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11.0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這一教學指導意見。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課程的設計核心。落實核心素養教育能為學生全面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提供重要內驅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群文閱讀”這一先進教學方法指導課程建設,通過群文閱讀的育人優勢為核心素養教育增效,為小學生搭建語文能力成長的階梯。群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與應用,能使語文教育的效果獲得顯著提升。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方面獨具優勢。其優勢特征主要體現在時代價值、育人價值和閱讀教學價值三個方面。
(一)時代價值: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
從時代教育角度出發,現階段互聯網 + 與大數據背景為群文閱讀教學賦予拓展資源豐富、語篇品質優越、閱讀結構健全等獨特優勢。在此支持下的群文教學涵蓋傳統課堂與信息化課堂的優勢,展現出課內外閱讀兼容并蓄,揚長避短、粗中有細的教學優勢,展現出時代背景下獨特育人現象。這一教學優勢能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教育品質,為核心素養教育賦予時代性特征。這一課程內容的設計能吸取當代優秀文學成果,使學生關注數字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展,了解課程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育人價值: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群文閱讀教學采取“ 1+x ”的閱讀方式,其中,群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能作為德育的重要載體。通過對群文的閱讀,學生能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遠大理想,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通過群文閱讀,學生能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接受正確道德觀念的熏陶;通過群文閱讀,學生能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漸形成健全人格。管子云:“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重視群文閱讀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領會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
(三)閱讀教學價值:拓展學生課堂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度閱讀、高效閱讀,為學生拓寬閱讀視野,是首要教育目標。群文閱讀教學在此方面具有獨特的育人優勢。基于群文閱讀教學,教師能組織同議題的多篇文本,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學生能對多篇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對比和歸納,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深度閱讀。基于學生閱讀廣度與深度的拓展,學生能更全面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提高閱讀能力。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側重方向
在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學生文化、語言、思維和審美四個語文能力發展方向的設計。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作為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側重方向。
(一)側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文化自信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重點培養目標。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化作為群文教學的切入點,借助優質語篇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探究中華文化,在閱讀中積累文化底蘊,在探究中形成傳承意識。如此設計群文閱讀材料,不僅能為學生培養“文化自信”核心素養,更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側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性能力,是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石。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對語篇語言應用的探究、對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側重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為語言模塊探究預留充分的學習實踐和教學指導空間,通過語言運用指導為學生打牢核心素養基礎。
(三)側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指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延伸的高階認知活動,存在想象、歸納、評價等一系列活動形態。學生閱讀能力水平與其思維水平呈正相關。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無論是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的考量還是對閱讀教學目標的兼顧,教師都需注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創設側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四)側重于學生審美創造的培養
審美創造能力包括“審美”和“創造”兩個階段,二者在語文閱讀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作用。在學生群文共讀時,教師可以將審美與創造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落點,以審美創造的成果檢驗學生核心素養的掌握情況。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依托核心素養創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需將核心素養作為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的目標和意圖,輔之以高品質群文材料、精準化閱讀指導、指向性學習任務和多元化輔助工具。指向性強的教學目標與形式能使群文閱讀教學充分發揮其優勢,助力學生語文能力提高。
(一)拓展高品質群文材料,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包含普及文化常識、培養文化意識、關注文化生活、塑造文化情懷等教學角度。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拓展高品質群文閱讀材料的方式,來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促使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理解、文化生活、文化情懷在群文閱讀中獲得深度發展。群文材料的選拔需注意符合高品質、高適配性要求,既要具備文學審美價值,又要與學生當前閱讀水平、認知水平相符合,與課時主題相關聯。教師可以向學生拓展經典文化誦讀類書目,以此向學生普及文化常識、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發掘文學興趣愛好,形成文化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與“傳統文化在當代存在形式”有關的閱讀篇目,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學生能在此過程中培養文化傳承意識,對當代文化生活形成深刻的體會。群文材料的精細選拔,能有效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創造力。文化的積淀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劉胡蘭》的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內容著重描述革命烈士劉胡蘭英勇犧牲的過程。課時文化教學目標將文化類型定位為“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精神結晶。教師為培養學生革命文化意識,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革命文化,形成愛國情懷與文化情懷,為學生找到優秀紅色文學著作《紅巖》的選段。群文語篇中描述了以齊曉軒、許云峰、江雪琴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斗士的壯麗史詩,展現出國難背景下革命烈士純真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學生能在閱讀中汲取與革命相關的文化背景信息,拓寬革命文化視域;學生能在情節閱讀的過程中增強對革命文化的認同感,感悟革命斗士的精神品格;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拓展生活中革命文化的存在形式,包括紅領巾、軍訓服、黨旗等。基于群文閱讀材料,學生能深化對課文《劉胡蘭》的認知,了解和借鑒紅色文學的優秀成果。學生能結合群文閱讀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在閱讀與思考過程中形成深厚的革命文化情懷。
(二)滲透精準化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語用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包含積累語言經驗,塑造良好語感,培養語言應用的意識與能力,塑造文字情感等教學角度。語言運用核心素養是小學階段閱讀教學中的重點教學項目。小學生語文能力有限,高效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則需教師在群文閱讀過程中予以學生精準化閱讀指導,以精講知識點或側面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路點撥,著重點明文本中的優美詞句,以語言探究為切入點引發學生自主討論。學生能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直觀講學的策略,指導學生賞析語篇中的語言可取之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意識與能力;教師還可以有感而發,與學生分享個人語言情感觀點,增強語言教學的情緒感召力。學生能在精準化閱讀指導的作用下,深刻解讀語篇中的語言運用思路,形成良好的語言運用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活動為例,本課課文為經典童話篇目,描述了兩只小蟋蟀在遇到險情時互幫互助的驚險過程。文中兩只小蟋蟀的對話能充分展現其個性特征和文學形象。教師可以將角色的對話語言作為本課時閱讀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落點,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講學的方式掌握語言運用知識。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找到同類群文材料《陶罐和鐵罐》《大個子老虎和小個子腦》《太陽和風》并為學生布置探究問題:“文中的兩個小蟋蟀各有哪些個性特征?請嘗試閱讀,歸納,總結,并從文中找到相關詞句加以佐證。”學生自主閱讀后,參與話題討論。教師可在此環節傾聽學生交流思路,在學生思維受限時予以點撥。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學習成果,并結合學生最終成果為學生進行補充性教學。最后,教師可以請學生結合課文中語言運用的策略,展開對群文的自主解讀,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上述教學指導將側面點撥與直觀教學相結合,能有效強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布置指向性學習任務,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基礎性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文思維包含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創造思維等類型。多元思維類型各有其差異和特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差異,為學生創設指向性強的學習任務群,以不同的學習任務分別訓練學生多元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思維能力”核心素養獲得全面、深入的發展。教師可以創設形象描述類任務,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與形象思維;教師可以布置思辨類任務,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教師還可以提出開放式任務,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學生思維能力將在學習任務群的實踐過程中獲得深度訓練與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夜間飛行的秘密》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內容圍繞“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展開科學說明。文本邏輯清晰、結構嚴謹,具備鮮明的科普文特征。教師在本課時群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找到拓展類群文《燒紙船》《海底世界》并為學生創設學習任務群如下所示:
1.閱讀課文,嘗試描繪蝙蝠的形象和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2.閱讀并對比三篇文本,分析說明:科學說明文有哪些常見的說明方式?3.閱讀課文后分析:人為什么要探究自然科學的奧秘?科學原理能應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對人的生活構成哪些影響?4.嘗試仿照群文材料,完成“仿寫”微寫作任務。上述任務將教學目標指向學生形象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與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善用多元化輔助工具,鼓勵學生審美創造
“審美創造”可以按照其內涵區分為“審美”與“創造”兩個發展階段。前者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的過程,后者則需要學生在審美的基礎上創造,實施評價美、創造美的過程。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積極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意識。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元化教學輔助工具深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感悟,使學生在審美的基礎上加以創造。教學輔助工具包括線上教學工具、實物類教學工具等。學生能在豐富的教輔工具作用下理解文學審美的多元性特征,從群文信息中獲得審美創造啟示,形成良好的審美創造教學效果。
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活動為例,本課時教學內容圍繞“四季之美”展開。教師可以結合人文主題,為學生找到拓展類語篇《蘇堤的四季》《一棵老樹》并在課堂審美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教學輔助工具及其應用形式如下所示:1.微課程視頻:《兩分鐘帶你看完四季的變化》《為什么地球會有四季變化?》2.演示文稿:《四季之美》主題ppt。3.實物教具:四季的楓樹葉標本,請學生從實物觀察的角度體會四季的變化之美。
上述教學輔助工具包含線上教學和實物類教具兩種類型,旨在向學生滲透豐富的審美畫面信息,增強學生審美感官體驗,為學生塑造健康的審美認知。學生能在多元教輔工具的輔助下,正確解讀四季之美的人文內涵,并結合生活實際與認知經驗,仿照課文內容進行“四季之美”主題寫作,舉一反三地完成審美創造活動。教學工具的輔助,能助力學生審美創造核心素養的發展,使群文閱讀教學收獲更好的育人效果。
綜上所述,構建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群文閱讀為教學模式的語文閱讀課程,可以使課堂教學側重于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能力、語文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取拓展優質群文材料、強化閱讀教學指導、布置學習任務群、善用多元教輔工具等方式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在實際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將發揮其獨有的時代價值、育人價值與閱讀教學價值,拓寬學生人文視域,助力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菊花《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初探》,《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年第6期。
[2]趙玲玲《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讀寫算》2022年第36期。
[3]高思怡《領略閱讀風景培育核心素養—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指導策略》,《小學生》2022年第12期。
[4]白亞珺《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有效性研究》,《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