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食品行業急需一批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產教融合的定義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與所設專業相關的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在校企深度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在人才、科研上的優勢與企業在生產與市場上的優勢相結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然而,當前我國食品專業人才培養存在深度不夠、機制不完善、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創新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食品專業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的重要性
1.1 滿足食品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食品行業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檢測、研發等各個方面,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差。通過校企合作的協同創新,企業可以深度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和行業的最新技術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實際的工作場景和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出符合食品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1.2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學校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和科研人才,在食品科研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缺乏與企業有效對接,很多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可以為高校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的生產搭建起一座橋梁,企業可以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實踐平臺和資金支持,學校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科研項目,使科研成果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動食品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發展。
1.3 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
學校和企業在資源方面各有優勢,學校擁有雄厚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和優秀的人才資源。在校企合作的協同創新中,雙方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學校可以使用企業的生產設備和實踐基地,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科研設備和人才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同時,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雙方的資源利用效率,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2.食品專業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的現狀與問題
2.1 合作深度不夠
目前,我國食品專業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表面化,很多校企合作僅停留在學生實習、企業講座等表面層面,缺乏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學校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往往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企業對學校人才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以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業務和先進技術,因而不能達到預期的實習效果。
2.2 協同創新機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創新必須建立完善的機制,才能確保合作創新的順利進行。然而,目前我國食品專業校企合作機制尚不完善,在科研合作方面,由于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致使科研合作難以深化。在人才培養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導致不同院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難以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
2.3 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
食品行業發展迅速,技術不斷更新,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嚴重滯后,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的實際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導致學生畢業后適應時間長,培訓成本增加,人才流失風險加大。
3.食品專業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的路徑
3.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3.1.1 構建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體系
要想實現產教融合,就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單一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校和企業雙主體的人才培養體系。企業應深度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實施和評估等環節,將企業的實際工程和工作任務與課程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真實的工作場景和實際問題。這樣的話,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會更符合企業的需求,畢業后,學生的適應期就會縮短,企業也能更好地選拔到合適的人才,實現校企共贏。
3.1.2 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在產教融合中,結合現代學徒制的理念和模式,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企業選派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骨干為學徒師,對學徒進行實際操作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學校的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學徒培養過程中,師傅可以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徒,學徒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地指導,學校教師也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調整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更好地結合起來。
3.1.3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提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比重,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鼓勵學生參加企業研究項目,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其次,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企業新產品研發項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通過參與企業科研項目,讓學生充分接觸到行業前沿技術,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為他們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優化科研合作機制
3.2.1 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在大學、企業、科研機構和用戶四個層次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實現資源集成、優勢互補。以此為基礎,各方參與方可以開展科研項目,實現成果共享,加速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例如,學校和企業合作開展食品加工技術和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等方面的科研項目,研究機構可以為這些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用戶可以提出實際的需求和反饋,從而推動食品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利用聯合創新平臺,雙方可以定期召開座談會,及時溝通研究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學校的科研成果可以快速地向企業轉移,科研機構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來獲得更多的實際數據,從而提高科研水平。
3.2.2 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
在進行科研合作前,應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避免出現糾紛。雙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出資和貢獻合理分配知識產權和收益。例如,企業與學校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其知識產權可以由雙方共同擁有,收益可以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在具體操作中,要細化權利的范圍和權利的轉讓方式。在利益分配方面,除了資金投入之外,還應考慮人才、技術等方面的貢獻,確保分配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合法權益,促進科研合作的持續穩定發展。
3.2.3 加強科研人員的交流與合作
一是鼓勵學生到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和生產實踐,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解決技術問題。二是派技術骨干到學校進行教學和指導,把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生產經驗帶給學生和教師。三是加強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共享。學校的科研人員在企業任職期間,不僅可以將學院的理論研究成果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還可以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問題帶回學校,豐富學校的科研內容。而企業的技術骨干到學校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提高教學和研究水平。
3.3 實現資源整合共享
3.3.1 共享教學資源
學校和企業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如教材、課件、教學案例等。企業可以將自己的生產實例和技術信息提供給學校,作為教學案例和教材編寫的素材。高校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和科研成果的共享,為企業培養人才和技術創新提供支持。企業的實際生產案例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的過程,學校的教學資源與科研成果也能為企業員工提供理論提升、技術創新思路。以此為基礎,通過聯合編寫教材和制作多媒體課件等新型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3.2 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實習基地,為學生和企業員工提供實習和培訓的場所。培訓基地的建設應結合實際生產環境和技術標準進行規劃和設計,并配備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實習基地的建設,是學校和企業在實踐教學資源上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的有效途徑。實習基地不僅需要能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還需要為企業員工提供提高技能的培訓機會。
3.3.3 共享人才資源
學校和企業可以實現人才資源共享,學校的教師也可以到企業進行技術咨詢。公司聘請技術骨干到學校兼職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和技能培訓。以此為基礎,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和培訓計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學校教師作為企業的技術顧問,能夠將學校的科研成果運用到企業中,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企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既能讓學生接觸到行業前沿技術,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在此基礎上,通過合作開展人才培養計劃,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3.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3.4.1 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評價體系,將校企合作成效納入校企績效考核體系。表彰和獎勵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成效顯著的學校和企業;對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學校和企業,要督促他們進行整改;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綜合考慮人才培養的質量,注重成果的轉化,資源的共享。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方法,鼓勵高等院校和企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和效果,促進產教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3.4.2 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
政府應加強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對學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各方進行統籌協調,為校企合作解決難題。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校企合作項目的監管和評估,確保校企合作的質量和效果。有關部門可定期組織各有關單位召開座談會,了解校企合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在對校企合作項目進行監督和評估的過程中,可以保證項目實現預期目標,提高項目實施的效率和效益,營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環境。
結束語
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創新,是推動食品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一條重要途徑,對于培養高層次食品專業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食品產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食品專業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只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科研合作機制、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完善政策保障制度等,才是解決以上問題、推動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食品工業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創新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和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創新方式,提高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質量和水平,為國家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同時,政府也應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使食品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達到更高、更深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