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春風春雨,記者一行來到有著“紅色政權之根、雙仙福地之境”美譽的遂川縣,在遂川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正人紅軍小學江鈴校區,恰了,孩子們經常有機會去參加演講比賽、足球比賽等活動,看著孩子健康成長,我就安心了。”她滿意地說。
目前,遂川縣4個教育集團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各校區辦學水平取得跨越式發展,曾經的“薄弱校”也變身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遂川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彬說,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加之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選擇了擇校。“擇校熱\"在造成學校負擔嚴重失衡的同時,也加重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2023年8月,遂川縣按照《遂川縣城區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試點方案》,先行組建了泉江小學教育集團和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推行“一校多區、五位一體\"管理模式,切實提高集團化辦學水平。
高位推動,構筑集團化辦學新范式
優質教育資源也應該到薄弱地區、到有需要的地方去,這是遂川縣成立教育集團的初衷。
如何破解難題,為“擇校熱\"降溫?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學校(校區)3所,新增學位6000個;截至2024年秋季,4個教育集團覆蓋了城區、園區13所中小學,涉及學生33178人,占全縣學生總數的43% ,涉及教師近2000人。
教育集團實行統一組織領導、統一人事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學校管理、統一績效管理的“五個統一\"管理模式,落實“一校多區\"模式。以此為開端,遂川縣集團化辦學的良好教育模式悄然形成。
川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2024年3月至9月,泉江小學教育集團、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泉江中學教育集團、思源中學教育集團先后正式掛牌成立。其中,泉江小學教育集團下設有泉江小學、泉江小學明德校區、泉江小學熒屏校區、泉江小學八角樓校區;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下設有正人紅軍小學、正人紅軍小學思源校區、正人紅軍小學城東校區、正人紅軍小學江鈴校區;泉江中學教育集團下設有泉江中學、泉江中學瑤廈校區;思源中學教育集團下設有思源中學、思源中學八角樓校區、思源中學園區校區。這四個教育集團的校區布局,有力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在城區和園區的均衡分布。
協同賦能,深化集團化辦學新格局
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追求更好、更有質量的教育成為共識,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拓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這樣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遂川縣的4個教育集團相繼成立。集團成立后,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管理者匯聚在一起,開始了一場思想的碰撞。
4個教育集團成立后,遂川縣委、縣政府分別選派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擔任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確保集團化辦學取得顯著成效。
中共遂川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印發《遂川縣全面推進城區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方案》,為全縣城區、園區集團化辦學發展拉開了序幕。
4個教育集團學校領導班子不斷梳理存在的問題,并改進辦法,協同賦能,統一推進,各教育集團校“大動作\"精彩紛呈,特色鮮明。
肖彬高興地向記者介紹,集團化辦學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約2.35億元,新建為推進集團化辦學,遂為辦好泉江小學教育集團,在集團黨委書記王秀琴的帶領下,學校領導班子秉承“心蓄陽光,泉澤生命\"理念,設立“一部六中心\"治理架構,垂直化管理與扁平化管理相結合;在每周四的集團校長辦公會議上,與會人員對集團發展建言獻策,群策群力,共同提高管理效能,為泉江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帶來新氣象。
與方案,明確各校區行政人員的集團事務分工,讓每位行政人員都參與集團管理;充分發揮工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推進集團管理民主化。
思源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李蕙介紹,學校注重發揮“源文化”的“正、匯、德、文、啟\"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作保障的作用,建設學習型、專業型、創新型領導班子和管理隊伍,建立開放融合、多元共治、民主管理、科學決策的現代集團管理體系。
“我們教育集團秉持‘修善致學、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堅持用制度促進管理,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集團班主任評估方案、教師考勤制度、績效工資實施辦法等與教師切身利益相關的制度,并制定集團內教師交流方案、財務管理辦法,各校區共享管理制度,集團管理更規范更高效。”泉江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羅田生說。
4個教育集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帶來的變化,師生和群眾可感可觸。
記者在思源中學園區校區采訪時,集團校長王曉程列出幾組數據:初中部學生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黃閏進介紹,學校以“紅色育人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進一步優化集團課后服務、大閱讀、科學、體育、德育評價等方面的制度女,這些務工人員正是看重這里集團化辦學的優質教育資源,才愿意把子女放在江鈴校區就讀,自己安心留在園區工作,為遂川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數從兩三百人增加到目前1100多人,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務工人員子女就讀人數647人,從縣外學校轉入近百人;教學綜合考評成績排名從全縣30多名到如今的第17名。
突破升級,開啟集團化辦學新紀元
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浪潮中,遂川縣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的突破升級,使其成為撬動城區(園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戰略支點。從2023年在城區試點開展集團化辦學,到2024年秋季整合城區、園區中小學,組成4個教育集團,一路走來,遂川教育在開拓進取中留下堅實而深刻的發展足跡。
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薛文明說,正人紅軍小學江鈴校區現在每年有近300名學生轉入就讀。這個校區的學生主要是該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務工人員子
遂川縣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通過整合優質師資、共享先進理念與教學模式、共建特色校園文化,推動各校區共同發展,實現辦學質量整體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如何突破升級?
肖彬告訴記者,一是抓好教育集團管理提質升級。4個教育集團都采用扁平化管理的方式,一個教育集團的副校長負責一個校區,并配備一名校長助理協助管理,小學低(一、二年級)、中(三、四年級)、高(五、六年級)段與初中七、八、九年級各設一名年級主任,主任遇到問題直接向校長助理匯報,實現年級問題快速解決。同時,從早自習到晚自習都有老師在教室陪伴學生,確保學生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問題時能夠及時找到老師尋求幫助。
二是注重教育集團文化多元認同。各教育集團在集團文化建設上堅持“一盤棋”總體思路,圍繞文化共建、共同提質的要求,使各校區融合更有溫度、更有內涵、更有品質。如泉江小學教育集團提出“心泉教育”主張,正人紅軍小學教育集團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泉江中學教育集團挖掘“泉源文化”特色,思源中學教育集團弘揚“思源文化”精神、打造“思源名片”。
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讓師生在校園里幸福成長,這是遂川縣在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中實現教育質量突破升級的一個縮影。
記者來到泉江中學教育集團泉江中學校區,在操場上的每個角落都有正在運動的學生,他們或打排球,或打羽毛球,或踢足球,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掛著笑容,身上都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幸福是多方面的。”泉江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李明華說,泉江小學明德校區十分重視籃球運動,全校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積極參與籃球練習,學生們對籃球充滿熱情,只要手一接觸到籃球,眼晴里就閃爍出無限神采;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區組建的姚基金籃球代表隊于2021年、2023年、2024年分別作為江西省姚基金籃球聯賽冠軍參加全國集訓及聯賽,并先后榮獲兩次冠軍、一次亞軍,時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基金創始人姚明為其頒獎、與之合影留念。
據不完全統計,自成立以來,4個教育集團的教師在集團內主持或參與省市級立結項課題共118項;教師獲得省級教學獎項95人次、市級157人次,學生獲得省級獎項73人次、市級164人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肖彬告訴記者,4個教育集團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的品牌效應和示范引領作用,極大地激發了集團各校區的辦學活力,推進了集團內各校區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的進程,有力地激活了集團發展“一池春水”。這既是對集團化辦學及育人追求的生動詮釋,也是該縣4個教育集團教育質量持續提升的重要體現。 33 (黃新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