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MoVomodel;cardiacrehabilitationexercise;heartvalvereplacement;cardiacfunction;self-managementability;qualityof life; nursing
關鍵詞MoVo模型; ∴ 臟康復運動;心臟瓣膜置換術;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護理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14.017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常用的手段[1]。術后通過指導病人開展心臟康復運動有助于病人逐步恢復心臟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同時可預防并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術后康復[2]。然而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術后心臟康復運動功能恢復效果受病人術后鍛煉依從性影響,但大部分病人由于受個人認知水平及術后疼痛的影響,導致病人心臟康復運動鍛煉依從水平較低[3]。鍛煉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通過積極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逐漸提高自己對于完成特定任務或應對特定情境的信心和能力[4]。有研究指出,提升個體鍛煉自我效能將有助于病人更有信心去面對挑戰及克服困難,從而提升病人鍛煉效果[5]MoVo模型是動機(motivation,Mo)和意志(volition,Vo)相結合的模型,其基于動機行為理論,并專注于促進與運動相關的行為改變[6]。該模型融合了健康行為動機的理論框架及行動控制的意志理論,旨在通過理解和影響個體的內在動力和執行力提高個體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和持續性[7]。MoVo模型能夠幫助個體保持現有的運動習慣,并通過增強參與運動的動機和決心延長運動時間,從而提升其整體的身體活動水平[8]。此外,該模型還能積極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通過提高運動參與度改善心理狀態。既往已有關于基于MoVo模型的運動干預在乳腺癌病人[9中的應用,并獲得理想的效果,然而關于基于MoVo模型的運動干預在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目前尚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2年8月—2023年8月選取心外科收治的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8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1)經心血管造影明確心臟瓣膜疾病;2)病人入組時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為 I~I 級;3)病歷資料完整、齊全;4)病人意識清楚,具備良好的認知功能。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病人;2)合并其他心臟疾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4)過敏性體質;5)合并癡呆或帕金森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KY25095)。
1.2 方法
對照組圍術期行常規護理。1)術中護理:密切監測病人的心電圖、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采取保暖措施,避免病人術中出現低體溫,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的風險。2)術后護理:將病人轉入重癥監護室進行密切監測,包括心電圖、血壓、心率、呼吸等,保持體液平衡,避免出現心力衰竭或肺水腫。根據醫囑進行抗凝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時評估病人的疼痛程度,給予有效的鎮痛治療。協助病人進行呼吸康復訓練,預防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和肺不張。根據病人的情況,逐步進行康復性活動,避免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縮。3)術后康復:術后第1周~第4周,主要進行適度的步行、上下樓梯、簡單的肢體活動等,以促進術后的早期康復和功能恢復;術后第5周 ~ 第8周,逐漸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并進行輕度的力量訓練和靈活性訓練;術后第9周開始逐漸增加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強度和頻率,進行更加全面的康復訓練,以達到術前水平或更好的目標。病人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對其實施一對一的口頭宣教,每天1次,每次 10~15min 。出院后通過微信視頻宣教的方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指導,每周1次,每次 10~15 min。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具體措施如下。
1.2.1 成立干預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心外科主治醫生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3名。其中主治醫生負責對病人病情進行評估及診斷,護士長負責查閱資料并制訂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責任護士負責落實干預措施。小組成員入組后接受關于基于問題導向的護理干預內容的相關培訓,培訓時間為4周,每周培訓2次,每次培訓60min ,培訓結束后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包括筆試及技能成績,小組成員考核通過后方能入組對病人實施干預,對于考核未合格的病人則需要再次考核通過才能人組干預。
1.2.2構建心臟康復運動方案
干預小組采用“心臟瓣膜置換術\"“康復\"“心功能”等關鍵詞檢索WebofScience、PubMed、Scopus、theCochraneLibrary、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等,進而制訂心臟康復運動方案。
1.2.2.1 有氧運動
1)平地步行訓練。適用對象:心肺功能評級1級或2級(靜息狀態下無胸悶氣促),可耐受平地行走 gt;5 min的病人。頻率:每周3次,每次 15~20min ;進階調整:根據耐受度逐步延長至每次 30min ,頻次可增加至隔日1次。2)水中步行訓練。適用對象:體質指數gt;28kg/m2",合并骨關節炎或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心臟康復病人。訓練參數:在水溫 32~34°C 的淺水區,每次20min ,每周不超過3次。注意事項:訓練過程中需監測運動后血壓波動。3)功率自行車訓練。適用對象:平衡能力欠佳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術后1個月內病人。訓練參數:自行車模式輸出功率 lt;50 W,頻率為每周3~5次,每次 10~15min ,強度控制為Borg評分 11~ 13分。Borg評分為主觀感受量化運動強度,采用15級( 6~20 分)進行評價,6分為運動時感覺非常輕松; 7~9 分為運動時感覺輕松; 11~13 分為運動時有點輕松到有些吃力; 15~17 分為吃力到非常吃力; 19~20 分為運動時極度吃力到最大努力。
1.2.2.2 輕度力量訓練
1)彈力帶訓練。適用對象:肌力分級系統(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分級 2~3 級的病人;握力 lt; 20kg 、上肢近端肌群力量薄弱者。頻率:胸部推舉/坐位劃船訓練,每組 8~10 次,每天1組或2組(采用黃色/綠色阻力帶,每周訓練日不超過 3d) 。2)氣阻式器械訓練。適用對象(基礎肌力達標者):能完成彈力帶訓練4周無不適、握力 ?25kg 者。頻率:腿舉/高位下拉(負荷 ?30kg, 每組 10~12 次,每周訓練2次(非連續訓練日,2次訓練間隔 ?48h 。
1.2.2.3 柔和的伸展運動
1)瑜伽。 ① 貓牛式:跪姿,吸氣時抬頭塌腰(牛式),呼氣時低頭弓背(貓式),重復 5~8 次。 ② 靠墻幻椅式:背部貼墻,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呈 45°",保持"后緩慢站起,重復 3~5 次。 ③ 仰臥束角式:平躺,雙足掌心相對,雙膝自然外展,雙手放腹部,配合深呼吸保持 3~5min 。 ④ 嬰兒式:跪坐,前額觸地,雙臂向前伸展或放松于體側,維持 1~2min 。注意事項:避免頭低于心臟的倒置動作(如下犬式),全程用鼻呼吸,心率控制在(靜息心率 +20)/min 。2)太極與氣功干預。起勢:雙足平行站立,緩慢抬手至肩高后下按,配合深吸氣與深呼氣。云手:左右重心交替轉移,手臂畫弧線,動作速率每次 ?4 S。單鞭收勢:單腿虛步,一手勾手、一手推掌,保持3s后換另一側腿。每次鍛煉10~15min 。3)訓練注意事項:訓練過程中使用醫療級電子手環(如華為WatchD、AppleWatchECG)監測以下指標:心率,運動中不超過(靜息心率 +30)/min 或醫生設定閾值。脈搏血氧飽和度 (SpO2){?95% ,若低于90% 立即暫停運動。若運動過程中出現胸痛、頭暈或監測異常時,立即停止運動,取坐位休息,必要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聯系醫生。
1.2.3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實施方法
1.2.3.1產生動機及達成協議
心臟康復運動實施前與病人進行深人溝通,了解其對康復運動的態度、期望和目標,并引導病人自我評估,幫助其認識到康復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同時為病人提供積極的信息和案例,激發病人對康復運動的興趣和動機,與病人共同制定康復運動的目標和預期成果,以增強病人功能鍛煉信心。
1.2.3.2 障礙因素分析
運動鍛煉前對影響病人鍛煉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發現以下因素是影響病人鍛煉依從性的障礙因素。1)身體狀況: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體重、體質指數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康復運動的選擇和效果。2)心理壓力:心臟病病人常常有焦慮、抑郁等情緒,這些情緒狀態會影響病人對康復運動的態度和參與程度。3)自我效能感:病人對自己能否完成康復運動的信心和信念會影響他們的康復運動行為。4)家庭支持: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鼓勵對病人的康復效果有重要影響。
1.2.3.3 增強病人自我效能
1)心理支持和咨詢:康復訓練過程中為病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病人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壓力,以增強病人心理適應能力。2)自我效能干預:通過對病人實施自我效能管理,幫助病人建立積極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對康復運動的信心和信念。3)家庭支持計劃:鼓勵家庭成員參與病人康復訓練,在病人康復訓練期間為其提供家庭支持計劃,增強病人的社會支持系統。4社區康復資源整合:整合社區醫療資源和康復設施,為病人出院后提供便捷的康復服務,降低病人出院后康復運動障礙。
1.2.3.4 自我監控及隨訪
1)運動監測:為了提升病人訓練依從性,訓練期間指導病人佩戴智能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運動追蹤器)對病人的運動進行實時監測,包括步數、心率、運動時長等數據。通過運動監測幫助病人了解自己的運動量、運動強度及對心臟康復的影響,以提升病人運動鍛煉依從性。2)數據分析:通過手機APP或云端平臺收集和分析病人的運動數據,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病人的運動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通過評估和反饋幫助病人了解自己的運動表現,發現康復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空間。3)個性化指導:基于病人的個人健康狀況和運動數據,為病人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指導和建議,包括運動類型、強度、頻率等,使得健康指導更具有針對性,提升病人康復鍛煉效果。4)自我監控:病人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和手機APP對自己的運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態和健康數據。5)隨訪服務:病人出院后為其提供定期的隨訪服務,通過手機短信、電話或APP提醒病人進行運動自我監控,并提供健康建議和指導。
1.3 觀察指標
1.3.1 運動自我效能
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時采用劉延錦等[10]漢化的運動自我效能量表(ExerciseSelf-EfficacyScale,ESES)評估病人運動效能,量表包括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10級評分法,所有條目得分相加為總分 (9~90 分),評分越高表明病人運動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6,效度系數為0.88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2 鍛煉依從性
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時采用鄧雪等[11]編制的冠心病鍛煉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共4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病人回答情況進行計分,當病人回答“是\"計O分,回答“否\"計1分,總分為 0~4 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鍛煉依從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O.912,效度系數為0.878,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3 心功能
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時測量兩組心功能。由責任護士指導兩組病人佩戴智能手環,測量其 6min 步行距離(six-minutewalkdistance,6MW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量兩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
1.3.4 生活質量
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時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12]進行評價,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角色、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精神狀況及總體健康狀況8個維度,每個維度采取百分制評分,每個維度為 0~ 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04,效度系數為0.858,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4資料收集方法
由責任護士在病人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回院隨訪時對兩組病人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現場向病人發放ESES、冠心病鍛煉依從性量表、SF-36,并告知病人相關量表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在病人充分了解后,向其發放相關量表,病人填寫后,責任護士現場回收。共發放問卷80份,有效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 。
1.5 質量控制
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心臟康復運動,需實施如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包括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的規定,確保心臟康復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2)制訂詳細的質量控制計劃:包括質量目標、質量標準、質量檢查和改進措施等方面的內容,確保質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實施。3)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和處理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優化心臟康復護理工作。4)持續改進和優化: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方案,優化康復流程,針對問題制定糾正措施,確保質量持續提升。5)定期審核和評估:定期進行康復效果評估,檢查康復方案執行情況,確保康復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個體化康復計劃:根據MoVo模型,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全面評估和治療,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康復過程,并始終關注病人的安全。7)風險管理:進行心臟康復的風險管理,識別可能的風險點,并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 ± 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 (% 描述,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運動自我效能及鍛煉依從性(見表2)
單位:分
3 討論
3.1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運動自我效能
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和康復訓練,以幫助身體恢復功能[13]。提升病人運動自我效能可以增強病人對康復訓練的信心和動力,有助于病人更好地堅持康復訓練,促進身體功能的恢復[14]。此外,通過提升病人運動自我效能,可以讓病人更積極地參與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增強病人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從而提升病人生活質量。本研究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實施基于MoV。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E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01) 。與楊燁瑤[15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的病人實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獲得的結果相一致,表明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運動自我效能。這是因為MoVo模型基于健康行為動機理論,強調個體對康復運動的動機和意愿。通過激發病人內在的積極動機,如提高健康意識、增強對康復運動的信念和期望,激發病人參與康復運動的積極性,從而提升運動自我效能[16]。同時,MoVo模型結合了行動計劃的控制理論,強調制訂明確的康復運動計劃和目標,并通過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來促進康復運動的實施[17]。病人在實施康復運動時,可以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并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從而增強對康復運動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18]
3.2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的鍛煉依從性
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需要進行適當的鍛煉來促進身體康復和功能恢復,通過提升鍛煉依從性可以使病人更加積極地參與康復鍛煉,有助于加速康復過程,改善病人心功能[19]。本研究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實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鍛煉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01) 。優于徐海霞等[20]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實施常規心臟康復訓練獲得的結果,表明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鍛煉依從性。這是因為MoVo模型結合了行動計劃的控制理論,強調制定明確的鍛煉計劃和目標,并通過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來促進鍛煉依從性的實施。病人在實施鍛煉時,可以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并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從而增強對鍛煉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提高鍛煉依從性。此外,MoVo模型作為一個過程模型和干預程序模型,提供了系統性的鍛煉指導和干預措施,包括評估病人的鍛煉狀態、制訂個性化的鍛煉計劃、提供鍛煉技能培訓和支持及持續的跟蹤和反饋[21]。這些系統性的干預措施有助于病人逐步建立對鍛煉的信心和能力,從而提升鍛煉依從性。
3.3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改善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心臟功能
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可能會出現心功能不全的情況,包括心臟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的受損。積極改善病人心功能可以減輕癥狀,如呼吸困難、乏力等,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22]。本研究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實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6MWD、LVEF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01) 。表明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改善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心臟功能。這是因為MoVo模型可激發病人的內在積極動機,如提高健康意識、增強對康復運動的信念和期望,激發病人參與康復運動的積極性,而適當的康復運動可促進心肌功能的恢復,增強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改善心臟的泵血能力,從而改善心臟功能[23]。此外,MoVo模型結合了行動計劃的控制理論,強調制定明確的康復運動計劃和目標,并通過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來促進康復運動的實施[24]。適當的康復運動可以提高心肌的耐受力,增加心臟的適應性,從而改善心肌功能。因此,有助于病人心功能恢復。
3.4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生活質量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一項重大的心臟手術,術后病人需要經歷一段身體恢復期。在這個階段,病人可能會面臨疼痛、乏力、體力下降等問題,從而影響生活質量[25]。本研究對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實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01)。表明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可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生活質量。這是因為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病人可能會經歷焦慮和抑郁,而MoVo模型通過增強自我效能感和提供明確的運動自標,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促進病人身心健康[26]。同時,MoVo模型不僅著眼于短期的康復目標,而且還強調培養病人的長期健康行為,通過設定可實現的小目標,病人能夠逐步形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此外,MoVo模型強調個性化的康復計劃,確保運動計劃符合病人的具體需要和能力,這樣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恢復,從而提升病人生活質量[27]。
4小結
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能有效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病人運動自我效能及鍛煉依從性,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有助于提升病人生活質量。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納入病例數較少,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沈曉丹,韋靖,梁芳,等.移動健康教育平臺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24):3738-3742.
[2]張瑜,祁佩聰,李夢蝶.個體化圍手術期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22,36(11):922-925.
[3]李慧芳.基于自我效能的護理干預對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3):420-423.
[4]鄧文燕,程德梅,那潤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心臟康復鍛煉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24,24(1):52-56.
[5]樸京京,于亞群,李琪,等.運動恐懼在體外循環術后患者心臟康復鍛煉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之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體外循環雜志,2023,21(3):155-159.
[6]ELSBORGP,NIELSENJB,PFISTERGU,et al.Volition andmotivations influence on weight maintenance[J].Health Education,2019,119(2):115-132.
[7]CHIU CC,VOGT T,ZHAOLL,etal.Structure and electronicproperties of MoVo type mixed-metal oxides--a combined viewby experiment and theory[J].Dalton Transactions,2Ol5,44(31):13778-13795.
[8]ADAMS L,FEIKE J,ECKERT T,et al.Effectiveness of amotivational-volitional group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compared to standard medical rehabilitation-studyprotocol of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bi-centred interventional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2019,28(4):el3073.
[9]張茜雅,羅莎莎,張藝芝,等.乳腺癌患者患肢康復運動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23):2159-2164.
[10]劉延錦,王敏,董小方.中文版運動鍛煉自我效能感量表在腦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974-977.
[11]鄧雪,劉恒亮,焦憲法.心臟康復鍛煉聯合心理干預在穩定性冠心病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3,23(12):117-120.
[12]王玲,陳詩,陳偉文,等.基于SF-36量表的中老年社區居民生命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應用預防醫學,2020,26(4):273-278.
[13]周雁榮,張嚴麗,羅亮春,等.敘事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0,35(21):81-84.
[14] 王娟.階段性訓練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功能恢復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西藏醫藥,2018,39(3):111-113.
[15] 楊燁瑤.基于MoVo模型的心臟康復運動對PCI術后患者身體活動指數及雙心健康的影響研究[D].湖州:湖州師范學院,2021.
[16] 馮雯娟,雷宇,陳文敏,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9):121-123.
[17] WIENERTJ,KUHLMANNT,FINKS,etal.Motivationalandvolition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articipants reportingNo,past,and currenthypertension:findings fromacross-sectionalobservation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2017,24(6):908-914.
[18]ELSBORG P,ELBE A M.Exercise-specific volitionandmotivation for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following an intensivelifestyle intervention[J].HealthPsychology,2018,37(8):759-766.
[19] 羅玥,胡露露,游明春,等.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早期強化康復訓練對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23,22(4):17-19.
[20] 徐海霞,陳愛霞.階段性康復訓練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4):145-147.
[21] BRANLEY-BELLD,O'CONNORDB,GREENJA,etal.Distinguishing suicide ideation from suicideattempts:further test oftheintegrated motivational-volitional model of suicidal behaviour[J].JournalofPsychiatricResearch,2O19,1l7:l00-107.
[22] 劉剛.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4):3490-3492.
[23]MCCLELLAND H,EVANS J J,O'CONNOR R C.Exploringtherole of loneliness in relation to self-injurious thoughtsandbehaviour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ed motivational-volitionalmodel[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21,141:309-317.
[24]PENACOBA C,PASTOR M,MARIA A,et al.Differentiatingprofiles in adherence to walking behavior in women withfibromyalgiaafter theapplicationofabriefmotivational-volitionalintervention[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19,37(116):139-140.
[25] 邵燕茹,黃芳,鄒美婷.早期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術后并發癥與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2):104-106.
[26] 岳璐燕.早期心臟康復策略對急性心肌梗死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近期和遠期康復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4,22(1):129-132.
[27] SPANIERK,MOHNBERGI,PETERSE,etal.Motivationalandvolitional processes in the context of applying formedicalrehabilitation services[J].Psychotherapie,Psychosomatik,MedizinischePsychologie,2016,66(6):242-248.(收稿日期:2024-07-03;修回日期:2025-06-23)
(本文編輯賈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