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005-04
跨學科教學是一種學科之間的聯動教學模式,其打破了單一學科的邊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理念,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學體育課程和其他學科有一定的聯系。例如,立定跳遠活動中蘊藏著數學測量問題、籃球運動中涉及的英語單詞等,這為開展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應將體育與多門課程進行融合,充分發揮出體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對此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深人挖掘體育課程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應用跨學科教學理念來開展體育教學互動,從而達到“ 1+1>2 ”的教學效果。
一、跨學科教學的內涵
跨學科教學是一種打破傳統學科邊界,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知識和方法來啟發和引導學生,針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教學方法。一般來講,跨學科教學圍繞一個教學主題而展開,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突破固有的學科框架,站在不同視角來思考問題,強調對多學科知識的整合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應以體育學科為主干,結合實際教學所需來融人其他學科知識,采用跨學科教學理念來開展各種實踐教學互動,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進而達到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目的。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利用跨學科教學將體育和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開展田徑訓練時,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跑道長度、投擲距離進行精確測量,并對成績進行統計,如此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通過對比賽成績的統計分析,還有助于學生鞏固數學相關知識,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相較于傳統的單一學科教學模式,跨學科教學的一大特色便是打破了體育教學的單一性,通過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賦予了體育課程全新的生命活力,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足球課上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通過開展“奪旗戰”游戲,來鍛煉學生的速度和靈活性,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和足球相關的體育知識,同時也極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作為一種前瞻式的教學方法,體育跨學科教學不僅融人了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同時也鼓勵學生從不同教學、不同維度來思考問題,這有助于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在體育實踐活動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學生會面臨如何優化體育技巧、如何避免運動受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往往會涉及數學、物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采用跨學科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路徑
(一)科學選取跨學科教學主題
新課標要求體育課程的跨學科教學應基于核心素養,充分結合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來挖掘和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點,真正做到科學選取教學主題。為此,體育教師就應秉持著體現學科核心價值、關注學生興趣需求、注重可操作性和強調融合創新的原則來確定教學主題。具體來看,體現學科核心價值要求所選擇的教學主題既能突出體育學科的特點,同時也可以和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起聯系,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關注學生興趣和需求要求體育教師在跨學科教學主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對此,可以采用調查和訪談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學習關注點,從而制訂出更具吸引力的教學主題。注重可操作性要求跨學科教學主題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注重創新融合要求所選主題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遵循上述原則,體育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自身教學所需來科學選取教學主題。例如,針對傳統武術類課程開展跨學科教學,體育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當中融入賽龍舟、舞獅等內容,構建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跨學科課程;在田徑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融當地的旅游景點等知識,設計以“愛家鄉”為主題的長跑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流程如表1所示。

(二)依托大單元教學,制訂完整教學計劃
小學體育的大單元教學具有整體化和項目化的特點,在促進學科融合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展現了顯著優勢。在制訂跨學科教學計劃時,依托大單元教學理念來設定完整的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可以將體育學科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和項目,有助于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深入理解學科之間的聯系。由此可以看出,大單元教學是小學體育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有效載體。
例如,在進行足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計劃制訂時,體育教師就可以充分圍繞學生的運動能力、足球知識和體育品德三個核心維度來設定具體教學目標。在規劃教學內容時,體育教師可以以“運球技巧”“傳接球配合”“搶斷策略”以及“射門技術”等足球比賽中的結構化元素作為具體教學計劃,針對學生在真實足球比賽場景中的體育技能進行培養,通過系統而循序漸進的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之上,為了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項目化的足球比賽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組織學生參與比賽策劃、報名、宣傳、評比直至擔任裁判針對足球運動學習進行評價等全流程中,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學習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協調,以不同的角色來參與到比賽中,從而培養良好的體育精神與道德品質,獲得全面發展。采用這種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體驗,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還有助于他們在不同的角色體驗中,從多個角度深人理解足球運動的魅力與價值,在團隊合作與個人成長的雙重驅動下,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創設跨學科教學情境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學”“練”“賽”是情境設計的關鍵點,其強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通過實踐練習和競賽活動,全面提升身體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及競技水平,嘗試著對不同學科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交叉應用。尤其是將不同學科知識結合在一起時,更需要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找準跨學科教學的切人點,構建沉浸式的動態課堂,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探究等方式解決問題。
例如,針對田徑運動中投擲項目教學時,就可以將其和勞動學科進行結合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具體來看,在水平一中,投擲運動以培養學生的投擲技能為主,通過投擲和傳接等對投擲技能進行練習。對此,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時,可以充分結合勞動學科相關知識內容,基于投擲項目的教學特點結合勞動學科中的“清潔與衛生”知識點創設“撿拾垃圾投擲”的教學情境,并將撿到的垃圾進行整理分類,結合體育投擲項目中沙包、標槍、鉛球等投擲運動的規則和技巧將相應的垃圾投擲進垃圾桶。而在水平二中,開展投擲教學的側重點在于對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培養,主要包括原地投擲沙包、上步投擲沙包等。對此,體育教師可以依據教學所需,結合勞動學科中的相關知識,將投擲的器材換成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蘋果、大棗等,通過創設對植物進行灌溉和收獲等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掌握沙包投擲的技巧,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作物生長的相關知識。在水平三的投擲教學中,要求學生的投擲動作和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側重于掌握助跑投擲、實心球投擲等技巧。在針對該階段的體育投擲開展教學時,考慮到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勞動水平和勞動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體育教師就可以將投擲和農作物的播種以及收獲聯系起來,將投擲器材看作“種子”,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的作物及其種子和果實的樣式。
采用這種將投擲運動教學和勞動學科相關知識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投擲練習不再是單調的機械任務,而是在特定教學環境下的一種有趣實踐,極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跨學科教學
以問題為導向是一種基于問題的教學策略,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參與解決實際問題來鞏固所學知識內容,提升動手能力。對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來講,也應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目標,通過提出跨學科式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此來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籃球運動基本技術與運用教學中,體育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立如何能夠帶球過人、怎樣投籃才能提升命中率等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討論結果進行分享。教師則應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提煉和歸納,然后按照歸納得出的方法開展籃球運動基本技術教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不僅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教學策略,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把握體育教學的方向,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提升了學生的探究欲。
(五)構建多元化跨學科教學評價體系
跨學科教學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針對跨學科教學成效進行評價時,也應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對此,就應從學生參與度、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反饋以及其他學科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入手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而實現對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成效的全面評價。
具體來看,在教學主體方面,應構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方面,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重點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應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等多樣化評價。盡量做到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可以照顧到學生的發展個性,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跨學科教學中獲得成長。例如,在針對學生的跨學科學習過程開展過程性評價時,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應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解決問題的策略、創新思維的表現進行仔細觀察,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明確改進方向,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持續獲得進步。
(六)重視課后反思,提升跨學科教學效果
進行課后總結和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審視跨學科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跨學科教學計劃。對此,體育教師應在課后針對跨學科教學的目標設定、內容制訂、實施過程和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全面反思。具體來看,在目標設定方面,體育教師應評估所設定的跨學科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以及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發展需求,思考這些目標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內容制訂上,教師需要反思跨學科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成功地融合了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能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實施過程中,應回顧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存在的問題,思考如何優化教學策略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評價方面應審視評價標準的科學性,保證評價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并為后續的教學改進提供有力依據。
四、結論
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教學已經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模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應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教學需求,通過科學選取跨學科教學主題、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創設跨學科教學情境等策略找到體育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林俊宏.新課標視角下小學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策略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4,5(24):127-129.
[2]程天鴻.基于新課標的小學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分析[J].體育風尚,2024(12):53-55.
[3]孫麗珠.全面育人理念下小學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路徑研究[J].體育風尚,2024(12):92-94.
[4]蘇瑩瑩.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教學研究[J].體育視野,2024(22):76-78.
[5]夏麗玲.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視野,2024(21):85-87.
[6]陳應劍,李濤,郭奠發.小學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開展現狀調查研究—以貴陽市花溪區2所學校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24,45(5):18-23.
[7]劉雪.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融合的有效路徑[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4,5(20):82-84.
[8]鄒穎.小學體育課堂滲透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應用研究[J].教育,2024(29):66-68.