
1表現技法課程教學現狀
盡管AI技術發展迅猛,但在表現技法課程中,大部分教學停留在手繪軟件的基礎操作上,未能將技術與課程的核心教學環節深度融合。沒有將AI技術滲入創意構思、設計推導、概念設計、方案深化等關鍵環節中,無法充分發揮AI在提升設計效率、拓寬設計思路、創意多樣性等方面的優勢。這導致AI技術成為一種孤立的教學內容,無法與課程其他知識體系相互聯系,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對AI技術的深入理解與運用。
2AI沖擊下表現技法課程中的關鍵問題
2.1手繪教學邊緣化導致設計思維培養不足
在AI的沖擊下,表現技法課程中的手繪教學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許多教師和學生認為數字工具能更高效地完成設計表達,對手繪的重視程度降低。手繪不僅是設計表達的一種方式,更是培養設計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繪,設計師能將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具體的圖像,在不斷涂抹、勾勒的過程中激發靈感,對設計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手繪教學邊緣化會使學生逐漸失去鍛煉設計思維的機會,過于依賴數字工具的便捷功能,從而養成惰性思維禁錮思想,缺乏對設計的深人思考和創意發散。長此以往,學生的設計作品可能會變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和創新,難以滿足市場對獨特設計的需求,也阻礙了學生設計素養的全面提升[2]。
2.2硬件設備滯后制約無紙化教學推廣
無紙化教學是本課程適應AI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硬件設備的滯后卻成為一大制約因素。一些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設備老化,運行速度緩慢,大型設計軟件和AI繪圖工具無法流暢運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繪圖板、虛擬現實設備等先進教學設備缺乏,限制了手繪與數字工具融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學生無法通過這些設備更好地體驗無紙化設計的便捷和高效,難以充分發揮手繪和數字工具的優勢。而且,硬件設備的不足還導致教學資源分配不均,部分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實踐機會,不利于設計能力的提升,阻礙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2.3AI技術未與課程形成有效銜接
AI技術在表現技法課程中的應用還存在未與課程形成有效銜接的問題。目前,AI技術大多被作為獨立的教學內容,局限于簡單的繪圖操作演示,與課程的核心知識體系和實踐環節脫節。在創意構思階段,學生難以借助AI技術激發靈感;在方案設計環節,AI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優化建議。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AI技術與課程內容融合的教學方法研究,無法引導學生將AI技術運用到各個設計環節。AI技術的孤立應用,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其在提升設計效率和質量方面的優勢,也無法通過課程學習真正掌握AI技術在室內設計表現技法中的應用技巧,影響了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提升。
3教學模式創新
3.1手繪不可替代性的再認知
手繪堪稱設計師的“第一語言”,憑借其直覺表達優勢,設計師能在瞬間捕捉靈感,將腦海中稍縱即逝的創意以線條、色彩等形式呈現于紙上。這一過程無須經過復雜的軟件操作,思維與手部的動作幾乎同步,極大地縮短了從思維到表達的路徑,為創意發散提供了廣闊空間[3]。
在現實設計溝通中,手繪草圖具有不可替代的即時反饋與情感傳遞價值。它能快速傳達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在頭腦風暴中讓團隊成員或客戶在短時間內理解設計方案。并且,手繪草圖帶有設計師的個人情感和溫度,能引發觀者的共鳴,
促進更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在審美素養塑造方面,手繪的線條質感與色彩實驗意義重大。不同材質的筆觸、不同風格的線條,都能傳達出獨特的情感與氛圍。通過手繪的色彩實驗,設計師可探索色彩搭配規律,提升對色彩感知的敏銳度,從而在設計中展現出更高層次的審美水平。
3.2教學工具升級路徑
在硬件方面,學校可以配備手繪板iPadPro搭配ApplePencil的無紙化組合,為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在軟件方面,Procreate等繪畫軟件功能強大,界面操作簡單,提供豐富的筆刷和調色功能,能模擬各種手繪效果,滿足學生不同的創作需求。AI輔助工具能為學生的手繪作品提供優化建議,幫助他們提升作品質量。將這些工具進行有效整合,能讓學生在保留手繪特色的同時,享受數字工具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3.3AI賦能的教學模式重構
3.3.1基礎階段:傳統手繪與AI輔助的融合
在基礎教學階段,傳統手繪訓練依然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手繪作為設計領域的基本功,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筆觸與紙面的接觸,從而深入掌握基本的手繪技巧和表現方法。例如,通過練習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變化,學生可以學會如何運用不同線條來表現物體的形態、質感和空間感;通過對光影的描繪,學生能夠理解物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明暗變化,進而提升對畫面整體的把控能力。然而,傳統手繪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線條不準確的問題。這時,引入AI輔助線稿修正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AI憑借強大的圖像識別和分析能力,能夠快速且精準地識別學生手繪線條中的不足之處。例如,當學生繪制的線條不夠流暢、出現抖動或者比例失調時,AI可以及時標記出來,并提供相應的修正建議。這種實時反饋機制能讓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從而有效提高手繪的準確性。
3.3.2提升階段:板繪實戰與AI創意激發
提升階段聚焦板繪實戰,教授學生數字工具操作技巧。數字工具便捷高效、支持編輯,極大地拓展了設計可能性。學生需學習繪圖軟件工具及色彩材質技巧,實現傳統手繪到數字繪畫的過渡。AI通過概念圖生成與優化,助力拓寬創意,提升方案創新性,其可快速提供風格化布局、搭配等參考,學生基于AI輸出優化設計,融合創意完善方案,節省時間并激發創新思維,促進設計能力提升。
3.3.3綜合階段:手繪與數字工具、AI技術的深度結合綜合階段采用手繪提案的方式,充分發揮手繪的直覺優勢。手繪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表達設計想法,將腦海中的創意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出來。與數字工具相比,手繪更加自由、靈活,能夠捕捉瞬間的靈感和創意火花。在手繪提案完成后,借助AI進行深化設計。AI可以對學生的手繪草圖進行分析和理解,根據草圖中的元素和意圖,生成詳細和完善的設計方案。例如,AI可以自動補充細節、優化比例等,使設計方案更加專業和美觀。最后,通過數字工具呈現深化后的設計成果,制作成高質量的效果圖、動畫等,以便更好地展示設計方案的效果和特點。這種將手繪與數字工具、AI技術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工具的優勢,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
3.3.4評價體系:AI輔助與主觀審美的結合
在評價體系方面,創新性地引入AI技術輔助構圖分析。AI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客觀的技術層面評價,能夠分析作品的構圖比例、元素分布、視覺重心等,判斷作品在技術上是否合理、規范。例如,AI可以檢測作品中的線條是否流暢、色彩搭配是否協調、畫面是否具有層次感等,并給出相應的評分和建議。這種客觀的評價方式能夠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同時,評價體系還結合了主觀審美評價。設計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創意和審美能力的體現。主觀審美評價關注學生作品中的獨特創意、情感表達和藝術風格等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和評價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和藝術鑒賞能力。通過將AI輔助的客觀評價與主觀審美評價相結合,能夠全面衡量學生的設計能力,提升學生技術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審美能力。
4手繪與數字工具融合的教學模式構建
4.1教學目標的設定
在表現技法課程中,融合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應突出手繪與數字工具的協同作用。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扎實的手繪基本功,能夠熟練運用手繪表達設計創意,傳達情感與氛圍,提升審美素養。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字工具的操作技巧,運用軟件高效表現設計與優化方案。還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他們將手繪與數字工具結合,探索新的設計方法、表現形式,激發創新思維。同時要強調團隊合作與溝通,組織學生共同完成高質量的設計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與職業素養。
4.2課程內容的優化設計
課程內容設置上,應合理安排手繪和數字工具的占比,實現優勢互補。基礎階段以手繪訓練為主,讓學生掌握線條、透視、色彩等基本技法,培養設計思維和審美感知。提升階段逐漸增加數字工具的比重,教授學生運用繪圖軟件、建模工具,同時結合手繪草圖進行創意發散和方案構思。綜合階段則讓學生在手繪與數字工具之間靈活切換,如用手繪快速提案,再用數字工具呈現設計效果。在教學內容上,既要涵蓋手繪的傳統技法,也要引入數字工具的最新技術和應用案例,讓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動態。
4.3教學方法的創新
為實現手繪與數字工具的互補,可采用創新教學方法,如采用項目式教學,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綜合運用手繪和數字工具,從創意構思到方案呈現,全程體驗各個設計環節。教師可在項目初期引導學生用手繪進行頭腦風暴和方案草圖繪制,在項目中期指導學生運用數字工具進行精細設計和效果展示,在項目后期通過手繪提案的方式向客戶或團隊成員展示最終方案。還可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手繪基礎知識和數字工具操作技巧制作成線上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線下則進行實踐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升手繪與數字工具的綜合運用能力。
5結語
本研究聚焦AI沖擊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深入探討了手繪不可替代性與數字工具融合的重要議題。手繪作為“思維可視化”工具,在設計思維培養、即時反饋與情感傳遞、審美素養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而數字工具和AI技術能極大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當前課程存在手繪與數字工具割裂、AI應用停留在基礎操作等問題。在教學模式創新上,要重新認知手繪不可替代性,通過升級教學工具、重構AI賦能教學模式,構建起手繪與數字工具融合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與職業素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EB/OL].教育部,(2015-10-19)[2024-09-01].https://vt.quark.cn/blm/quark-doc-main-pc-966/preview?fp_from=scamp;id=6A1E15837C2C0481EFAD57F68D2A72CA.
[2」徐瑩瑩.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設計數字手繪教學模式研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2023中西部地區教育創新與發展論壇論文集(一).重慶:重慶城市科技學院,2023:223-224.
[3」王東驊.試論手繪效果圖在環藝設計中的重要性[J」.大觀,202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