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致敬用雙手托舉希望、以汗水澆灌夢想的新時代勞動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高度重視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關心關愛廣大勞動群眾。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著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共同奏響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更加良好的就業和勞動條件,推進高質量就業,有序提高勞動、技能、知識、創新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權重,不斷增強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不僅是對勞動價值的肯定,更是對新時代勞動者奮斗精神的深情禮贊。
勞動節旗幟上鐫刻著勞動者爭取權益的歷史。從工業革命時工人爭取縮短工時、禁止童工,到當代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呼吁社會保障,勞動者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社會工作倡導的社會正義與人的尊嚴,和勞動者爭取權益的歷史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銘記,勞動權益的進步是制度變革與集體行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最低工資立法、職業安全標準,到工會集體談判、反職場歧視倡導,勞動者的聲音匯聚成推動社會公平的強大力量。
我們堅信,勞動無高低貴賤之分,每位勞動者都應獲得尊重。殯葬從業者撫慰生命終點,快遞員傳遞城市溫暖,各個崗位都是社會運轉的必需部分。要倡導“體面勞動”,既要保障勞動者收入與安全,也要讓職業發展權、心理健康權成為勞動權益的重要內容。
我們深知,勞動者的“獲得感”不僅來自收入的增加,更源于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社會工作者要通過文化重塑來回應這一需求,講述工人運動史,喚醒集體記憶;批判“工具化”勞動,增強主體意識;倡導“工作與生活平衡”,構建人性化職場生態。
如今,人工智能與零工經濟改變勞動形態。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勞動者尊嚴不可侵犯。要為“數字勞工”爭取算法公平,為傳統行業轉型工人提供技能升級支持,為“銀發打工族”制定包容性就業政策。我們追求的是勞動要素與知識、創新同等“有尊嚴”的分配體系以及能兼顧技術革新與人本底線的社會生態。
勞動光榮,奮斗最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指引,以社會工作為橋梁,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揮灑汗水、追逐夢想,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