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性問題,是判斷滿足特定條件的事物或事件是否存在,其知識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對學生能力要求高.反證法作為間接論證法,通過判定與論題矛盾的判斷(反論題)虛假來確立論題真實.其論證過程為:先假設命題結論不成立,經推理得出假設與已知條件、定理、公理等矛盾,從而證明原命題成立.因此,合理利用反證法,可快速解答初中數學中的存在性問題.
1代數存在性問題的反證法
代數存在性問題核心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1)結論開放性,需判斷是否存在滿足條件的數或關系;(2)邏輯間接性,常通過反證法否定存在性;(3)構造復雜性,需靈活運用代數變形或不等式分析.此類問題注重考查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如方程解的存在性、函數值的可能性等,要求學生突破正向思維定式,從矛盾推導中揭示問題本質.
例1 已知關于 x 的方程
0,是否存在整數 k ,使得方程的兩個根均為整數?
解析 假設存在整數 k 滿足條件,設方程兩根為 m,n(m,n 為整數).根據韋達定理,
m?n=2k② .由 ② 得
代入 ① 得
整理得 mn+2m+2n+2=0 !配方變形 (m+2)(n+2)=2 .
因 m,n 為整數,故 (m+2),(n+2) 為2的整數因數對,可能組合為:(1,2)、(2,1)、(—1,—2)、 (-2,-1)
分組討論:(1)當 m+2=1,n+2=2 時 .m=-1 n=0,代人k=
,驗證方程 x2+x=0 ,根為0和—1,符合條件;
(2)當 m+2=2,n+2=1 時 O,m=0,n=-1 同理 k=0 ,同上;
(3)當 m+2=-1,n+2=-2 時 m=-3,n= -4,代人
,驗證方程 x2+7x+12=0 ,根為-3 和一4,符合條件;
(4)當 m+2=-2,n+2=-1 時 ,m=-4,n= -3,同理 k=6 ,同上.
綜上,存在整數 k=0 或 k=6 ,使得方程兩根均為整數.
2 幾何存在性問題的反證法
幾何存在性問題常以“是否存在\"“能否找到”等形式呈現,其特點是條件隱含性強,需通過逆向推導驗證命題真假.此類問題對邏輯嚴謹性要求較高,需結合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靈活運用反證法的逆向思維突破常規思路.
例2在圖1所示的四邊形 ABCD 中, BC=AD ∠ADB+∠ACB=∠CAB+∠DBA=30°. 求證: DB2 +CA2=CD2

解析常規解題方法可借助構造全等三角形來證明,該方法較為困難.使用反證法,根據已知條件BC=AD ,假設 BC≠AB 則解題過程更為簡單,
證明 如圖1,設直線 AD 與 BC 相交于點 E 業由角度關系可得: ∠E=120° ,由此可知, CB 與
AD 的夾角為 60° 下面用反證法證明 BC=AB .假設 BC
∠ACB ,與已知條件矛盾.若假設 BCgt;AB .則 ∠CAB+∠DBAgt;∠ADB+∠ACB ,同樣矛
盾.綜上, BCAB 均不成立,故 BC=AB :則有 
因此 DB2+CA2=CD2 成立.
3函數存在性問題的反證法
函數存在性問題常以方程根的存在性、函數參數范圍或變量關系為研究對象.其核心是驗證數學對象(如解、參數、極值等)在特定條件下的存在性.此類問題需通過邏輯推理或代數運算構建矛盾關系,反證法則通過“假設結論不成立”反向推導矛盾,從而證明原命題成立.
例3是否存在實數 Ψm ,使得二次函數 f(x)= x2+mx+5 在實數域內無零點?
解析 假設存在實數 Ψm ,使得方程 x2+mx+5
Θ= 0 無實數根,根據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無實根需滿
足
,即
若存在 Σm ,
則對于任意 x,x2+mx+5=0 取
.代人得
若
則
此時
,與假設矛盾,故原假設不成立,
即不存在實數 Σm 使 f(x) 在實數域內無零點.
4動點存在性問題的反證法
動點問題是幾何與代數結合的典型題型,核心在于分析點的運動規律,將幾何條件轉化為代數方程.解題時需明確動點的約束條件,通過設定參數建立方程,再結合幾何性質求解.當直接構造解有困難時,可假設存在性后推導矛盾,或通過代數計算驗證無解情況,體現逆向思維的應用.
例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A 點坐標為 (0,0),B 點坐標為(4,0).動點 P 以每秒1單位的速度從 A 出發沿 x 軸正方向移動, Q 從 B 出發沿 x 軸負方向移動, R 從原點沿 y 軸正方向移動.問:是否存在時刻 χt ,使得ΔPQR 為等邊三角形?若存在,求 ΨtΨΨ 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析 假設存在滿足條件的 χt ,則 Ωtgt;0
設 P(t,0),Q(4-t,0),R(0,t).
則 ΔPQR 的三邊長度可分別表示為:
PQ=∣(4-t)-t∣=∣4-2t∣,
(204號
當 ΔPQR 為等邊三角形時,
PQ=PR=QR ,
聯立方程,由 PQ=PR .
得 
解得
,將 t 代人 QR 表達式驗證,計算得
,結果相等,故存在
滿足條件.
5結語
反證法作為逆向思維的典型代表,通過否定假設、揭示矛盾的邏輯路徑,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數學定理的深層理解,更培養了嚴謹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反證法的適用場景與步驟,結合代數變形、幾何分析與函數性質,將抽象問題具象化.同時,通過動點問題等綜合題型的訓練,幫助學生建立“假設—推導一驗證”的解題模型,為后續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邏輯基礎.反證法的靈活運用,不僅是解題技巧的提升,更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