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白褲瑤“瑤王印”紋樣解構與創生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7)47-49.
中圖分類號:TB4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7-0047-03
0引言
白褲瑤是瑤族的獨特分支,因男性常年穿白褲而得名,主要聚居于廣西南丹、貴州荔波。白褲瑤女服上衣背面“瑤王印”紋樣作為白褲瑤文化的核心視覺符號,具有權力象征、文化認同等多重內涵。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與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白褲瑤傳統紋樣面臨著傳承與發展挑戰。如何挖掘其文化基因,實現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語境下的創新應用,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系統解構與創生設計研究,探索白褲瑤“瑤王印”紋樣的現代轉譯路徑,為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1白褲瑤“瑤王印”紋樣解構與量化分析
白褲瑤女性服飾中最具特色的“褂衣”,又稱“貫頭服”。“貫頭衣”源于人類紡織初期,早在新石器時期便已成為典型衣著形式。白褲瑤沿襲這一傳統,其服裝制作采用兩塊正方形藍靛土布,于左右肩縫合,僅露出頭首部位。由前幅、后幅和袖布環三部分組成,前幅是與肩同寬的正方形家織黑布,素面無飾。后幅同樣寬度,繡有標志性的“瑤王印”圖案,成為白褲瑤文化最鮮明的視覺符號[1]。
1.1紋樣的文化內涵解析
白褲瑤女服上衣背面的“瑤王印”紋樣,構成其核心符號體系,是族群歷史敘事與身份認同的關鍵載體。瑤王印特指白褲瑤女褂衣背面的特殊背牌圖案,是該民族表達對始祖瑤王紀念與崇拜之情的重要形式[2]。據《中國白褲瑤》記載,瑤王印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相傳壯族莫氏土司騙奪瑤王印并進攻瑤區,瑤王戰敗受傷,臨終前于衣襟上繪制了瑤王印圖案。此后,瑤族后人為緬懷瑤王,便將此圖案繡于衣背(見圖1)。在祭祀、議事等重要場合中,通過服飾上的“瑤王印”紋樣向族群成員展示統治權威,使其成為強化族群認同感與凝聚力的關鍵符號。

1.2紋樣視覺特征的量化分析
白褲瑤服飾圖案以幾何形為主,常以方形作為構圖的核心框架,在規整的造型中,圖形呈現出近似“田、回、井”等字形特征。“田”自古以來就在原始的農耕社會中有著特殊意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田字,陳也。樹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3]“井”紋布局不僅承載著女性美的象征意蘊,更映射出母系社會形態下有條不紊且生動活潑的原始秩序美感[4]。圖案內部由正方形與長方形巧妙組合,在既定框架內,大小圖形相互呼應、靈活轉化,于對稱中彰顯均衡之美,實現了簡潔形式與多元結構的和諧統一。
為進一步揭示白褲瑤服飾紋樣的視覺特征,本研究運用Photoshop工具,對六種典型“瑤王印”紋樣從形態、色彩、構成等維度展開量化分析(見圖2)。

從色彩紋樣上看,六種典型紋樣均以靛藍色為主色、靛黑為底色,輔色為橙紅或橙褐,構建“靛藍 + 暖橙”核心雙色體系,其中靛藍占比超 60% ,強化自然沉靜基調,暖橙占25%~35% ,作為局部點綴形成視覺焦點,二者借補色對比且經過渡達成和諧。從構圖形式上,整體框架嚴守“方形統治”與中軸線對稱,外輪廓及內部為規整正方形,以垂直 + 水平中軸線鏡像對稱,強化莊重儀式感。這六種典型的紋樣內部構成均含嵌套、重復、放射等形式,其中(a)(c)是嵌套式,借大小圖形互動顯秩序;(b)(e)為重復式,以單元重復增強節奏感;(d)(f)呈中心放射雛形,為構圖注動態感。此外,細節差異映射文化演變,如(a)(b)色彩對比強,對應權力標識,(c)暖橙占比高或涉特定儀式,(d)(f)中心圖案變形暗示生活化演變,整體既守文化基因又現差異,詮釋視覺密碼(見表1)。
量化分析結果顯示,在形態方面,中心對稱結構占比高達 85% ,主線條平均長度 12.5mm ,輔線條 5.3mm ,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形構成比例分別為 80% 、 15% 小 5% ○方形以 72% 的占比作為核心骨架構建嵌套與裝飾結構,三角形占 23% 多分布于邊緣輔助裝飾,圓形僅以 5% 在部分中心細節呈現。布局形式層面,中心放射式(c)(d)(f)與二方連續式(a)(b)(e)各有3例占比均為 50% (見表1)。中心放射式以核心圖案為輻射源向外延展輔助紋樣,二方連續式通過單個紋樣單元重復排列形成圖案帶,二者協同展現設計多元性與功能平衡特征。“瑤王印”規整幾何形態與對稱布局的組合,賦予紋樣莊重、威嚴的獨特視覺感知。
2.1基因提取
作為一個藝術符號,白褲瑤服飾圖案通過外顯的方式傳遞隱藏信息[5]。本研究提出的轉譯模型以文化基因提取為起點,通過對傳統紋樣的解構分析,提煉核心符號與特征。通過量化分析解構白褲瑤“瑤王印”紋樣的核心編碼,建立“紋樣基因庫”。數據層面錨定關鍵參數:幾何圖形構成(方形 72% 、三角形 23% )、對稱結構(中心對稱 85% )色彩比例(靛藍:暖橙 ≈3:1 )及布局形式(中心放射式與二方連續式各占 50% )。進一步將數值轉化為文化語義,如方形的高占比象征“秩序與權力”的社會結構,中心放射式布局隱喻“瑤王統治權威”的層級關系,靛藍色系則關聯族群“自然崇拜”的生態觀念,從而實現從視覺特征到文化內涵的系統性解碼,為后續形構轉譯提供兼具數據支撐與文化邏輯的設計依據。

2.2形構轉譯
瑤族服飾紋樣的造型普遍是真實事物的意象或抽象表達,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表現為紋樣圖案對于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即將具象的實物抽象化為點、線、面的形式[6]。在形構轉譯階段,本研究采用參數化設計方法實現紋樣基因的現代化重構。首先基于原始幾何紋樣的量化數據(邊長12.5±0.8mm ,內角 90°±20° ),通過Grasshopper 算法構建參數關聯體系,生成保留核心特征的漸變輪廓模塊,其平滑變形過程嚴格遵循拓撲連續性原則。同時拓展傳統三色系至現代漸變色譜,在LAB色彩空間中控制色差,確保文化辨識度。形構轉譯階段遵循“減繁為簡”“形意結合”原則,運用參數化設計等技術手段,將傳統紋樣轉化為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形態。
2.3創生設計
在創生設計環節,以形構轉譯后的新形態紋樣為基礎,運用圖形重組、元素衍生和動態拓展等多種創新手法,生成符合現代審美的全新圖案。
圖形重組:白褲瑤服飾紋樣的構圖方式常常隨著語義內涵的變換而改變基礎紋樣的布局排序,產生不同的裝飾效果并引發不同的情感共鳴[7]。對原始“瑤王印”紋樣中的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進行拆解,打破原有對稱布局。例如,將原本嵌套的方形結構打散,以錯位疊加的方式重新排列,形成具有空間層次感的新圖案。同時,改變圖形間的比例關系,放大部分三角形元素作為視覺焦點,弱化次要圖形,使新圖案在保留原始紋樣幾何特征的同時,呈現出獨特的現代構成形式。
元素衍生:提取“瑤王印”紋樣中的標志性元素,如放射狀線條、十字交叉結構等,對其進行抽象化處理。將放射狀線條簡化為流暢的曲線,并以漸變的方式向外擴散,結合現代點元素,形成類似星光發散的圖案效果。對于十字交叉結構,將其演變為更具動態感的斜向交叉,融入箭頭元素,寓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方向,使新圖案既蘊含原始紋樣的文化內涵,又展現出新穎的視覺語言。
3創生設計實踐
白褲瑤傳統服飾從原材料到最終的成衣,處處滲透著人文意象[8]。在服飾設計實踐中,將“瑤王印”紋樣的創新設計成果充分落地。在日常服飾方面,聚焦簡約風格T恤設計,從原始紋樣中提取核心幾何元素,進行簡化與抽象處理。以靛藍色為主色調,呼應傳統紋樣色彩,采用白色線條勾勒“瑤王印”輪廓,將其印制于T恤左胸位置,使傳統紋樣與現代簡約風格相融合。在禮服設計上,以“瑤王印”中心放射式紋樣為靈感源泉,選用黑色綢緞為基底,運用刺繡工藝將放大的紋樣繡于裙擺。通過漸變橙紅色絲線模擬血液流動效果,隱喻瑤王傳說,在現代禮服中展現傳統紋樣的獨特魅力。
4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白褲瑤“瑤王印”紋樣的解構與創生設計研究,成功構建了“基因提取一形構轉譯一創生設計一場景適配”的轉譯模型,實現了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表明,技術賦能與設計創生是激活傳統紋樣當代價值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成果為白褲瑤紋樣的活態傳承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論,對民族文化創新設計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技術在紋樣設計中的應用,探索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的融入,拓展白褲瑤紋樣的應用場景。同時,加強與白褲瑤當地的合作,推動設計成果的產業化發展,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劉宗明,李朝陽,富雅婷.貴州白褲瑤服飾中民族互嵌的形象書寫[J」.絲綢,2025,62(3):119-130.
[2」許慎.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23.
[3]張雪,舒蕾.白褲瑤女子服飾背牌圖案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包裝工程,2023,44(S1):425-432.
[4」胡澎.解讀白褲瑤女褂衣井字紋布局的視覺表征J」.裝飾,2018(2):94-95.
[5」徐云,王萌.符號學視域下白褲瑤服飾紋樣的創新轉化[J].天津紡織科技,2025(2):10-14.
[6」李萌,劉春雷.視覺傳達設計中抽象圖形的針對性提煉與表現[J」.包裝工程,2014,35(8):9-13.
[7]徐雍涵,徐云.白褲瑤服飾紋樣因子提取與抽象化衍生設計[J].湖南包裝,2022,37(2):157-161.
[8]周少華.白褲瑤服飾技藝與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