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單元教學是新課標與核心素養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組織結構化單元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善認知、促進思維進階,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有結構的學習中提高綜合能力和素養.但是,目前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還存在著教學情境營造不足、學習任務設置不合理、單元測試與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結構化單元教學價值的發揮.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立足于單元整體的角度,合理設計結構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生成知識,有效提高結構化單元教學的效果.
1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實施的意義
1. 1 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構建的系統性
知識系統構建是學生知識遷移應用能力提升、正確價值觀塑造、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孤立地呈現知識,導致學生知識體系碎片化.知識碎片化會抑制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結構化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零碎的知識整合為一個整體,并運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問題驅動、任務驅動等手段,將整合后的知識系統、連貫地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知識的關聯,而且可以引領學生進行結構化的學習,助力學生系統、深入地構建知識體系.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在持續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科教學注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與實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意在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教育形式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發展.因此,要想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必須改變教育形式.結構化單元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重構與整合,可以助力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發展[1].在結構化單元教學模式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跨學科學習活動、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與實踐操作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
1.3 有利于推動數學教育改革的深化
目前,學科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教學策略,直接影響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結構化單元教學模式為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助力.在結構化單元教學模式的支持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組織動態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合理把控和調節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推動課堂教學的轉型升級.同時,在結構化單元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不斷地發現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的革新.
2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
2.1基于新課標要求與教情,明確結構化單元教學的目標
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效的重要抓手[2].通過充分、有效的備課,教師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新課標要求、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可以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學目標設置是備課階段的重要一環.教學目標設置的明確、合理與否直接體現著教師備課的好壞,教師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結構化單元教學的質效.因此,在備課階段,初中數學教師要在充分分析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基礎上,設置明確的結構化教學目標.
例如針對\"相似三角形”這一結構化單元教學,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教學目標:通過數形結合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認識相似三角形,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總結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牢記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四個定理,并通過課堂練習引導學生體驗相似三角形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參與到運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效開發他們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有關“相似三角形”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促使他們運用相似三角形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會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有效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建模意識與數字化歸的思想.在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單元教學內容,將單元教學劃分為多個專題,設計專題學習目標,提煉專題教學的重難點,并結合學生的數學學情,靈活選擇專題教學的方法,精準制訂結構化單元教學計劃,以促使學生在“相似三角形”這一結構化單元學習中實現高效收獲.
2.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推進結構化單元教學活動
2.2.1 利用情境教學法,激活學生對單元學習的興趣
概念引出是初中教學的重點.概念引出的形式直接影響著學生探究的興趣.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直接地陳述概念,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從而導致結構化單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借助信息技術構建適宜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概念,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直觀觀察和對比,有效激活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而且可以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為后續結構化單元教學的推進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針對\"相似三角形”這一結構化單元教學,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相似圖形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在圖片播放完畢之后,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觀察這些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奧秘?你們可以從圖形的形狀、結構、大小這幾方面,闡述你們的發現嗎?借助生活圖片和問題,初步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討論與回答.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運用希沃白板,繪制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三角形的邊和角,并提出思考問題:同學們,這兩個三角形有哪些相似與相同之處?是否可以通過角的大小、邊長來判斷這兩個三角形的關系?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再次運用希沃白板,將小三角形的三個邊長放大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并將放大后的三角形移動到大三角形上.這時,學生會發現放大后的三角形與大三角形完全重合.通過這一操作,學生會發現這兩個三角形對應角、對應邊之間的關系,從而歸納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直觀想象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2.2.2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高效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的一種重要策略[3].在結構化單元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與教學主題、學生能力水平高度吻合的學習任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感知新知識的生成過程,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感知、實操中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思維與能力,設計多元化的、難易適中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探究中構建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提升關鍵能力.
例如在開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法與任務驅動法相融合,引領學生探究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在教學準備環節,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數學小組,并發放給各個小組量角器、刻度尺、A4紙、三角板等學習用具.然后,在正式探究之前,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那么到底怎么判斷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呢?學生猜測可以通過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方法來判斷三角形相似.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布置分組任務.任務1:繪制兩個三角形,使得這兩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判斷這兩個三角形的關系.任務2:用刻度尺測量對應邊的長度,計算它們的比值.任務3:討論、總結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定理.最后,教師邀請各個小組展示探究結果,相互分享探究思路,共同糾正問題,最終共同總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而且可以提高結構化單元教學的成效.
2.3開展單元測試與評價,促進學生反思與 總結
2.3.1 進行單元測試,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單元測試是結構化單元教學不可忽視的一環.通過科學、有效的單元測試,教師不僅可以全面掌握學生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單元學習的薄弱環節,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單元復習資料,指導他們精準復習與鞏固,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單元學習成效.題目設置是單元測試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著單元測試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依據單元知識點,設計難易適中、類型不同的測試題目,多角度、全方位地評估學生單元學習的狀況.
例如針對\"相似三角形”這一單元教學,教師可以設置選擇題、填空題、應用題.選擇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對相似三角形有關概念、判定定理以及性質等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如:以下描述哪一個能證明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A)兩個邊長成比例的三角形.(B)兩個底角相等的三角形.(C)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D)兩個頂角相等的三角形.填空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相關計算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形狀保持不變,將其周長擴大為原來的10倍,那么擴大后的三角形面積是原來三角形面積的倍.應用解答題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將相似三角形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考查學生運用相似
三角形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2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發展
首先,運用項目評價的方式,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例如針對\"相似三角形”這一單元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跨學科項目實踐活動:依據相似三角形知識以及美術學中的創作思想,創意設計藝術作品.在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設計之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代表進行展示,并給其他學生發放評價量表,讓其他學生從創作思想、數學知識應用、藝術作品美觀度等多方面,對學生代表的藝術創作進行打分.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身在學科融合學習的不足之處,而且可以激活學生的創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科知識應用能力,
其次,運用口頭報告,引領學生自主反思,促使學生在反思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學習完\"相似三角形”這一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口頭闡述和總結自身在“相似三角形”這一結構化單元學習中的收獲,反思自身在結構化單元學習中的問題,并指導他們制訂未來的單元學習計劃.
3結語
通過“相似三角形”這一結構化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可以發現,結構化單元整體教學對于數學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實、學生學習質量和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是,要想使結構化單元教學發揮應有的價值,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對結構化單元教學的內涵、原則以及價值進行深人分析,結合數學課程標準與單元教學內容,制定明確的結構化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興趣點、能力水平,優化、創新設計結構化單元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系統、深人的學習,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謝曉.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索—以“相似三角形”單元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7):122—124.
[2]馬曉.初中數學單元教學策略探析—以相似三角形一章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2022(29):96-98.
[3]王婷婷.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J].天津教育,2022(2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