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業財融合的角度出發,建筑施工企業應著力于整合業務與財務信息,以達到優化成本管控并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首先,建立全面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實時監控項目各環節成本,實現實時、精細化成本管理,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資源分配,減少無效成本。其次,財務部門深度介入業務決策過程,結合工程進展、物料采購、人力成本等要素動態調整預算,提升成本預測精度。通過業財融合加強風險防控,對潛在的成本超支和現金流風險進行實時監控預警,以便提前規劃應對措施。此外,企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項目管理效率,從而增強經濟效益。最后,強化內部審計及合規管理,確保成本控制策略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有效執行,為企業長期穩健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業財融合;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經濟效益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2.088
1 引言
在信息化、智能化趨勢下,業財融合已然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優化成本控制和提升經濟效益的關鍵。通過深度融合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企業能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精確控制成本[1]。首先,構建一體化的信息平臺,實時跟蹤并分析各項開支,實現從采購至結算的精細化管理。財務部門深度參與業務決策,協同調整預算,以應對項目的變更和市場波動。其次,利用大數據分析預警潛在成本風險,保持現金流的穩定和安全。同時,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提高項目的執行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業財融合不僅助力企業科學優化成本結構,確保在合規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更是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2 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以及業財融合趨勢的必然性
建筑施工行業正在向精細化、智能化轉變,市場規模的擴大加劇了競爭態勢,使復雜的項目管理對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業財融合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隨著政策對環保、安全、質量監管的不斷強化,企業須在合規經營的同時,尋求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徑。傳統財務與業務之間的分離導致的信息失衡和決策滯后,急需通過業財融合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協同。
業財融合是建筑施工企業應對復雜市場、快速決策的必然選擇。通過一體化信息系統深度融合業務與財務數據,能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與風險的精準預測,進而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和運營的穩健性。這種融合不僅契合行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更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優化了企業的流程和資源配置,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成本控制
3.1 業財融合的概念以及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的特點
業財融合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指的是將企業的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打破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通過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實現企業決策、控制和評價的一體化[2]。
在建筑施工企業中,業財融合展現出其獨特的特點。針對工程周期長、資金集中且地域分散的特點,企業需要實時跟蹤成本,精確核算收支,確保財務數據與業務進展保持同步。通過運用大數據等技術,企業能實現項目全周期財務與業務數據的無縫集成,進而推行精細化成本管理。財務部門深度協同其他業務部門,共同制定并執行成本控制策略。業財融合不僅強化了風險防控機制,還能準確識別并預先應對工程延期、成本超支等風險。
3.2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2.1 提高項目利潤率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提升項目利潤率可通過如下策略:一是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對項目全流程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實時監控并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二是財務部門需要深度參與業務決策,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浪費,進一步提升整體經濟效益。三是利用業財融合優勢預警潛在風險,如成本超支、工期延誤等,提前制定預案,確保項目平穩推進。四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高施工效率,減少間接成本,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間接降低成本,從而提升利潤率。五是實現財務與業務流程的融合,加速信息傳遞,提高決策效率,減少決策失誤帶來的經濟損失。六是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精心策劃財務管理,優化成本結構,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稅費成本,進而增強項目凈利潤率。
3.2.2 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深度融合業務與財務,構建了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統,實現了項目全周期的精細化成本管理。企業利用大數據輔助決策,動態優化預算,確保項目經濟效益最大化。通過信息技術實時監控運營,能準確預警潛在風險,保障項目穩健推進。同時,采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助力質量精益求精。企業還通過合規的財務規劃,合理優化成本結構,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降低成本,增強項目凈利潤率,全方位提升市場競爭力。
3.2.3 優化資源配置
在業財融合模式下,建筑施工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在于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實現項目全周期成本精細化管理,實時分析并精準控制成本支出。財務部門需要深度參與業務決策,運用大數據科學預測成本,靈活調整預算,杜絕浪費,從而提升整體效益。企業通過實時監控運營狀態,能及時預警成本風險,并制定應對措施,從而確保資源在風險可控下實現高效利用。同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施工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減少間接成本,保障工程質量,以避免不必要的額外支出。打破財務與業務數據之間的壁壘,實現信息共享聯動分析,提高決策效率,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決策誤差,確保資源配置符合戰略目標,全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3.3 成本控制的方法與策略
3.3.1 精細化成本管理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深度整合財務與業務數據,實現了從投標到結算的全程成本精細化管理,從而能實時精準把控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成本,有效防止成本的虛高與浪費。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攜手合作,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科學制定并動態調整預算,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同時,企業還通過實時監控項目運營,及時預警并應對成本超支、工期延誤等風險,從而大幅減少潛在的損失。
3.3.2 供應鏈成本優化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構建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實時追蹤并精細分析供應商選擇、采購、倉儲、運輸至現場使用的全過程成本,從而實現供應鏈成本的精細化管理[3]。財務與供應鏈部門緊密協作,運用大數據和AI技術量化分析供應商的多維信息,旨在優化采購策略,降低成本開支。同時,企業還通過精準預測需求、合理調度庫存,有效減少物資積壓與資金占用,降低庫存成本。結合物聯網與GIS技術優化物流路線、預警供應風險,保障施工進度,實現了供應鏈信息的共享與協同決策。
3.3.3 預算與實際成本對比分析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實現了預算與實際成本的動態聯動分析。預算編制需要結合大數據分析與業務實際情況,以確保項目成本預期的科學與合理性。在執行過程中,系統實時采集整合成本數據并與預算比對,一旦出現偏差,即刻發出預警,幫助企業迅速定位成本超支原因,并及時調整策略,確保成本控制得當。通過深度分析預算與實際成本差異,企業不斷優化成本結構,改進項目管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力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4 經濟效益提升策略
4.1 經濟效益的內涵與評價指標
在業財融合的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評價超越了傳統財務指標,延伸至業務與財務管理相互滲透所催生的價值增長。這一經濟效益內涵涵蓋了精細化成本管理、資源優化配置、項目執行效率提升及風險防控等各個方面,目的是通過這些措施推動企業整體價值的增長。評價指標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方面:(1)成本控制效率:通過對比預算與實際成本差異,如單位產值成本、變動/固定成本比率等,評估企業在采購、施工、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效果。(2)資金周轉效率:通過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周轉率等,揭示企業資金使用效率。(3)盈利能力指標:如毛利率、凈利率、資產收益率等,直觀展示企業的盈利狀況。(4)項目執行績效:通過項目按時完工率、變更次數、質量達標率等,判斷企業項目管理與施工效率。(5)風險管理水平:通過壞賬準備金覆蓋率、逾期賬款比例、未決訴訟金額等,了解企業對財務與業務風險的防控能力。(6)創新與成長性:關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新產品或服務收入占比、市場份額增長率等,衡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式提升經濟效益的可能性。(7)業財融合特有指標:如信息共享程度、財務與業務協同效率、財務決策對業務活動的支持度等,這些均直接反映出業財融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貢獻。
4.2 提升經濟效益的途徑
4.2.1 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提高項目管理效率的關鍵在于深度整合財務與業務活動。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互通,從而為決策提供準確依據。財務部門運用大數據分析,科學編制預算,實時監控預算執行。通過與實際成本對比分析,能有效控制成本,進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效率。通過優化采購、施工、人力等資源配置,聯動管理項目進度、質量和成本,以提高項目按時完工率和質量達標率。財務與業務協同運作,確保資金高效流轉,降低資金占用成本。依托信息化平臺,企業實時監控風險,如逾期賬款、壞賬等,并提前制定應對策略,保障項目的穩定運行。
4.2.2 創新經營模式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創新經營模式的核心是深度整合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利用信息化技術和財務管理新理念,推動經營模式變革,以同步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首先,企業致力于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破除財務與業務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從項目啟動到竣工的全流程數據共享和聯動分析,為決策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創新項目管理,進而提高執行效率。其次,企業借助業財融合科學控制成本,靈活采用PPP、EPC等模式優化資源配置,以降低運營成本,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精準分析市場需求、評估風險,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差異化方向穩健發展,進而拓寬盈利來源。最后,強化內控與風險管理,實時監控財務指標,有效防范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健運營,同時倡導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緊密協作,共同參與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以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4.2.3 拓展市場與業務領域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拓展市場與業務領域的方式被深度重塑。通過構建融合信息系統,實時捕獲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并運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市場機遇,科學指導業務擴展方向,有效避免盲目擴張的風險。借助業財融合,企業得以深度分析項目成本和盈利潛力,精細評估新市場進入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資本結構,確保在穩固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穩健開拓細分市場。通過與供應鏈各方建立緊密的業財信息共享,尋求跨界合作,不斷拓寬業務范圍,并讓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緊密協作,共同參與戰略規劃和市場布局,借力財務智慧推動業務創新,助力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全面提升競爭力。
4.3 業財融合在經濟效益提升中的作用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深度整合財務與業務活動,能顯著提升經濟效益。通過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協同作業,為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效率。財務部門運用大數據預測技術深度參與預算編制,科學分配資源,確保資金流向高效業務環節。同時,業財融合還強化了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實時監控關鍵財務指標以預見并規避潛在風險,保障穩健運營。
5 發展展望
5.1 分析業財融合在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方向
業財融合在建筑施工行業的未來發展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智能化財務管理日益重要,企業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能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互聯和深度整合,以精細化成本分析與控制,有效提高了成本預測與預算管理的精度。其次,全過程成本管控深入項目全生命周期,從報價至結算,精細化管理各個環節,確保資金高效利用,降低成本損耗,從而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同時,業財融合平臺助力企業實時監控運營風險,通過預警和及時處理諸如成本超支、回款延遲等問題,從而保障企業的安全運營。再次,通過深度融合業務與財務數據,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定位,抓住商機,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最后,業財融合還促進了企業內部部門及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協同創新與資源共享,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大幅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5.2 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提升的挑戰與對策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在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提升方面面臨多重挑戰:數據整合難題突出,由于傳統管理方式局限,業務與財務數據難以有效對接和共享;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企業需要緊跟信息化腳步,如大數據、云計算等,這對技術應用和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細化管理難度增大,項目施工過程復雜多變,實現全流程成本精控需要借助科學管理體系與高水平的業財協同能力;風險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企業需要具備準確識別、量化和應對財務與業務風險的能力。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合規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企業需要確保合規經營。為此,企業應采取以下對策: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整合業務與財務數據,實現數據自動抓取、實時分析和可視化;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員工信息化技能,打造精通業財融合的專業團隊;推行標準化成本管理,建立完善制度,確保成本核算準確有效;積極應用智能化技術,如大數據、大數據等,以實現成本預測、風險預警和精準決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合規經營的原則,完善內控制度,強化法律意識,確保企業活動依法依規高效運作。
5.3 技術創新與管理模式變革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行業發展趨勢,建筑施工企業借助業財融合的視角,積極推動技術創新與管理模式的變革。首先,企業積極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能工地,實現施工過程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從而提升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顯著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其次,業財融合改變了財務部門的傳統角色,使其從單純的記賬算賬轉向深度參與業務決策,通過實時監測分析業務數據,精準控制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極大提高了項目的成功率。另外,企業致力于組織架構扁平化和流程再造,構建一體化信息系統,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共享和無縫對接,這有利于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戰略,大幅提高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6 結束語
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通過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智能系統,實現精細化施工管理,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時,財務部門深度參與業務決策,實時分析數據以精準預測成本,優化資源分配,減少無效支出。企業還致力于推動組織扁平化和流程整合,確保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共享與對接,從而極大提升了市場反應速度。唯有全面運用業財融合策略,才能突破傳統模式束縛,從全局視角精細化、動態化控制成本,大幅提升經濟效益,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持久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劍峰.建筑施工企業業財融合問題探討[J].投資與創業,2024(02):48-50.
[2]楊濤.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成本控制探究[J].財經界,2023(06):68-70.
[3]陳亭竹.供應鏈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J].財經界,2022(11):56-58.
作者簡介:王聰(1992-),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中級經濟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